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改變世界的機械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能說出人類使用的一些機械,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認識多種多樣的簡單機械,二是知道機械的使用歷史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這一節是在學習了杠桿和滑輪之后讓學生認知更多的機械,進一步認識物理在科學技術、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于學生開闊視野、會運用各種機械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生活中的輪軸和斜面非常常見,學生能把這些物體抽象成模型找出其中的道理即可。未知知識及方法:對于輪軸的省力原理不易理解,要結合功的原理進行推理。教學目標1.通過演示和圖片使學生了解輪軸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3.會使用公式計算使用斜面時的拉力大小。核心素養通過舉例和觀察,使學生學會構建輪軸和斜面的物理模型,有將機械運用于生活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了解機械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難點:分析斜面的原理。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帶來的木板上的螺絲,讓班上的大力士同學用手擰,看能不能擰下來。 讓學生找辦法,肯定有同學用扳手將螺絲擰動,說明扳手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機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生活中除了杠桿和滑輪,還有很多機械方便我們的生活,我們一起了解它們吧。 學生參與實驗,思考問題。 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輪軸的省力原理的探究欲望。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認識輪軸,了解輪軸的工作原理 1.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各種簡單機械的使用視頻,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輪軸的圖片,學生總結出輪軸的概念。 由一個軸和一個大輪組成,并能繞共同的軸線轉動的簡單機械叫輪軸。 動力一般是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上,因此,輪軸大多數時候是省力機械。 2.引導學生分析,如果把輪軸看作杠桿。試著找出力和力臂。引導學生把杠桿轉變為輪軸。 3.生活中有哪些機械是輪軸 分析水龍頭,扳手、轆轤、方向盤轉化為杠桿的示意圖。 通過分析費力輪軸得出:輪軸不一定省力,動力作用在軸上,輪軸是一個費力杠桿,但省距離。 輪軸的主要功能:一是改變用力大小;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 輪軸不能省功。它實現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的相互轉化,是機械傳動的重要裝置。 例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輪軸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 B.使用輪軸可以省功 C.動力作用在輪軸的輪上,輪的半徑就是動力臂 D.使用輪軸不一定省力 觀看視頻和圖片,引發思考。 學生觀察并討論,小組總結發言。 小組討論,找出五要素。 學生在給出的圖片上畫出力臂。 理解輪軸的原理。 進行練習。 使學生養成關心機械的發展與使用的習慣。 鍛煉學生的思考總結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大膽發言。 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分析舉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處處有物理,培養善于鉆研探究的精神。 辯證地看問題。 對輪軸的原理進行鞏固。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探究斜面的原理 觀看教材第91頁圖11-5-5,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演示沿光滑的斜面(它是一種理想的模型)拉重物的過程,測量拉力大小F,測量物重G。比較F與G,得到F環節四:認識改變世界的機械 讓學生閱讀教材第93頁“改變世界的機械”的相關內容,展示圖片。 1.了解機械的大型化、微型化和精密化。 2.了解機械的自動化、智能化。 3.認識到機械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使人類活動從陸地到海洋、到天空、到太空。 閱讀課本,欣賞圖片。了解科技前沿,學習更多的知識,發明更好的機械來服務于社會。 激發對未來的向往和增強對建設強大國家的信心。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11.5 改變世界的機械 簡單機械的家族 1.輪軸 (1)概念:由兩個半徑不等的圓柱固定在同一軸線上組成,大的稱為輪,小的稱為軸。 (2)主要功能:一是改變用力大小,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速度。 2.斜面 (1)概念:一個與水平面成一定夾角的傾斜平面。 (2)利用斜面拉重物。作業布置 第十一章第5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