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4蚯蚓的選擇 所授課時 1課時教 學 目 標 科學知識目標:認識到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科學探究目標:通過控制變量開展對比實驗研究,探究蚯蚓對光、水分等條件的需求。 科學態度目標:表現出對動物的結構與生活環境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能基于事實證據進行合理分析。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教學重點 知道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教學難點 在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個長方形盒子(帶一邊鏤空的蓋子,內側黑色)、1個底部鋪滿干土的長方形盒子(帶蓋,內側黑色)、1杯水、1個滴管、手電筒、計時器、蚯蚓10條、1雙一次性手套。學生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 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一、 導 入 情境導入, 聚焦問題。 一、聚焦——猜測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一)復習導入 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綠豆苗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 2.植物生長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那么動物呢?(學生回答并舉例說明) 3.今天,我給同學們請來一個動物朋友——蚯蚓,它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境呢? (二)猜測蚯蚓喜歡的生活環境 今天,我們就來探索蚯蚓的選擇。(板書:蚯蚓的選擇)二、 新 授 觀察前,明確觀察的要求。從哪些方面展開細致認真的觀察。 二、探索——蚯蚓與環境的關系 (一)研討實驗計劃 活動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提示:推測需要實驗來證明。 怎樣用實驗來證明 實驗中改變的是什么條件 沒改變的又有哪些條件 實驗觀察:分發實驗材料,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記錄單。 提問:盒子的內部為什么要涂成黑色?(預設:盒子的內部表面會反光,涂成黑色能更好地模擬黑暗的環境。)盒子底部為什么要鋪一層吸水紙? 小結:大多數蚯蚓待在黑暗的一端,說明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活動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出示實驗方法:在一個長方形的盒子里,一端鋪上濕潤的土壤,另一端鋪上干燥的土壤。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小結:大多數蚯蚓待在鋪有濕潤泥土的一端,說明蚯蚓喜歡潮濕的環境。 三、研討——動物對環境的需求和適應 (一)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生活環境。 學生表述實驗結論并結合具體的數據論證。 (二)不同的動物喜歡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 下面這些動物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明確: 天鵝:一是隨環境氣候變化有遷徙的習性。二是在深水環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適應其游禽的生活。 青蛙:變溫動物隨著氣溫的降低有冬眠的習性。青蛙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顏色相協調,有保護作用。 企鵝:體形肥大,在南極低溫環境下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脂肪積厚,在極夜缺少食物的情況下,能以此維系生命。 狼:夏季換成短毛裝,冬季換成長毛裝。 蜥蜴: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小 結 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 四、拓展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運用對照實驗,我們知道動物生活向蚯蚓一樣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當環境不適合它們生存時,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同時,動物在形態、構造和習性上都有它們各自適應環境的本領,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板 書 設 計 1.4蚯蚓的選擇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