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第2課時 【學習目標】1.描述嗅覺與味覺感受刺激的性質與感受器的位置。2.描述觸覺敏感性與感受器分布特征的關系,皮膚溫度感受器適宜感受刺激的性質。◎學習重點:說出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產生的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耳是接收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 1.耳的結構與功能耳2.聽覺的形成·學習小助手·記憶耳的結構時要結合聽覺形成的過程去記,從外到內記住每個結構及其功能。·巧學妙記·巧記歌訣耳郭、耳道成外耳,收集聲波向里傳;鼓膜、小骨和鼓室,振動傳遞在中耳;半規、前庭和耳蝸,感受聲波在內耳;神經傳導聲刺激,聲音產生在大腦。知識點二 嗅黏膜、味蕾和人體的其他感受器 1.嗅覺(1)感受器:位于 頂壁,叫作嗅黏膜。 (2)嗅覺的形成:“嗅細胞”受到刺激產生 ,沖動沿嗅神經傳入 形成嗅覺。 (3)嗅覺能力的測定:用能夠引起 的氣味物質的 濃度來表示。 2.味覺(1)感受器:主要分布于 的上表面,特別是 和 。 (2)舌面各部分對味覺的敏感性①舌尖對 最敏感。 ②舌的外側對 最敏感。 ③舌根對 最敏感。 3.觸覺(1)概念:我們身體的一定部位與外界物體 時,都會不同程度地感覺到物體的 ,甚至可能對物體的形狀、硬度、 等情況作出一定 。 (2)各部位對觸覺的敏感性。①人體的唇、 、舌尖等處觸覺非常敏感。 ②肢體的 比相對應的背側面觸覺要敏感。 4.溫度覺(1)感受器:位于 和黏膜內。 (2)溫度覺的特點:當刺激使皮膚溫度下降時,會感覺 ;當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時,會感覺 。 ·名師點撥·眼球、耳、鼻腔嗅細胞、舌以及皮膚都只是一些感覺器官,只是負責接受刺激,所有感覺的形成都在大腦皮層。【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耳與聽覺【情景呈現1】醫生和患者角色扮演:有一位病人突然雙耳失聰,前來就診,作為醫生的你需要給他進行檢查和診斷。 【合作探究】推測一下,耳聾有幾種類型 作為醫生的你準備從哪幾方面來給他進行檢查和診斷 【情景呈現2】觀看動畫《聽覺的形成》,動畫結束后,制作寫著耳郭、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位聽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等結構名稱的小卡片。 【合作探究】1.將小卡片按聲波的傳導順序用箭頭連起來。 2.試著描述聽覺的形成過程。 任務驅動二 其他感覺【情景呈現1】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合作探究】嗅覺感受器位于哪里 嗅覺是在哪里產生的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說明了什么 【情景呈現2】準備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熱水,還有一杯溫水。先將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你會感到溫水很熱,但是如果你先將手放在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就會到溫水很涼。【合作探究】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情景呈現3】吃藥時,有人因為藥太苦就喜歡把藥放在舌根位置,以方便藥被順利吞下。你喜歡把藥放在舌頭的什么位置 下次把藥放在其他位置,看看還這么苦嗎 【合作探究】通過實驗得知,味覺感受器接受的適宜刺激是什么 舌的哪些部分對酸、甜、苦、咸比較敏感 【答案】1.耳2.聽覺的形成【答案】1.(1)鼻腔(2)神經沖動 大腦皮層(3)嗅覺 最低2.(1)舌 舌尖 側緣(2)甜、咸 酸 苦3.(1)接觸 存在 光滑程度 判斷(2)鼻尖 腹側面4.(1)皮膚(2)冷 溫【答案】【情景呈現1】【合作探究】答:耳聾有兩種類型:非神經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是由外耳道堵塞或鼓膜、聽小骨受損,聲波無法傳到內耳而引起的;神經性耳聾是因為內耳、位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受損。所以作為醫生應先檢查患者耳的內部結構是否受損,若患者的耳結構完好無損,但沒有聽覺,說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或聽覺中樞受損。【情景呈現2】【合作探究】1.答:外界聲波→耳郭→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位聽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2.答: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任務驅動二【情景呈現1】【合作探究】答: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頂壁,叫作嗅黏膜,這里的一些“嗅細胞”受到某些揮發性物質的刺激就會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嗅神經傳入大腦皮層而引起嗅覺。“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說明人的嗅覺容易適應環境。【情景呈現2】【合作探究】答:皮膚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使皮膚溫度發生變化的刺激。當刺激使皮膚溫度下降時,會感覺“冷”;當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時,會感覺“溫”。【情景呈現3】【合作探究】答:味覺感受器接受的適宜刺激是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質。舌尖對甜、咸最敏感,對苦、酸也敏感;舌的外側對酸最敏感;舌根對苦最敏感。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