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4 自然災害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同步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4 自然災害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同步講義

資源簡介

八年級地理上冊同步精品講義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四節 自然災害
新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針對某一自然災害或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掌握一定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安全防護技能。
知識導圖
考法01 常見的自然災害
【典例1】
1. 下列地理現象不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   )
A. 在昆侖山脈發生了滑坡
B. 天氣突然降溫,把田地里蔬菜凍死了
C. 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臺風
D. 游客把煙頭扔進林區,導致森林火災
2. 下列自然災害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   )
A. 地震 B. 洪澇 C. 泥石流 D. 滑坡
考法02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典例1】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讀圖2-4-3,下列關于圖中兩種氣象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①代表寒潮路徑,強冷空氣主要來自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
B. ②代表臺風路徑,主要發生在春季
C. 寒潮對農業生產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D. 臺風會帶來陰雨連綿的天氣
考法03 防災減災
【典例1】
我國為防治自然災害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營造防護林 ②以民眾自救為主 ③及時調動救災人員 ④建設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題組A 過基礎-基礎考點練
一、選擇題
1.讀“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圖例代表的氣象災害,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
A.甲是寒潮,是冬季風強烈的活動,帶來狂風暴雨等
B.乙是臺風,成于熱帶洋面,對東部沿海百害無一利
C.丙是洪澇,只發生在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沒發生過
D.丁是干旱,它是對我國影響范圍最大的氣象災害
2.當自然災害來臨時,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臺風天氣出海捕魚 B.發生泥石流,順著山坡向下跑
C.沙塵暴天氣進行戶外體育活動 D.地震發生時,在室內躲在小開間的墻角
3.洪澇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列成就與防洪救災無關的是( )
A.遙感技術增強天氣預報能力 B.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
C.建設大量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D.北方地區營造防護林
2022年6月5日至9日,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引發多起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4.上述材料,反映了天氣直接影響的是( )
A.交通 B.軍事 C.農業 D.工業
5.持續強降雨可能會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
A.臺風 B.滑坡 C.寒潮 D.洪澇
6.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易引發的自然災害是( )
A.地震 B.水旱 C.火山 D.冰雹
二、解答題
7.讀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探究下列問題。
(1)我國最主要的氣象災害是____和____,造成這些災害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____,____使不同地區及不同季節往往出現旱澇災害。臺風帶來的特大____也可以引起洪澇災害。
(2)干旱時一個突出的世界性問題.我國華北地區的旱情以____季最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
(3)我國華南地區雖然緯度較低,但有時也會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其成因是____,____。
題組B 抓重點-核心要點鞏固
一、選擇題
從2021年3月15日8時到16日8時,這是近10年我國遭遇強度最強、范圍最廣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時間段強沙塵暴主要分布于( )
A.甘 B.陜 C.冀 D.內蒙古
2.此次沙塵暴南下,有中國脊梁的______阻擋了沙塵南下,它在去年11月份,也成功阻擋了南下的強冷空氣,不愧為我國的重要地理界線。( )
A.昆侖山 B.祁連山 C.秦嶺 D.淮河
3.此次沙塵天氣的主角“沙塵暴”屬于( )
A.地質災害 B.氣象災害 C.海洋災害 D.生物災害
4.沙塵暴天氣發生時,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帶口罩防沙塵 B.勤開窗多通風 C.加強戶外鍛煉 D.多洗手勤消毒
讀下圖,我國某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次數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
5.圖中反映的氣象災害是( )
A.干旱 B.臺風 C.洪澇 D.寒潮
6.下列省級行政區中最常受該氣象災害影響的是(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海南省
C.內蒙古自治區 D.黑龍江省
下圖示意滬昆高速鐵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省份中,滬昆高鐵經過的是( )
A.河南省 B.湖北省 C.湖南省 D.廣東省
8.滬昆高鐵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礙有( )
①地形崎嶇②水流湍急③滑坡、泥石流④冰川、凍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著名旅游景點中,位于滬昆高鐵沿線的是( )
A.安徽黃山 B.長江三峽 C.桂林山水 D.杭州西湖
10.下列關于北方地區旱澇災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夏季風活動很強的年份,易造成北澇南旱
B.春季降水少,氣溫逐漸升高,干旱嚴重
C.夏季降水過分集中,許多河道排水不暢,常形成澇災
D.夏季氣溫高,降水量少,降水量小于蒸發量、干旱嚴重
題組C 抓提升-真題實戰
一、選擇題
1. 2022年我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遭遇災害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遭遇地震,快速乘電梯逃生 B.臺風來臨,站在廣告牌下躲避
C.遇泥石流,順著山坡往下跑 D.洪水來襲,盡量往地勢高處逃生
2.洪澇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列成就與防洪救災無關的是( )
A.遙感技術增強天氣預報能力 B.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
C.建設大量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D.北方地區營造防護林
2022年6月5日至9日,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引發多起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3.上述材料,反映了天氣直接影響的是( )
A.交通 B.軍事 C.農業 D.工業
4.持續強降雨可能會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
A.臺風 B.滑坡 C.寒潮 D.洪澇
5.在生活和生產中,要有防災減災意識。當自然災害發生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寒潮來臨時,注意防寒保暖 B.山體滑坡時,要向山坡上跑
C.臺風來臨時,漁船進港避風 D.地震發生時,乘坐電梯逃生
2022年5至6月,南方部分地區遵遇暴雨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小題。
6.暴雨天氣可能帶來的自然災害是( )
A.臺風 B.洪澇 C.地震 D.寒潮
7.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為防范意外,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
A.到池塘里玩耍 B.在大樹下避雨
C.不到河里游泳 D.暴雨發生時到農田里從事生產活動
圖示意福建某山區地形及登山路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該山區的最高峰位于圖示區域的( )
A.東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東南部
9.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6月份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 )
A.干旱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塵暴
2022年5月11-13日,廣東省發生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多個地市氣象部門發布最高暴雨預警,當地中小學因此停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此次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暴雨預警是( )
A.B.C. D.
12.受此次強降雨影響,當地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是( )
A.沙塵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澇
13.遭遇強降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①及時關好門窗 ②攜帶雨具外出玩耍 ③遠離洼地,不貿然涉水 ④遠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解答題
14.湘江被譽為湖南省的母親河,沿途流經多個城市,蘊育了燦爛的湖湘文化。閱讀湘江水系分布圖(下圖),完成下面題目。
(1)從圖中可以看出,湘江、洞庭湖和長江相互連接,由此判斷湘江是___________(填內流河或外流河)。
(2)保障湘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防治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湘江干流中下游主要防治___________(填氣象災害名稱),湘江干支流上游主要防治___________(填地質災害名稱)。
(3)保護湘江不僅要防治對湘江的污染,還要保護干支流源頭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瀏陽河源頭處的山脈是___________。
(4)湘江哺育著湖湘兒女,湖南省英才輩出,一代偉人毛主席的故居位于___________(填數字序號)。
15. 2021年12月3日,連接中國昆明與老撾萬象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鐵路穿越眾多山脈和水系,沿線地質結構復雜,風光優美。讀“中老鐵路線路及周邊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中老鐵路的起點昆明所在地形區是____。
(2)鐵路經過西雙版納時,可以看到濃郁的____(少數民族)風情;在經過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象谷時,利用隧道而不從地面穿過原始森林是為了____。
(3)鐵路多次跨越的河流A在我國境內被稱為____;中南半島的山脈和河流分布特點是____。
(4)中老鐵路沿線堪稱“地質博物館”,圖示區域常見的地質災害有____。(說出一種即可)
(5)從海陸位置看,老撾是中南半島唯一的____國,圖中另外一條出境鐵路B連接的是中國和____(國家),該國瀕臨太平洋。
參考答案
考法01 常見的自然災害
【典例1】
1.D 2.B1.
自然災害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自然環境發生了異常變化;有受到損害的人員、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
考法02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典例1】
A
考法03 防災減災
C
題組A 過基礎-基礎考點練
一、選擇題
1. D
【解析】
據圖中氣象災害的位置和來源可知,甲是寒潮,是冬季風強烈的活動,帶來大風、降溫和霜凍等,A錯誤;乙是臺風,成于熱帶洋面,對東部沿海地區有利有弊,可以帶來降水,也會摧毀房屋,造成經濟損失,B錯誤;丙是洪澇,我國南方和北方都有可能發生洪澇,C錯誤;丁是干旱,它是對我國影響范圍最大的氣象災害,干旱不僅會影響東部地區,也會影響西部地區,D正確。故選D。
2. D
【解析】
臺風天氣不宜出海捕魚,A項錯誤;發生泥石流時,應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兩邊的山坡上面跑,B項錯誤;沙塵暴天氣時應盡量待在室內,C項錯誤;地震發生時,在室內可以躲在小開間的墻角,D項正確。故選D。
【點睛】
大霧和沙塵暴均屬于大氣能見度低的災害性天氣,如發生沙塵暴,出行時要準備好防沙用品,用以保護眼睛和口鼻。
3. D
【解析】
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顯著的國家,受夏季風不穩定的影響,我國的旱澇災害頻繁,為應對洪澇災害,遙感技術增強天氣預報能力、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和建設大量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都有助于防洪救災。北方營造防護林主要目的是防止風沙入侵和土地荒漠化,與防洪無關,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4.A 5.B
【解析】
4.天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題目中提到的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引發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反映了天氣直接影響交通,沒有體現對軍事、農業和工業的影響,故A正確、BC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A。
5.持續強降水導致山體侵水嚴重,巖體松軟,最容易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臺風、寒潮和洪澇都不是地質災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選B。
【點睛】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6. B
【解析】
【詳解】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易引發水旱災害,B正確;地震、火山爆發屬于地質災害,主要受地殼運動影響,AC錯誤;冰雹是一種天氣現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由強對流天氣引起,D錯誤。故選B。
7. (1) 洪澇 干旱 不均 夏季風的強弱 降雨
(2) 春 氣溫回升快,多大風天氣,蒸發強,而降水少;春季是農作物播種和生長時期,需水量大
(3) 冷空氣勢力強(或春季陰雨多) 農事活動早
【解析】
【分析】
本題以我國氣象災害為材料,考查我國氣象災害分布以及產生的影響,讀圖分析即可。
(1)我國最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洪澇和干旱,造成這些災害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夏季風的強弱使不同地區及不同季節往往出現旱澇災害,夏季風過強,則會造成北澇南旱,夏季風過弱,則會造成南澇北旱,臺風帶來的特大降雨也可以引起洪澇災害。
(2)我國華北地區的旱情以春季最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大風天氣,蒸發強,而降水少;春季是農作物播種和生長時期,需水量大。
(3)我國華南地區雖然緯度較低,但有時也會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其成因是冷空氣勢力強(或春季陰雨多),農事活動早。
題組B 抓重點-核心要點鞏固
1.D 2.C 3.B 4.A
【解析】
1.讀圖,該時間段強沙塵暴主要分布于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D正確。甘是甘肅省的簡稱,陜是陜西省的簡稱,冀是河北省的簡稱,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阻擋南下的強冷空氣,必須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從沙塵暴發生的地理位置來看,應該是東西走向,位于我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C正確。昆侖山離沙塵暴的距離很遠,A錯誤。祁連山是西北-東南走向,B錯誤。淮河是一條河流,不能阻擋沙塵暴和強冷空氣的南下,D錯誤。故選C。
3.沙塵暴屬于氣象災害,B正確。地質災害是指火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A錯誤。海洋災害發生在海洋,包括赤潮、海嘯等,C錯誤。生物災害指生物入侵,生物鏈破壞失去生態平衡等,D錯誤。故選B。
4.沙塵暴天氣發生時,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帶口罩防沙塵,A正確。打開窗戶受沙塵暴影響更嚴重,B錯誤。發生沙塵暴不能到戶外運動,C錯誤。沙塵暴并不會帶來病毒等,不會有傳染性,多洗手勤消毒不能減少沙塵暴的危害,D錯誤。故選A。
【點睛】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的天氣現象。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區降水甚少, 地表異常干燥松散, 抗風蝕能力很弱, 在有大風刮過時, 就會將大量沙塵卷入空中, 形成沙塵暴天氣。
5.D 6.C
【解析】
5.寒潮和冬季風的發源地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讀圖可知,該自然災害影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應為寒潮;寒潮的出現,往往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強寒潮,常常會使長江以南地區的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故選D。
6.讀圖可知,內蒙古自治區距離冬季風發源地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最近,緯度較高,所以受寒潮的影響最大。故選C。
7.C 8.A 9.D
【解析】
7.讀圖可知,滬昆高鐵自動向西經過的省份有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貴州省、云南省。所以根據題意選C。
8.滬昆高鐵經過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濕熱,降水較多,地形平原、丘陵和西南山區。西南山區的地形崎嶇、水流湍急,容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所以選A。
9.根據我國旅游景點的分布可知,黃山在安徽省,三峽在湖北省,桂林山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三個景點都不在滬昆經過的省份,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位于滬昆高鐵的沿線。故選D。
10. D
【解析】
關于我國北方 地區旱澇災害的說法,在夏季風活動很強的年份,容易造成北澇南旱,故A正確。春季降水少,氣溫逐漸升高,干旱嚴重,故B正確。夏季降水過分集中,許多河道排水不暢,常形成澇災,故C正確。夏季氣溫高,降水量多,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洪澇嚴重,故D錯誤。故選D。
題組C 抓提升-真題實戰
1. D
【解析】
地震來臨時,不能乘電梯逃生,可以躲在狹窄的空間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A錯誤。臺風來臨,漁船進港避風,在家關好門窗。如果站在廣告牌下容易被掉落物體砸到,B錯誤。當發生泥石流時,應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C錯誤。洪澇來襲時,盡量到較高地方,減少被淹的危險,D正確。故選D。
【點睛】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危害的現象和事件。它們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龍卷風、洪澇等突發性災害。
2. D
【解析】
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顯著的國家,受夏季風不穩定的影響,我國的旱澇災害頻繁,為應對洪澇災害,遙感技術增強天氣預報能力、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和建設大量救災物資儲備中心都有助于防洪救災。北方營造防護林主要目的是防止風沙入侵和土地荒漠化,與防洪無關,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3.A 4.B
【解析】
3.天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題目中提到的福建省部分地區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引發地質災害險情,多處道路中斷,反映了天氣直接影響交通,沒有體現對軍事、農業和工業的影響,故A正確、BC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A。
4.持續強降水導致山體侵水嚴重,巖體松軟,最容易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臺風、寒潮和洪澇都不是地質災害,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選B。
【點睛】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5. D
【解析】
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要有防災減災意識,如寒潮來臨時,應該注意防寒保暖,故A正確。山體滑坡時,要向山坡上跑,故B正確,臺風來臨時,漁船要進港避風,故C正確。地震發生時,要走安全樓梯,千萬不能乘坐電梯,故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
6.B 7.C
【解析】
6.暴雨是指在24小時降水量超過50毫米,這樣的短時間內強降雨會帶來洪澇災害;臺風往往會導致暴雨,地震是與地殼運動有關,暴雨不會帶來寒潮,故ACD錯誤、B正確。根據題意,故選B。
7.日常生產生活中,為防范意外,應該做到不在河里游泳,而到池塘里玩耍、大樹下避雨和暴雨發生時在農田里從事生產活動都可能遇到危險,不能防范意外,故ABD錯誤、C正確。根據題意,故選C。
【點睛】
自然災害是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損失的自然現象,包括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洪澇、干旱、寒潮、臺風、沙塵暴等。
8.C 9.D 10.C
【解析】
8.由圖可知,按照圖中的指向標可判斷,該山區的最高峰海拔為1162米,位于圖示區域的西北部,故C正確。故排除ABD,故選C。
9.兩山頭之間地勢低洼處為鞍部,等高線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為山谷。由圖可知,途經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線是丁,故D正確;甲沒有經過鞍部,乙、丙沒有經過山谷,故ABC錯誤。故選D。
10.由圖可知,該區域為山地,夏季降水多時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6月份降雨多,在該山區登山時應注意防范泥石流,故C正確;干旱主要發生在季風區,且不影響登山,故A錯誤;寒潮在冬季對我國影響的范圍比較大,6月福建不受寒潮影響,故B錯誤;沙塵暴主要發生在西北和華北地區,主要發生在干旱的春季,故D錯誤。故選C。
【點睛】
我國在防災減災工作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體現在防災和救災兩方面。1、防災(1)運用遙感衛星等技術,能夠比較精確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2)為防御自然災害,我國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如北方地區為防御風沙災害而營造的防護林;2、減災(1)建設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以保證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供應救災物資。(2)自然災害發生時,及時調動救災人員,有效減輕災害損失。
11.D 12.D 13.C
【解析】
11.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紅色級別是最高暴雨預警,故ABC錯誤、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D。
12.暴雨是指在24小時內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強降雨的影響,當地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是洪澇,在我國,暴雨通常出現在夏季;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現在冬季,沙塵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現,故ABC錯誤、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D。
13.遭遇強降雨天氣時,應該及時關好門窗,遠離洼地、不貿然涉水,也要遠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等,不宜攜帶雨具出外玩耍,故①③④正確,故選C。
【點睛】
自然災害包括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洪澇、干旱、寒潮、臺風、沙塵暴等。
14.(1)外流河
(2) 洪澇災害 滑坡和泥石流
(3)羅霄山脈
(4)③
【解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湘江、洞庭湖和長江相互連接,并通過長江最終注入海洋,由此判斷湘江是外流河。
(2)保障湘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防治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湘江干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排水不暢,主要防治洪澇災害,湘江干支流上游多山,地勢較陡,主要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3)保護湘江不僅要防治對湘江的污染,還要保護干支流源頭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瀏陽河源頭處的山脈是羅霄山脈。瀏陽河位于湖南省東部,是湘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羅霄山脈的大圍山北麓,全長共222公里。
(4)讀圖,圖中①是衡陽,②是株洲,③是湘潭,④是長沙。湘江哺育著湖湘兒女,湖南省英才輩出,一代偉人毛主席的故居位于③湘潭,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勛彭德懷、著名將領黃公略、開國大將陳賡、譚政等都誕生于此。
15. (1)云貴高原##滇東高原
(2) 傣族 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
(3) 瀾滄江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4)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5) 內陸 越南
【解析】
本大題以“中老鐵路線路及周邊地區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了5個問題,涉及中老鐵路沿線的地形、民族、自然資源、河流、地質災害、我國的鄰國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由圖可知,中老鐵路的起點昆明屬于云南省,所在地形區是云貴高原。
(2)鐵路經過西雙版納時,可以看到濃郁的傣族風情,西雙版納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傣族;在經過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象谷時,加大了工程量和難度,利用隧道而不從地面穿過原始森林,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3)由圖可知,鐵路多次跨越的河流A在我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出境后被稱為湄公河;由圖可知,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地,地形崎嶇,山脈和河流分布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4)中老鐵路沿線堪稱“地質博物館”,由圖可知,圖示區域主要為山區,位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很近的位置,常見的地質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等。
(5)由圖可知,從海陸位置看,老撾沒有臨海,是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圖中另外一條出境鐵路B滇越鐵路連接的是中國和越南,該國瀕臨太平洋。
【知識拓展】
分析“臺風”和“寒潮”有利和不利的兩方面。
一、什么是自然災害
1. ①自然環境發生了異常變化;(變異因子)
2. ②有受到損害的人員、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受災客體)
二、常見的自然災害
1. 氣象災害
2. 地質災害
三、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①種類多②分布廣③頻次高④受災嚴重
4、防災減災
總結我國防災減災的環節的要點
1“預報”--對自然災害進行監測和預報
2“工程”--建設防災工程
3“準備”--做好災前各類準備工作
4“救災”--及時救援與救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射洪县| 婺源县| 重庆市| 大英县| 聂荣县| 陇川县| 天台县| 鸡西市| 洛川县| 清远市| 黔西| 桐柏县| 乐东| 定远县| 都江堰市| 六安市| 德庆县| 沾益县| 铜川市| 常州市| 衡山县| 都昌县| 金坛市| 积石山| 宜川县| 沅陵县| 中山市| 华安县| 通道| 上杭县| 华坪县| 松阳县| 纳雍县| 陈巴尔虎旗| 通河县| 南昌市| 桓台县| 台州市| 潞城市|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