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6身體的“時間膠囊”》教學設計課題 身體的“時間膠囊”(1課時)課型 新授課1.教材分析在本節課中,學生將有機會根據目前自身的發育信息,并結合長輩或者哥哥、姐姐的成長信息,為自己在6年級畢業時的身體狀況做出預測。學生將這些預測寫下來,封裝起來,等待四年后打開,與自已那時真實的身體狀況相比對,回顧并評價自己這段時間的生長。在低年級階段安排這個內容是為了讓學生在高年級階段經歷一個認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抓住這個階段施以影響,在6年級時,我們將會再有一次回顧和展望的機會。我們希望學生的健康意識是來自“對以往生活的回顧,對未來生活的企劃”。2.學情分析基礎:學生在學習完第5課后,已經了解了自己的生長變化不僅體現在身高、體重,也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在學習技能方面、身體運動技能方面等也有所進步和提高,所以在本課的記錄身體信息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進行記錄。難點:1.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理解我們都有著生長發育的過程。3.學習目標1.能通過測量獲取自己現在的身體信息,關注自己的身體現狀。2.知道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會不斷地生長,并能科學地推測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情況,認識到科學推測是建立在一定數據的基礎上。3.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4.評價任務(1)收集自己現在的身體信息(檢驗學習目標1)(2)推測自己未來的身體信息(檢驗學習目標2、3)(3)知道如何做能讓身體朝著推測的目標健康成長(檢驗學習目標3)5.學習準備教師準備時間膠囊、課件,班級記錄表分組材料:軟尺、身高體重秤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課前搜集能記錄自己成長的資料、能封裝自己“生長信息”的密封容器。6.學習過程設計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環節一:聚焦:(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1聚焦:了解什么是時間膠囊1.說一說:什么是“時間膠囊”?2.秀一秀:我帶來的“時間膠囊”容器。想一想:“時間膠囊”中要存儲什么?教師活動1聚焦:了解什么是時間膠囊觀看小豬佩奇動畫片《時間膠囊》,激發學生制作“時間膠囊”的興趣。2.誰知道什么是時間膠囊?(板書:時間膠囊)揭示課題《身體的“時間膠囊”》(時間膠囊除了可以告訴未來的人我們現在的生活,還可以對自己的未來生活進行暢想和規劃。)同學們現在二年級,還有四年就小學畢業,大家想不想給畢業時的自己送一份特殊的禮物?這節課,我們就來做身體的“時間膠囊”。3.展示學生自己帶來的“時間膠囊”容器。思考:我們的“時間膠囊”中要存儲什么?活動意圖說明:時間膠囊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詞匯,學生難于理解。我試圖通過動畫讓學生明白時間膠囊的用途,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環節二:探索(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2:(一)現在信息的收集1.論一論:在這個“時間膠囊”中需要記錄哪些信息?2.想一想:還有哪些開放性信息我可以收集到“時間膠囊”?3.填一填:補充完善活動手冊“時間膠囊”記錄單“現在”一欄。學生活動3:(二)未來信息的推測1.想一想:我了解到身邊的哥哥、姐姐或長輩的身體變化情況。2.論一論:我推測四年后身體的變化情況。 3.聽一聽:全班交流各自的推測。4.填一填:完善身體信息記錄單中的未來部分。教師活動21.提問:在這個時間膠囊我們需要記錄哪些信息?(一)現在信息的收集1.收集學生前面課堂中,對身高、體重、臂展、腿長、腳長等信息的收集。2.收集開放的信息,如力量、速度等方面信息。(有條件的可開展,并提供測量工具)3.引導學生補充完善學生活動手冊“時間膠囊”記錄單“現在”一欄。教師活動3(二)未來信息的推測1.出示六年級學生身體情況的圖片,學生觀察思考。提問:再過4年,我們就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那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是什么樣呢?2.學生回憶身邊的哥哥、姐姐或長輩的身體變化情況。推測自己四年后身體的變化情況。3.具體說說自己會在哪些方面發生變化?說說你的理由。4.完善自己的身體信息記錄單中的未來部分。(教師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生長發育提出建議。)5.教師總結:我們的身體在不斷成長,我們要愛護好自己的身體。(補充完善班級記錄表)活動意圖說明:在這個板塊中,整體活動分為兩個部分:現在信息的收集和未來信息的推測。為了信息的推測,重點在于推測的依據。教師要關注或者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對自己為了的生長發育提出建議,如希望自己長高,要加強身體鍛煉等。環節三:研討(指向目標2)學生活動4:制作自己的“時間膠囊”1.聽一聽:“時間膠囊”制作流程。2 2.填一填:完成自己的身體“時間膠囊”。3.秀一秀:展示自己作品。4.論一論:為了使我們身體能朝著推測的目標健康成長,平時需要注意什么?教師活動4制作自己的“時間膠囊”1.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依據,請根據活動手冊相關的數據,以及中國12歲兒童身體信息對未來自己的身體變化進行推測,并填寫到記錄單里。注意:第一步:寫名字,性別和日期;第二步:現在身體的數據;第三步:推測的數據;第四步:在方框里粘貼現在自己的照片。最后可以給未來的自己留言。2.學生展示作品。3.那為了使我們身體能朝著推測的目標健康成長,平時需要注意什么嗎?預設:學生會說注意飲食,經常運動,適度玩手機和電腦,早睡早起等?;顒右鈭D說明: 研討活動共有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指向了推測的依據,第2 個問題指向了要學生關注今后身體的健康成長。作為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能夠講述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會很多。在他們提出要在飲食、運動、睡眠等方面注意健康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具體加以指導,諸如飲食的多樣化利于營養的全面獲取,運動量的保證有利于身體的生長,充足的睡眠對于大腦發育的積極作用等。環節四:拓展(指向目標3)學生活動5:時間膠囊封閉保存小儀式做一做:“時間膠囊”封閉儀式。想一想:“時間膠囊”放哪里?教師活動51.“時間膠囊”封閉保存的小儀式。可以裝入:身體信息記錄單、給長大后的自己的一封信、自己最喜歡的物品等。2.期待四年后開啟“時間膠囊”。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時間膠囊封閉保存儀式,讓學生更加重視自己對于四年后身體成長數據的預測。讓學生更進一步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環節五:課末練習(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指向目標1,2,3)學生活動6一、選一選1.下面的做法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是( )。長時間看書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C.多吃薯片2.關于健康飲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喜歡吃的就是身體需要的,應該多吃;不喜歡吃的,身體不需要,可以不吃B.粗糧、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我們都均衡地吃C.應該多吃蔬菜少吃肉3.關于健康睡眠,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早睡早起B.只要睡夠了時間,熬夜也沒有關系C.早睡晚起,多睡覺有利于身體發育二、選一選(把圖片中的人和可能的身高、體重用線連起來)三、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有利于我們健康成長?教師活動6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2.全批全改。活動意圖說明:回顧梳理知識要點,檢驗目標達成情況。7.板書設計6.身體的“時間膠囊” 健 體育鍛煉 未來的自己:康 注意飲食 你好!成 睡眠充足 —————————長 心情愉悅 ————————— ……8.教后反思(1)我的教學效果怎樣:制定的學習目標定位是否準確?達成了幾條?達成度大約是多少?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學生的學習狀態怎樣?學生是否實現了發展?(2)我的教學設計怎樣:我的教學準備是否充分?是否處處為學生著想?學習過程設計是否適合我的學生?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3)我的教學機智怎樣:是否對學生活動具有敏感性?能否迅速而正確的對課堂生成做出判斷?能否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2-6身體的“時間膠囊”》作業設計學習內容 身體的“時間膠囊”學習目標 1.能通過測量能獲取自己現在的身體信息,關注自己的身體現狀。2.知道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會不斷地生長,并能科學地推測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情況,認識到科學推測是建立在一定數據的基礎上。3.會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學習資源 軟尺、身高體重秤、學生活動手冊、課前搜集能記錄自己成長的資料、能封裝自己“生長信息”的密封容器。 隨堂記錄學習過程 一、聚焦問題:了解什么是時間膠囊?1.說一說:什么是“時間膠囊”?2.秀一秀:我帶來的“時間膠囊”容器。3.想一想:“時間膠囊”中要存儲什么?二、探索(一)現在信息的收集1.論一論:在這個“時間膠囊”中需要記錄哪些信息?2.想一想:還有哪些開放性信息我可以收集到“時間膠囊”?3.填一填:補充完善活動手冊“時間膠囊”記錄單“現在”一欄。(二)未來信息的推測1.想一想:我了解到身邊的哥哥、姐姐或長輩的身體變化情況。2.論一論:我推測四年后身體的變化情況。 3.聽一聽:全班交流各自的推測。4.填一填:完善的身體信息記錄單中的未來部分。三、研討:制作自己的“時間膠囊”聽一聽:“時間膠囊”制作流程。填一填:完成自己的身體“時間膠囊”。3.秀一秀:展示自己作品。4.論一論:為了使我們身體能朝著推測的目標健康成長,平時需要注意什么?四、拓展與總結:時間膠囊封閉保存小儀式做一做:“時間膠囊”封閉儀式。想一想:“時間膠囊”放哪里?五、隨堂練習: 一、選一選1.下面的做法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是( )。長時間看書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C.多吃薯片2.關于健康飲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喜歡吃的就是身體需要的,應該多吃;不喜歡吃的,身體不需要,可以不吃B.粗糧、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我們都均衡地吃C.應該多吃蔬菜少吃肉3.關于健康睡眠,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早睡早起B.只要睡夠了時間,熬夜也沒有關系C.早睡晚起,多睡覺有利于身體發育二、連一連(把圖片中的人和可能的身高、體重用線連起來)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有利于我們健康成長?課后任務:1.做一做:回家后把“時間膠囊”保存好。學后反思 本堂課后你對自己日常生活有什么想法?身高176厘米體重65千克身高130厘米體重25千克身高75厘米體重10千克身高75厘米體重10千克身高176厘米體重65千克身高130厘米體重25千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