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二、單元目標(一)課標要求1.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2.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3.知道能的概念,能的單位。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并理解動能、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4.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5.知道機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和功率的含義。(二)核心素養要求1.使學生準確描述機械功和功率的定義,計算公式的表達式,以及根據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2.使學生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與機械功和功率有關的簡單現象。能從機器銘牌中讀取關于功率的數據。3.使學生能根據一些實例或實驗現象區別動能和勢能,了解其相互轉化,以及判斷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轉化。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4.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功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掌握功的定義,并會用公式進行計算。二、內容和地位分析能量是課標中科學內容的五大主題之一,這充分說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整個物理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解決力學問題時,如果能從能量的角度研究,有時會更簡便,更深刻。本章的主題是功和機械能,從此學生進入到了能量世界的學習。研究功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變化,為研究能量的轉化過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礎,對功的概念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關系的建立。本節內容由“力學中的功”和“功的計算”兩部分構成。其中,“力學中的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學生認識到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同時也為功的計算打好基礎。“功的計算”明確了功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懂得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功。學情分析功的概念比較抽象,要求八年級的學生直接理解功的含義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應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原則。在學習過程中仍需一些直觀認識作為依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借助實驗和實例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于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概念是很難理解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能夠對“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認知構建“功”的概念。教學目標1.掌握力學中的功的含義,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會用公式進行計算。3.能判斷力是否做功。核心素養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及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3.通過實踐操作,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難點:理解功的概念和判斷力是否做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看課件并思考問題。 用力推石頭,石頭一動不動,有力,是不是沒有成效呢 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交流,并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成功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環節二:功的認識 1.功。 以下例子的共同點: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 歸納總結: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并提出問題。 (1)小車前進的過程中受哪些力的作用 哪個力的作用對小車的前進有了成效,做了貢獻呢 (2)起重機吊起貨物,貨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哪個力的作用對貨物有了成效,做了貢獻呢 學生思考、交流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思考、交流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通過常見的情景創設,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歸納總結出功的含義。 通過基本的情景創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成功的引出力的成效問題,讓同學們對做功進行思考。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功的認識 歸納總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圖片,提出問題。 哪種情況下力不做功 師生總結:力不做功的情況有三種,有力無距離(勞而無功);無力有距離(不勞無功);有力有距離,但力和距離垂直(垂直無功)。 例1.小明用力將鉛球擲出后,人對鉛球 (選填“做”或“不做”)功。 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不做功的三種情況。并讓學生找出生活中不做功的情況還有哪些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及時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知識。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功的計算 1.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注意:當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的距離相反時,我們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2.功的單位和物理意義如下。 公式W=Fs的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同一性:F和s是對同一物體。 (2)同時性:F和s同時發生。 (3)同向性:F和s方向一致。 (4)統一性:F、s、W的單位分別是N、m、J。 如果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相反,我們就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例2.小明同學用40 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100 N的書箱在水平地面上前進了2 m,松開手后,書箱仍向前滑行了1 m,整個過程中小明做功 J,書箱的重力做功 J。 例3.起重機將2×104 kg的貨物從地上勻速吊起3 m高后,又在水平方向上移動5 m,求起重機做了多少功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表達式中每個物理量的單位和含義。 請兩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答題、講解。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學習內容時,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和空間。 讓學生體會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對自習成果進行檢測。板書設計 第1節 功 功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十一章第1節。 2.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4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