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1課時 【學習目標】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解釋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2.描述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學習重點:概述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 閱讀課本,標出重點,再完成下列各題。1.呼吸系統由 和 組成。人體通過它不斷地從空氣中吸入 ,排出體內 產生的 。 2.呼吸道是氣體 的通道,肺是人體與外界進行 的場所。 3.填圖,學習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肺泡數量很 ,總面積很 。肺泡壁很 ,且肺泡的外表面纏繞著豐富的 和 ,這些結構特點有助于進行氣體交換。 知識點二 呼吸運動的全過程 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呼吸運動分為 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是通過 的變化而產生的。 2.在吸氣和呼氣過程中胸廓各部位的變化情況如下:呼吸 運動 肋間 外肌、 膈肌 胸廓 前后徑、 左右徑、 上下徑 肺 肺容積 肺內 氣壓 氣流 方向吸氣 收縮 被動 擴張 變小 (低于 外界) 外界 ↓ 肺內呼氣 縮小 縮小 肺內 ↓ 外界【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呼吸系統的組成及作用 【情景呈現1】觀察氣管的三個圖片,感受氣管的作用。 【合作探究】1.氣管的什么結構可以處理吸入的空氣 2.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情景呈現2】閱讀資料——“霾的危害”。 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危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們能直接進入并黏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如果人長期處于霧霾環境中,還會誘發人體患肺癌。 【合作探究】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學習小助手·利用“4、2、1”巧記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清潔空氣(4個:鼻毛、鼻腔黏液、纖毛、氣管支氣管黏液); 濕潤氣體(2個:鼻腔黏液、氣管支氣管黏液); 溫暖氣體(1個:鼻腔中的毛細血管)。任務驅動二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情景呈現1】(知識準備:了解大氣壓)圖A表示將一個無色、無蓋、透明的塑料瓶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圖B表示用手擠壓塑料瓶時發生的現象;圖C表示不再擠壓,塑料瓶恢復原狀時發生的現象。 【合作探究】由A→B,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由B→C,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習小助手·區分胸廓與胸腔胸廓是由肋骨、胸骨和脊柱圍成的籠狀支架。胸廓與膈圍成的空腔叫作胸腔。胸廓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活動性,起著支持和保護心臟、肺等內臟器官的作用。 【情景呈現2】模擬呼吸運動,制作并展示膈肌舒縮引起胸腔容積改變的模型。一只手拿著模型,另一只手向下拉模型底部的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縮),然后逐漸松開橡皮膜(表示膈肌舒張),觀察氣球(表示肺)的變化。 【合作探究】1.描述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引起的肺容積變化,分析肺容積發生變化的原因。 2.總結吸氣和呼氣是如何發生的。 【答案】1.呼吸道 肺 氧氣 細胞 二氧化碳2.進出肺 氣體交換3.4.多 大 薄 毛細血管 彈性纖維【答案】吸氣和呼氣 胸廓容積和肺容積 增大 增大 舒張 彈性 回縮 增大(高于外界)【答案】1.答:氣管以“C”形軟骨為支架,保證了氣體的暢通;氣管壁上有腺細胞,能分泌黏液,使空氣變得濕潤;黏液中含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使吸入的空氣清潔;氣管壁表面的纖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擺動,把外來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形成的痰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2.答:呼吸道不僅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而且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答案】【合作探究】答:(1)由A→B,能觀察到塑料瓶口有氣泡冒出。(2)由B→C,能觀察到水槽中的水進入塑料瓶內,并高于水槽的水面。(3)由A→B時,塑料瓶的體積變小,氣壓變大,氣體從瓶內流出;由B→C時,塑料瓶的體積變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壓著水進入塑料瓶??傊?氣體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往氣壓低的地方流動。【合作探究】1.答:膈肌收縮,膈的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徑變小,胸腔容積縮小,肺隨之回縮。2.答: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胸腔容積變大,肺隨之擴張,肺內氣壓縮小,氣體入肺。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減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徑也減小,胸腔容積變小,肺隨之回縮,肺內氣壓增大,氣體出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