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2課時 【學習目標】1.說出肺換氣、組織換氣的過程,描述氣體擴散的原理。2.概述氣體在血液中運輸的過程和原理。◎學習重點:肺的換氣和組織換氣的原理。【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 認真觀察肺內及組織中氣體交換的示意圖,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問題。1.一種氣體總是由濃度 的一側向濃度 的一側運動,這就是氣體擴散。 2.吸入新鮮空氣后,肺泡中的 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 ,同時,二氧化碳擴散進入 ,實現了肺泡與 之間的氣體交換,結果是 血變為 血。 ·易錯警示·肺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不是一個氧氣分子交換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而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別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各自平衡為止。對點自測下圖為肺泡與血液間氣體交換的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氣體,箭頭表示血液流動或氣體進出的方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和b分別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氣B.甲內流的是靜脈血,丙內流的是動脈血C.與甲相比,丙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物質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知識點二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 形式運輸;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 中運輸。 知識點三 血液與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保證細胞進行呼吸作用 1.血液與 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過程稱為組織換氣。 2.由于組織細胞進行 消耗氧并產生二氧化碳,因而組織處氧的含量遠遠 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遠遠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氧就由血液擴散進入組織細胞,而組織細胞內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組織換氣的結果是 血變成 血。 3.肺的換氣和組織換氣都是通過 實現的。 【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呼吸全過程【情景呈現1】暑假期間,中小學生溺水事件易發多發。為做好暑期預防學生溺水工作,教育部推出預防學生溺水專題節目“暑假安全第一課:珍愛生命嚴防溺水”,并組織全體中小學生(包括幼兒園學生)和家長集中收看。【合作探究】暑假期間,溺亡事件頻頻發生,溺水而亡是因為影響到了呼吸的哪一環節 該環節是通過什么完成的 【情景呈現2】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能夠在多種動物中維持大的庫存,并且具有多種血清型,是唯一能夠引起人類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三月份為其高發期。【合作探究】1.流感病毒侵染肺部時,被侵染的肺泡內會產生大量的黏液,這會阻礙呼吸的哪一環節 該環節是通過什么原理完成的 2.按照氧含量由高到低的順序請將肺泡、動脈血、靜脈血、組織細胞進行排列 【答案】1.高 低2.氧氣 血液 肺泡 血液 靜脈 動脈【答案】C【答案】氧合血紅蛋白 血漿【答案】1.細胞2.呼吸作用 低于 高于 動脈 靜脈3.氣體擴散【答案】【合作探究】答:當人溺水時,水進入呼吸道阻礙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缺氧而死亡。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合作探究】1.答:侵染肺部時,被侵染的肺泡內會出現黏液,影響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從而導致血液中氧含量較低,最終出現身體乏力的癥狀。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完成的。2.答:肺泡中氧含量要比動脈血中的高,因為氧氣要從肺泡擴散到動脈血;動脈血中的氧氣含量比組織細胞高,因為氧氣要從動脈血擴散到組織細胞。根據動脈血、靜脈血的概念可知動脈血中的氧氣比靜脈血中的氧氣含量高,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不斷消耗氧氣,因此氧氣含量最低。故氧氣含量由高到低排列的是肺泡、動脈血、靜脈血、組織細胞。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