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概念的概述 教案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理解概念的含義,認識概念的基本特征。2. 學生能夠掌握概念之間的關系,包括全同關系、屬種關系、種屬關系、交叉關系、全異關系、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3. 通過實例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4.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二、教學重難點1. 重點:概念的基本特征和概念之間的關系。2. 難點:理解和區分各種概念關系,如全同關系、屬種關系等。三、教學設計與思路本課程將采用講授法、實例分析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講解概念的含義和特征,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然后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分析和判斷概念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各種關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和發展。四、教學過程1. 導入(3 分鐘)通過一個有趣的概念謎語或案例,引起學生對概念的興趣,導入本課主題。2. 概念的含義和特征(10 分鐘)講解概念的含義,強調概念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通過實例解釋概念的基本特征。3. 概念之間的關系(20 分鐘)介紹概念之間的各種關系,如全同關系、屬種關系等。通過實例讓學生判斷和分析不同關系的特點。㈠概念的含義1.事物的屬性及分類:①屬性的含義: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②分類: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a.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b.非本質屬性:并非某類事物特有的屬性。2.概念的定義: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特別提醒】概念的性質: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的表達:①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②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語詞與概念不是一對一的關系)a.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例如,紅薯、白薯、地瓜是不同的語詞,卻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語詞,表達的也是同一個概念。b.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這個詞,可以指稱師長、醫生、知識界人士,也是對人的一種尊稱等。“是”這個詞可以指兩個事物的同一關系,如魯迅是《阿Q正傳》的作者;也可指兩個事物的屬種包含關系,如“人是高等動物”。【圖示】概念、語詞、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關系:【易混易錯】比較概念與語詞(1)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語詞是概念的體現者,沒有語詞,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任何概念都必須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非每一個語詞都表達概念。①一般,漢語中的實詞都表達概念,而虛詞(除連詞外)不表達概念。連詞“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雖屬虛詞,但把它們組合到判斷中,卻能表達概念。②孤立的助詞和嘆詞則通常不表達概念。㈡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2)類型: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種類 含義 圖示法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 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 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交叉關系 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 矛盾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特別提示】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4. 實例分析與討論(15 分鐘)給出一些實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其中的概念關系,并進行匯報和交流。5. 總結與鞏固(5 分鐘)總結本課重點內容,強調概念在邏輯思維中的重要性。布置一些練習題或作業,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6. 下課五、板書設計1. 概念的含義和特征2. 概念之間的關系3. 實例分析與討論4. 總結與鞏固六、作業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練習題。2. 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出一些具有特定概念關系的例子,并進行分析。在教案中,你可以詳細闡述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和理解。同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和教學資源,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