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連通器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查閱資料,了解我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中船閘是怎樣利用連通器的特點讓輪船通行的。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內容“連通器”是液體壓強知識的應用,突出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內容有兩個探究活動:一是連通器中的液體有什么特點,二是討論交流船閘是怎樣工作的。學情分析本節之前學生經歷了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過程,有了“理想液片”的概念,對于理解連通器原理有一定的幫助,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和分析能力,對于本節老師布置的實驗任務能比較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1.了解連通器的構造特點。2.了解連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連通器的應用實例,了解船閘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核心素養通過對連通器的應用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簡單的物理原理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大問題,培養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為人類服務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連通器的特點和應用。難點:用“理想液片”法分析連通器中液體靜止時液面總相平的現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想在教室的南北兩面墻上相同高度處分別掛上一幅畫,如何做到高度一致呢 利用實際情境引發思考。 從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鼓勵學生發現與物理相關的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環節二:連通器的構造 連通器的構造 觀察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找出他們在結構上有何共同點 學生觀察并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討論后得出結論——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通過展示不同形狀的連通器,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其本質上的共同點。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連通器的原理 1.連通器的原理。 將染成紅色的水倒入如下的連通器中,觀察各容器中的液面特點。 例1.解決引入中老師提出的具體問題。 2.提出問題。 為什么連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平的。 假設在U形管底部有一小薄片,試分析薄片兩端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大小關系。 如果連通器各容器中裝的是不同液體,液面還會相平嗎 教師演示實驗:液體密度小的那個容器中液面高。 分組進行學生探究實驗:利用橡皮管組裝成一個連通器,嘗試上下移動一端或傾斜一端,觀察液面的特點。 總結得出連通器內液面的特點——連通器里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平的。 利用軟管和水,把老師提供的兩幅畫掛到墻上。 學生分組討論,試著推導思維過程,老師用屏幕展示,學生書寫過程。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概況的能力。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科學探究,既利于學生在合作中通過生生互評獲得能力的提高,也利于教師在對探究活動的評價中發現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并引導學生聯想裝修師傅用同樣的方法找同一水平線。 根據已有的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再次研究問題,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四:生活中的連通器 播放視頻——船閘。 問題:你能根據圖中的情況說明船閘的工作過程嗎 生活中還有哪些連通器 例2.如圖所示,以下四個容器,不是連通器的是( ) 學生觀看船閘視頻,增加感性認識,然后分組討論,說一說船從上游經過船閘駛往下游的過程。 學生思考并舉例,如水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 師生共同分析例題中所舉事例是不是連通器。 結合生活中的連通器,比如船閘等實例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物理學習的熱情。 將生活中的物品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由實驗室中的連通器,再到生活中的連通器,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U形管底部薄片所受壓力、壓強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液體的壓強公式和平衡力。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9.3 連通器 1.連通器: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2.連通器的特點:如果連通器中只裝一種液體,則液體靜止時連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總相平。 3.連通器的應用:茶壺、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統、電熱水器的水位計、牲畜自動飲水裝置、船閘等。作業布置 第九章第3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