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十 認識論 學案 【名師導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精講精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十 認識論 學案 【名師導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精講精練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十 認識論
【課標要求】
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考情分析】
1.高頻考點: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真理的特點、認識發展的特點。
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設問方式靈活多變,選擇題既有體現類和啟示類,也有依據類、認識類;非選擇題以體現類試題居多,也有從分析說明類的角度進行考察,考查對整個認識論的知識整合能力。
3.關注熱點:在復習備考中,應重點關注航天工程、建黨百年、中國式現代化、雙減政策、高考改革、抗疫等社會熱點話題
【體系構建】
【核心考點】
考點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總結
原理 方法論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勇于實踐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正確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考點二: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含義 原因
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典型習題】
偉大事業始于偉大夢想,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太空三人組”在中國空間站駐留工作6個月,發揚中國航天精神,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紀錄。在此期間,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開展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通過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控操作等試驗,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空間站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還進行了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面向青少年開設“天空課堂”,進行太空教學授課,圓滿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動。
這次飛行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任務,同時也拉開了空間站建設階段的序幕。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2022年4月17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表示2022年我國計劃實施6次發射任務,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兩次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次載人飛船,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也將于2022年年底前“會師”太空。這將是我國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有關知識對我國空間站建設過程的科學性加以分析。
答案 (1)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等關鍵技術要通過實踐檢驗才能驗證其正確性。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最終目的和動力。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給后續的空間站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經驗。
(3)實踐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空間站建設遵循客觀規律,注重分階段實施,才能科學有序推進。
(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熱點探究】
C919大型客機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2015年11月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2022年9月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同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2年12月到2023年2月,中國東方航空對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進行總計100小時以上的驗證飛行,全面檢驗東航各系統準備C919商業運行各項工作的可靠性。
2023年2月初,國產C919大型客機在試飛過程中,因左發動機反推設備出現故障,迫降上海虹橋機場。一時間,外媒大肆鼓吹C919客機試飛失敗,中國的民航制造業失敗,還不如買一臺波音,并唱衰中國的航空能力。
2023年5月28日12時31分,經歷1小時59分鐘飛行,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穿過象征民航最高禮儀的“水門”,標志著該機型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開啟市場化運營、產業化發展新征程。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對外媒唱衰我國航空能力的言論予以駁斥。
【答案】①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C919首次商飛成功,說明外媒鼓吹的中國的民航制造業失敗,與中國航空能力的實際不符,是謬誤。②認識具有反復性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從C919研發、總裝,到多次驗證飛行,外媒僅憑試飛過程中的一次故障,就唱衰我國航空能力是錯誤的。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有力地驗證了C919商業運行各項工作的可靠性。
【分析】背景素材: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考點考查:探索認識的奧秘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要求對外媒唱衰我國航空能力的言論予以駁斥。知識限定為“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應結合材料,從真理的內涵和屬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等角度進行分析。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外媒大肆鼓吹C919客機試飛失敗,中國的民航制造業失敗,并唱衰中國的航空能力。但2023年5月28日,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標志著該機型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可聯系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關鍵詞②:從C919研發、總裝,到多次驗證飛行,最終成功→可聯系認識具有反復性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破國際壟斷,讓自主研制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幾代中國人的凌云壯志。2022年9月29日,C919大型客機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志著我國擁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線運營的單通道干線客機,中國大飛機的“航空夢”終于實現。C919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制中,大飛機人堅持科學系統管理,先后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錘煉了一批人才隊伍、帶動了一批產業發展;從立項到取得型號合格證,我國首次走完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全過程,具備了大型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等能力。
在十幾年的奮斗歷程中,發揚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優良作風,凝聚攻堅克難、鍥而不舍、協同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踐行使命擔當,勇攀科技高峰,以實際行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C919取得的這一歷史性成就,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合C919大型客機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的過程,闡述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大飛機事業的發展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要求,推動大飛機人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大飛機研制中先后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技術手段的進步為大飛機研制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 ③大飛機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的過程錘煉了人才隊伍,鍛煉和提高了大飛機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了認識不斷深化。
【分析】背景素材:C919大型客機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的過程
考點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相關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闡述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要運用教材中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信息分析說明。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信息①:打破國際壟斷,讓自主研制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幾代中國人的凌云壯志→可聯系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關鍵信息②:在研制中,大飛機人堅持科學系統管理,先后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帶動了一批產業發展→可聯系實踐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
關鍵信息③:我國首次走完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全過程,具備了大型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等能力→可聯系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
【易錯辨析】
1.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
【答案】正確
【詳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所以該觀點正確。
2.人類可以根據主觀需要確定不同的“網絡熱詞”。( )
【答案】錯誤
【詳解】本題為判斷題,“網絡熱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或認識是由社會存在或實踐決定的,并不是根據主觀需要確定的,所以本題觀點是錯誤的。
3.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
【答案】正確
【詳解】獲取認識的途徑有兩個,即直接經驗和間按經驗。故本題說法錯誤。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賴。( )
【答案】錯誤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并不相互依賴,故本題說法錯誤。
5.人工智能作為新的實踐主體,其思維能力日趨完善。( )
【答案】錯誤
【詳解】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的主體是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工智能是對人類思維的模擬,沒有思維。故題中觀點錯誤。
6.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
【答案】錯誤
【詳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社會意識沒有這一特點。故該說法錯誤。
7.基于實踐獲得的認識對實踐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
【答案】錯誤
【詳解】基于實踐獲得的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會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實踐會阻礙實踐的發展。故該判斷錯誤。
8.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
【答案】錯誤
【詳解】實踐具有社會性是指任何實踐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動,并不排斥單個人的活動。當然,個人的活動也不排斥實踐的社會性。故本題說法錯誤。
9.認識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 )
【答案】錯誤
【詳解】真理具有相對性,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但每一真理相對于它存在的條件來講是確定的、客觀的,并不包含謬誤的成分。故題中觀點錯誤。
1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 )
【答案】錯誤
【詳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所以該觀點錯誤。
11.堅持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答案】錯誤
【詳解】主觀是對客觀的反映,客觀存在是主觀反映的前提條件。同理,理論是對實踐的反映,因此,正確的說法是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故題中觀點錯誤。
12.生產者往往看某商品漲價就盲目去跟風生產,這說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
【答案】正確
【詳解】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腦中產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認識對象,是對事物的內在聯系的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生產者往往看某商品漲價就盲目去跟風生產,這說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故題中觀點正確。
13.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兩次反復才能完成。( )
【答案】錯誤
【詳解】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故題中觀點錯誤。
14.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 )
【答案】錯誤
【詳解】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故本題觀點錯誤。
15.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
【答案】錯誤
【詳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能成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故題中觀點錯誤。
【當堂訓練】
16.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了《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我省在新時代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有利于破解制約當前安全生產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該《條例》的修訂是基于( )
①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都能促進安全生產
②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
③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④調整完善上層建筑可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既可以是正確意識也可以是錯誤的意識,正確的意識未必都與安全生產相關,錯誤的意識不能促進安全生產,①說法錯誤。
③:經實踐檢驗的認識未必就是正確的,錯誤的認識對實踐有阻礙作用,③說法錯誤。
②④:該《條例》是一個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屬于上層建筑,它的修訂是為適應安全生產新形勢的需要,這體現了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調整完善上層建筑有利于破解制約我省安全生產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對經濟基礎起促進作用,②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17.三無老年代步車上路、行人闖紅燈、人行道上停車、電動車“飛線”充電……這些小微違法行為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微違法行為看似不起眼,但帶來的潛在風險卻不容小覷,絕不能微小視之。小微違法不能“微小”視之是因為( )
①“微小”視之源自于錯誤的法治意識
②“微小”視之決定了小微違法的發生
③小微違法不斷積累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
④小微違法是在“微小”視之的基礎上作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小微違法不能“微小”視之是因為,小微違法不斷積累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③符合題意。
④: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小微違法不能“微小”視之是因為小微違法是在“微小”視之的基礎上作出的,④符合題意。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微小”視之源自于實踐,①錯誤。
②: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微小”視之會影響小微違法的發生,但不起決定作用,②錯誤。
故本題選D。
18.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于“發展才是硬道理”和“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兩大論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前者只與當時的國情相適應,必須適應時代變化加以發展
②后者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階段,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南
③兩者一脈相承,都是檢驗我國改革發展成敗的重要標準
④兩者都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①: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習近平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可見,“發展才是硬道理”并非只與當時的國情相適應,①說法錯誤。
②:習近平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階段,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南,②符合題意。
③:實踐是檢驗我國改革發展成敗的唯一標準,兩大論斷不是,③說法錯誤。
④:“發展才是硬道理”和“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兩大論斷,都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9.作家劉震云認為:文學不能僅僅是生活的反映,好的文學出現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生活在什么地方停止呢?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在生活中,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反復琢磨和思考,過去就過去了。但是文學,它有時間把同一件事、同一個人來分析和碼放。另外,好的作家一定要嗜學,要知道一些哲學家。知道他們,才能知道世界上什么人對這個世界進行了怎樣不同角度的思考。這說法( )
①體現了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②強調了哲學的重要性,說明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
③體現了文學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人腦對生活加工改造的結果
④表明了文學這一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詳解】①:材料沒有談到哲學的起源問題,①不符合題意。
②:“好的作家一定要嗜學,要知道一些哲學家。知道他們,才能知道世界上什么人對這個世界進行了怎樣不同角度的思考”強調了哲學的重要性,說明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②正確。
③:“文學不能僅僅是生活的反映,好的文學出現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生活在什么地方停止呢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在生活中,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反復琢磨和思考,過去就過去了”體現了文學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人腦對生活加工改造的結果,③正確。
④:文學不一定是感性認識,而且材料也沒有體現文學這一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20.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揭示了蕓苔素內酯通過調控棉纖維內源的合成調節纖維伸長的分子機制原理。這項研究進一步挖掘了纖維發育相關基因,為深入利用生物育種改良棉花纖維品質提供了新思路。這進一步佐證了( )
①人為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以實踐為橋梁和紐帶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目的
④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建立起事物之間新的聯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人為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是客觀的,以人類實踐為紐帶和橋梁,①說法錯誤,不選。
②③: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團隊揭示了蕓苔素內酯通過調控棉纖維內源的合成調節纖維伸長的分子機制原理,表明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世界是可知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動力;這項研究為深入利用生物育種改 良棉花纖維品質提供了新思路,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③正確。
④: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但不是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聯系,④錯誤。
故本題選C。
21.2023年9月27日,《自然》(Nature) 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黑洞研究成果,揭示了M87星系中心黑洞噴流呈現周期性擺動的現象,擺動周期約為11年,振幅約10度。這一發現標志著黑洞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這說明( )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
③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詳解】①:《自然》(Nature) 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黑洞研究成果,揭示了M87星系中心黑洞噴流呈現周期性擺動的現象,這一發現標志著黑洞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這說明思維能夠正確地認識存在,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確。
②:2023年9月27日,《自然》(Nature) 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黑洞研究成果,這一發現標志著黑洞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這說明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②正確。
③:正確的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錯誤。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
22.以水為主線,在良渚之光、宋韻畫卷、國風雅韻中盡顯中國式浪漫,零碳甲醇火炬、電子煙花、數字火炬手,讓許多“沉睡”在畫作里的中國故事活了起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將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中華良渚文化與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浙江完美相連,精彩絕倫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和堅決實現碳中和的綠色發展理念和行動。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②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③尊重客觀規律是規律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④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詳解】①: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將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中華良渚文化與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浙江完美相連,展示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和堅決實現碳中和的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①正確。
④:規律是客觀的,其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④正確。
②:實踐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②錯誤。
③: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③錯誤。
故本題選B。
23.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再次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新一批22條經驗進行全國推廣。這些經驗主要涉及綠色金融監管服務機制、破產制度突破創新、醫療服務跨境銜接便利、行政復議職責統一行使等方面。這表明( )
①人們可以在改革中不斷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
②真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逐漸豐富
③辦事情要堅持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認識事物需要從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過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詳解】①: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社會主義社會中,人們可以通過改革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①排除。
②:改革完善多項制度,在實踐中探求和發展真理,體現了真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逐漸豐富,②符合題意。
③:通過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從個性總結出共性,再把經驗進行全國推廣,指導個性,體現了辦事情要堅持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符合題意。
④:認識事物需要從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過程,④錯誤。
故本題選C。
24.下圖漫畫(作者:佚名)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堅持辯證否定,敢于進行新嘗試
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詳解】①③: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漫畫告訴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進行新嘗試,去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通過自我否定實現自身的成長,①③符合題意。
②④:漫畫強調嘗試新事物和成長,沒有強調要追求真理,也沒有強調量變與質變的關系,②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25.2023年11月初,《植物通訊》發表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將水稻種子油脂含量從2.3%提升至11.7%,為水稻、玉米、馬鈴薯、木薯等高產淀粉類糧食作物轉換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和思路。這一研究表明( )
①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
②感性認識通過實踐活動上升為理性認識
③人類能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④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③④: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將水稻種子油脂含量提高,為高產淀粉類糧食作物轉換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和思路,體現了人類能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也體現了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③④入選;
①:材料沒有涉及認識工具和認識器官的問題,①不符合題意;
②:材料沒有涉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②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26.“海經”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2023年12月,“海經”系統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維地震勘探作業,為我國的地質科學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對保障我國海洋油氣開發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獲得真理
③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探索海洋資源的基礎
④認識的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接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詳解】①④:“海經”系統開展勘探作業,為我國地質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說明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的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接近,①④正確。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②錯誤。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探索海洋資源的實踐是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的基礎,③錯誤。
故本題選B。
27.2022年4月1日,《科學》雜志第一次公布了人類基因的完整序列。這項研究填補了20年前測序結果留下的空白。2003年,首次繪制出了人類基因圖譜,但源于測序技術的限制仍然留下了大約8%的空白;直至2019年牛津納米孔測序和PacBio HiFi這兩項技術的問世,科學家們終于揭開了真正的人類基因組序列。此次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對找到有關疾病的根源有重大指導性意義。此次完整基因測序的研究過程表明( )
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B.實踐活動具有目的性,指導科學研究是其最終目的
C.認識活動總在曲折中前進,在前進中不斷突破現實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
【答案】D
【詳解】D:源于測序技術的限制,人類基因測序前后經歷了20年,說明認識活動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具有反復性特征,2019年兩項技術的問世,科學家們終于揭開了真正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因此D項正確且符合題意。
A: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因此A項說法錯誤。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實踐主體的需要,B不選。
C:認識活動總在前進中不斷突破自我而非現實,C不選。
故本題選D。
28.國務院李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說:“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一定會推動各級干部多到基層去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幫助基層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李強總理的講話意在強調( )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獲得認識的根本途徑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能夠指導實踐的發展
③自覺遵從“個性——共性——個性”的認識秩序
④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詳解】①:我們一定會推動各級干部多到基層去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幫助基層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獲得認識的根本途徑,①正確。
②:材料強調的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未涉及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能夠指導實踐的發展,②不符合題意。
③:材料強調的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未涉及自覺遵從“個性——共性——個性”的認識秩序,③不符合題意。
④:我們一定會推動各級干部多到基層去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幫助基層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說明堅持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④正確。
故本題選B。
29.達克效應是指:身份地位知識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謙和,反之,越沒有見識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無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卻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人在成長的過程會經過這樣幾個階段:愚昧山峰、絕望之谷、開悟之坡、認知高原。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達克效應告訴我們( )
①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②實踐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動人的認識發展
③人類認識是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不同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等條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①: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屬于辯證法范疇,不屬于認識論,①不選;
②:達克效應未體現實踐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②不選;
③:“人在成長的過程會經過這樣幾個階段:愚昧山峰、絕望之谷、開悟之坡、認知高原”,啟示我們人類認識是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符合題意;
④:“身份地位知識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謙和,反之,越沒有見識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告訴我們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不同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等條件的限制,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30.AI詐騙是一種利用智能AI技術,通過“聲音合成”及“AI換臉”兩種形式實施詐騙的詐騙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勝防。有人因此發出了“認識不只是眼睛與事物的相遇”的感嘆。這說明( )
①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指導,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創造了前提條件
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要調動思維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由于人們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要把獲得的認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②④:AI詐騙是一種利用智能AI技術,通過“聲音合成”及“AI換臉”兩種形式實施詐騙的詐騙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勝防。有人因此發出了“認識不只是眼睛與事物的相遇”的感嘆。這說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要調動思維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要把獲得的認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故②④符合題意。
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不是理性認識的指導,①錯誤。
③:材料強調要調動思維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把獲得的認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未體現認識的主體差異性,排除③。
故本題選D。
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日子好過了,囤積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積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看過的電影、照過的相片如同“備忘錄”,記錄著美好的記憶,棄之可惜;沒讀的書、沒看的帖偶遇就是緣分,如果不馬上保存,就會在信息洪流中銷聲匿跡。囤積信息幾乎不占用物理空間,不會和生活起居“搶地盤”。我們趕上了“攢資料”最便捷的時代。
從學習的角度看,信息積累是現代社會的一門必修課。在學科分工細化、知識快速迭代的當下,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幾無可能。即便專攻一門,也沒有誰能掌握必備的所有專業技能和知識。把信息囤積到手機、電腦中的“私人圖書館”,利用技術編碼入庫、檢索查詢、精準定位所需知識,日益成為公認的學習方式。
不過也有人提防信息“囤積癖”,害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會粘貼不會創作,只會“撿到筐里都是菜”不會“挑選整理斷舍離”,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談談如何看待囤積信息現象。
【答案】人們認識的發展需要占有大量可靠的信息。囤積信息不應只是搬運,更應對信息進行鑒別加工,不斷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能力,從而推動認識深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我們應該讓囤積的信息回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和應用,否則囤積信息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
【分析】背景素材:“囤積信息”現象
考點考查:認識論的相關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談談如何看待囤積信息現象。屬于認識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加以分析說明。
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在學科分工細化、知識快速迭代的當下,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幾無可能。即便專攻一門,也沒有誰能掌握必備的所有專業技能和知識。把信息囤積到手機、電腦中的“私人圖書館”,利用技術編碼入庫、檢索查詢、精準定位所需知識,日益成為公認的學習方式→可從認識的發展角度,說明人們認識的發展需要占有大量可靠的信息,而囤積信息不應只是搬運,更應對信息進行鑒別加工,不斷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能力,從而推動認識深化。
有效信息②:不過也有人提防信息“囤積癖”,害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會粘貼不會創作,只會“撿到筐里都是菜”不會“挑選整理斷舍離”,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可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角度,說明我們應該讓囤積的信息回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和應用,否則囤積信息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認識論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說明。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亞運會為媒,杭州敞開熱情懷抱,向世界呈現綠色亞運之美,展示各方攜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澎湃力量。
綠色亞運是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的一個重要標志。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和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提升而來,既節約了辦賽成本,又有利于賽后惠及百姓。
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知識,談談你對我國舉辦杭州亞運會的理解。
【答案】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活動,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杭州以亞運會為媒向世界呈現綠色亞運之美,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直接現實性和主觀能動性。從現實出發,把舊館改造提升,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向世界呈現綠色亞運之美。(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
【分析】背景素材:杭州亞運會
考點考查:實踐的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為理解類主觀題,需要獲取材料關鍵信息,并運用實踐的知識進行分析。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杭州敞開熱情懷抱,向世界呈現綠色亞運之美,展示各方攜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澎湃力量→可聯系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關鍵詞②: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提升而來→可聯系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和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③: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可聯系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和時政信息相結合。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這既是普通人實現夢想,向上流動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制度支撐。時代在變,高考也在變。招生制度從定向招生到“雙軌制”再到實行“并軌”,從賦予高校自主招生權到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再到改變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四十多年來,高考不斷打破“一考定終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教育部決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破解科學性、公平性等時代課題。教育是國之計,也是民之生,影響當下,更關乎未來。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談談應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考制度的變革。
【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著高考制度不斷進行改革。②處于主觀和客觀交匯點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四十多年來,招生制度及方式的變化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④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檢驗和發展真理。四十多年來,高考制度隨著時代的變化始終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
【分析】背景素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考制度的變革
考點考查:探索認識的奧秘相關知識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談談應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考制度的變革。屬于認識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加以分析說明。
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時代在變,高考也在變。招生制度從定向招生到“雙軌制”再到實行“并軌”,從賦予高校自主招生權到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再到改變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可從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角度,說明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著高考制度不斷進行改革;
有效信息②: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可從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說明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
有效信息③:四十多年來,高考不斷打破“一考定終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可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角度,說明四十多年來,招生制度及方式的變化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
有效信息④: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破解科學性、公平性等時代課題。教育是國之計,也是民之生,影響當下,更關乎未來→可從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檢驗和發展真理角度,說明四十多年來,高考制度隨著時代的變化始終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說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十 認識論
【課標要求】
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考情分析】
1.高頻考點: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真理的特點、認識發展的特點。
2.題型預判: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會考查。設問方式靈活多變,選擇題既有體現類和啟示類,也有依據類、認識類;非選擇題以體現類試題居多,也有從分析說明類的角度進行考察,考查對整個認識論的知識整合能力。
3.關注熱點:在復習備考中,應重點關注航天工程、建黨百年、中國式現代化、雙減政策、高考改革、抗疫等社會熱點話題
【體系構建】
【核心考點】
考點一: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總結
原理 方法論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勇于實踐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正確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考點二: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含義 原因
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典型習題】
偉大事業始于偉大夢想,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太空三人組”在中國空間站駐留工作6個月,發揚中國航天精神,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紀錄。在此期間,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開展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通過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控操作等試驗,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空間站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還進行了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面向青少年開設“天空課堂”,進行太空教學授課,圓滿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動。
這次飛行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任務,同時也拉開了空間站建設階段的序幕。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2022年4月17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表示2022年我國計劃實施6次發射任務,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兩次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次載人飛船,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也將于2022年年底前“會師”太空。這將是我國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有關知識對我國空間站建設過程的科學性加以分析。
【熱點探究】
C919大型客機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2015年11月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2022年9月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同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2年12月到2023年2月,中國東方航空對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進行總計100小時以上的驗證飛行,全面檢驗東航各系統準備C919商業運行各項工作的可靠性。
2023年2月初,國產C919大型客機在試飛過程中,因左發動機反推設備出現故障,迫降上海虹橋機場。一時間,外媒大肆鼓吹C919客機試飛失敗,中國的民航制造業失敗,還不如買一臺波音,并唱衰中國的航空能力。
2023年5月28日12時31分,經歷1小時59分鐘飛行,由C919大型客機執飛的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穿過象征民航最高禮儀的“水門”,標志著該機型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正式進入民航市場,開啟市場化運營、產業化發展新征程。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對外媒唱衰我國航空能力的言論予以駁斥。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破國際壟斷,讓自主研制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幾代中國人的凌云壯志。2022年9月29日,C919大型客機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志著我國擁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線運營的單通道干線客機,中國大飛機的“航空夢”終于實現。C919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制中,大飛機人堅持科學系統管理,先后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錘煉了一批人才隊伍、帶動了一批產業發展;從立項到取得型號合格證,我國首次走完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全過程,具備了大型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等能力。
在十幾年的奮斗歷程中,發揚長期奮斗、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優良作風,凝聚攻堅克難、鍥而不舍、協同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踐行使命擔當,勇攀科技高峰,以實際行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C919取得的這一歷史性成就,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合C919大型客機研制和取得型號合格證的過程,闡述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易錯辨析】
1.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
2.人類可以根據主觀需要確定不同的“網絡熱詞”。( )
3.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賴。( )
5.人工智能作為新的實踐主體,其思維能力日趨完善。( )
6.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
7.基于實踐獲得的認識對實踐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
8.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
9.認識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 )
1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 )
11.堅持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
12.生產者往往看某商品漲價就盲目去跟風生產,這說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
13.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兩次反復才能完成。( )
14.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 )
15.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
【當堂訓練】
16.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了《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我省在新時代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有利于破解制約當前安全生產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該《條例》的修訂是基于( )
①反映客觀事物的意識都能促進安全生產
②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
③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④調整完善上層建筑可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三無老年代步車上路、行人闖紅燈、人行道上停車、電動車“飛線”充電……這些小微違法行為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微違法行為看似不起眼,但帶來的潛在風險卻不容小覷,絕不能微小視之。小微違法不能“微小”視之是因為( )
①“微小”視之源自于錯誤的法治意識
②“微小”視之決定了小微違法的發生
③小微違法不斷積累會帶來巨大的治理成本
④小微違法是在“微小”視之的基礎上作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于“發展才是硬道理”和“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兩大論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前者只與當時的國情相適應,必須適應時代變化加以發展
②后者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階段,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南
③兩者一脈相承,都是檢驗我國改革發展成敗的重要標準
④兩者都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作家劉震云認為:文學不能僅僅是生活的反映,好的文學出現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生活在什么地方停止呢?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在生活中,我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反復琢磨和思考,過去就過去了。但是文學,它有時間把同一件事、同一個人來分析和碼放。另外,好的作家一定要嗜學,要知道一些哲學家。知道他們,才能知道世界上什么人對這個世界進行了怎樣不同角度的思考。這說法( )
①體現了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②強調了哲學的重要性,說明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
③體現了文學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人腦對生活加工改造的結果
④表明了文學這一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揭示了蕓苔素內酯通過調控棉纖維內源的合成調節纖維伸長的分子機制原理。這項研究進一步挖掘了纖維發育相關基因,為深入利用生物育種改良棉花纖維品質提供了新思路。這進一步佐證了( )
①人為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以實踐為橋梁和紐帶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目的
④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建立起事物之間新的聯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3年9月27日,《自然》(Nature) 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黑洞研究成果,揭示了M87星系中心黑洞噴流呈現周期性擺動的現象,擺動周期約為11年,振幅約10度。這一發現標志著黑洞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這說明( )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
③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以水為主線,在良渚之光、宋韻畫卷、國風雅韻中盡顯中國式浪漫,零碳甲醇火炬、電子煙花、數字火炬手,讓許多“沉睡”在畫作里的中國故事活了起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將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中華良渚文化與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浙江完美相連,精彩絕倫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和堅決實現碳中和的綠色發展理念和行動。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②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③尊重客觀規律是規律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④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再次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新一批22條經驗進行全國推廣。這些經驗主要涉及綠色金融監管服務機制、破產制度突破創新、醫療服務跨境銜接便利、行政復議職責統一行使等方面。這表明( )
①人們可以在改革中不斷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
②真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逐漸豐富
③辦事情要堅持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認識事物需要從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過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下圖漫畫(作者:佚名)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堅持辯證否定,敢于進行新嘗試
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3年11月初,《植物通訊》發表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將水稻種子油脂含量從2.3%提升至11.7%,為水稻、玉米、馬鈴薯、木薯等高產淀粉類糧食作物轉換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和思路。這一研究表明( )
①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
②感性認識通過實踐活動上升為理性認識
③人類能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④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海經”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2023年12月,“海經”系統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維地震勘探作業,為我國的地質科學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對保障我國海洋油氣開發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獲得真理
③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探索海洋資源的基礎
④認識的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接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2022年4月1日,《科學》雜志第一次公布了人類基因的完整序列。這項研究填補了20年前測序結果留下的空白。2003年,首次繪制出了人類基因圖譜,但源于測序技術的限制仍然留下了大約8%的空白;直至2019年牛津納米孔測序和PacBio HiFi這兩項技術的問世,科學家們終于揭開了真正的人類基因組序列。此次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對找到有關疾病的根源有重大指導性意義。此次完整基因測序的研究過程表明( )
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B.實踐活動具有目的性,指導科學研究是其最終目的
C.認識活動總在曲折中前進,在前進中不斷突破現實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
28.國務院李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說:“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一定會推動各級干部多到基層去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幫助基層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李強總理的講話意在強調( )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獲得認識的根本途徑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能夠指導實踐的發展
③自覺遵從“個性——共性——個性”的認識秩序
④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達克效應是指:身份地位知識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謙和,反之,越沒有見識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無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卻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人在成長的過程會經過這樣幾個階段:愚昧山峰、絕望之谷、開悟之坡、認知高原。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達克效應告訴我們( )
①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②實踐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動人的認識發展
③人類認識是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不同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等條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AI詐騙是一種利用智能AI技術,通過“聲音合成”及“AI換臉”兩種形式實施詐騙的詐騙手段,其迷惑程度之大,令受害者防不勝防。有人因此發出了“認識不只是眼睛與事物的相遇”的感嘆。這說明( )
①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指導,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創造了前提條件
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要調動思維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由于人們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要把獲得的認識放到實踐中去檢驗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日子好過了,囤積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積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看過的電影、照過的相片如同“備忘錄”,記錄著美好的記憶,棄之可惜;沒讀的書、沒看的帖偶遇就是緣分,如果不馬上保存,就會在信息洪流中銷聲匿跡。囤積信息幾乎不占用物理空間,不會和生活起居“搶地盤”。我們趕上了“攢資料”最便捷的時代。
從學習的角度看,信息積累是現代社會的一門必修課。在學科分工細化、知識快速迭代的當下,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幾無可能。即便專攻一門,也沒有誰能掌握必備的所有專業技能和知識。把信息囤積到手機、電腦中的“私人圖書館”,利用技術編碼入庫、檢索查詢、精準定位所需知識,日益成為公認的學習方式。
不過也有人提防信息“囤積癖”,害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會粘貼不會創作,只會“撿到筐里都是菜”不會“挑選整理斷舍離”,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談談如何看待囤積信息現象。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亞運會為媒,杭州敞開熱情懷抱,向世界呈現綠色亞運之美,展示各方攜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澎湃力量。
綠色亞運是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的一個重要標志。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和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提升而來,既節約了辦賽成本,又有利于賽后惠及百姓。
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知識,談談你對我國舉辦杭州亞運會的理解。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我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這既是普通人實現夢想,向上流動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制度支撐。時代在變,高考也在變。招生制度從定向招生到“雙軌制”再到實行“并軌”,從賦予高校自主招生權到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再到改變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四十多年來,高考不斷打破“一考定終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教育部決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發揮高考作為教育改革“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破解科學性、公平性等時代課題。教育是國之計,也是民之生,影響當下,更關乎未來。
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知識,談談應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考制度的變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潢川县| 株洲市| 蒙城县| 闵行区| 新平| 大同市| 周宁县| 高密市| 鹤峰县| 天水市| 百色市| 绩溪县| 赫章县| 双鸭山市| 山阳县| 阜城县| 绥宁县| 蒲城县| 黄平县| 得荣县| 尼木县| 青海省| 乐东| 思南县| 宜阳县| 景德镇市| 昆山市| 海原县| 织金县| 罗江县| 平阴县| 玉树县| 玉环县| 喀喇| 恩施市| 枝江市| 华蓥市| 麻江县| 轮台县|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