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二、單元目標(一)課標要求1.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通過實驗,認識浮力。探究并了解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二)核心素養要求1.通過生活實例和實驗探究,感受浮力,認識浮力的存在。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產生的實質。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4.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計算簡單問題。5.知道物體浮沉的不同狀態,會分析上浮、懸浮和下沉三種動態過程的原因,會分析漂浮、懸浮和沉沒三種狀態的受力情況。能運用沉浮條件,分析密度計、輪船、潛水艇、熱氣球的工作原理,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發揚探索精神,拓展思路,利用現有知識發現、解決新問題。1.在流體中運動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流體流速和壓強的關系,會利用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2.通過觀察、實踐,培養科學探索精神,發現身邊的問題,培養學科素養。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內容,是流體的力現象的第一節,從壓強的學習,過渡到了浮力。“在流體中運動”這部分內容利用了壓強知識,讓學生容易理解壓強對流體中物體運動的影響,使壓強和浮力知識銜接更加緊密,過渡自然。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學生之前觀察到了一些現象,如飛機的起飛,汽車駛過卷起落葉等,但他們并不知道這些現象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原理去解釋這些現象。未知知識及方法:對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有關現象的解釋。教學目標1.認識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通過生活實例,解釋各種現象。2.認識飛機的升力,制作飛機模型,理解飛機上升的原因。核心素養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重點:認識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難點:理解飛機的升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1.人類通過觀察鳥的飛翔,設計了飛機,通過視頻和圖片,回憶飛機的歷史,一直到最近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大飛機C919,增強愛國精神。 2.德國的奧托·李林達爾,是世界上公認的滑翔機之父。 3.教師通過圖片,觀察鳥翼的特點,利用現有的器材,硬紙板等,制作一個鳥翼的模型。利用吹風機,看鳥翼是否能夠飛起來,注意吹風機使用的方法和竅門,應該從哪一側吹起。 請學生思考,鳥翼為什么能夠飛起來呢 鳥翼向上運動一定是有一個力作用在它上面了。由于這個力有提升物體的作用,因此我們把它叫做“升力”,由此引出升力的概念。 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講述自己有關飛機的故事,介紹自己的經歷,可以分小組。 教師介紹奧托·李林達爾。 在教師的帶領下,做一個鳥翼模型,在中間插一個吸管,將模型放在一個直立的鐵絲上,用吹風機正對著鳥翼模型吹風,觀察氣流對鳥翼的作用;學生觀察到鳥翼模型在氣流的作用下,沿著鐵絲向上運動。 通過有關的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思考。 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實踐能力。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伯努利的發現 1.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由此引出伯努利的發現,解釋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流速與壓強有什么關系呢 可以通過實驗來演示。 探究實驗:取兩張A4紙,向兩張紙中間吹氣。 提問:請學生猜想,這兩張紙,是會散開,還是合攏。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來思考總結,流體流速和壓強有什么樣的關系。 向兩張紙中間吹氣,兩張紙中間空氣流速大,兩側空氣流速小。物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向壓強小的地方運動,由此說明兩張紙中間的壓強比兩側小;兩張紙中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卻小,說明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是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3.介紹生活中其他的關于流體流速和壓強的例子,如火車的安全線,汽車駛過卷走落葉,海上航行的輪船不能靠太近等,嘗試讓學生解釋這些現象。 例1.根據“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下列現象不會發生的是( ) A.兩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 B.室外有風時,窗簾飄到窗外 C.臺風刮過,壓塌屋頂 D.汽車駛過,路邊的樹葉被卷入車底 4.用流速與壓強的關系,解釋鳥翼靠升力起飛的過程。 提問:根據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了解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鳥翼升力的產生,是上方和下方的壓強差導致的;升力向上,說明鳥翼下方壓強大,上方壓強小。 做個鳥翼模型,放在水流中,讓同學來體驗一下,經過鳥翼模型下方的水流要比上方慢。 5.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思路,總結歸納實驗過程,寫出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了解伯努利的主要成就。 學生動手操作,并回答:兩張紙向中間合攏(這里和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認識不同,引起學生好奇);學生根據引導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用邏輯的語言闡述自己的結論,并和書上的結論對照。 讓學生用身邊的實例作為習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世界。 從生活實踐出發,觀察生活,用伯努利原理的規律來解釋升力的產生,從而引出飛機制作的過程。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了解和感受流體流速和壓強的關系。 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的能力。 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入手,理解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用例題來鞏固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改變習題的形式,來考查自己。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體會生活的細節,增加個人體驗,培養學科素養。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升力的產生 飛機和鳥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科學家又如何根據鳥的啟發,設計了飛機 例2.如圖所示的是飛機機翼的截面圖,當飛機水平飛行時( ) A.機翼下方空氣流動的速度比機翼上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壓強小 B.機翼下方空氣流動的速度比機翼上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壓強大 C.機翼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比機翼下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壓強大 D.機翼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比機翼下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壓強小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在講授完飛機機翼的原理和伯努利原理的關系后,用習題來加深印象,鞏固基礎。 學生了解飛機起飛的原理,知道起飛的過程。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環節四:發展空間 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設計不同的工具,如冷熱水交換器,房間空氣清新系統等。 學生思考,回答。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例。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10.1 在流體中運動 1.流體流速和壓強的關系:流速大,壓強小;流速小,壓強大。 2.飛機的升力。 3.利用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作業布置 第十章第1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