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力的平衡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通過實驗,認識力的平衡,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節課是要引導學生在對“牛頓第一定律”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揭示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通過實驗操作、理論分析、事例解釋,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學情分析學生在相對獨立地學習了“力”與“運動”知識后,首次將“運動”和“力”聯系在一起,研究它們的關系,進一步認識平衡力的問題,由于此問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生活中對相關認識具有缺陷性,導致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目標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3.對比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核心素養通過二力平衡實驗,使學生能夠根據情景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不是平衡力。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重點難點重點: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情況,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難點:利用二力平衡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 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從圖片中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學生觀看并思考、交流,得出結論:大人提桶的力和兩個小孩提桶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樣的。 大螞蟻的作用力和數只小螞蟻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樣的。 通過觀察圖片,循序漸進,引入新課。 建立對合力概念的理解。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合力與分力 通過學生們思考交流得出的結論,從而引出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同時對物體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 (1)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 (2)合力的實質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幾個力。 學生通過實例,加深對合力概念的理解。 鍛煉了學生善于思考,勤于總結的能力。環節三:合力的大小與方向 合力的大小與方向: (1)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大小是多少 方向為 (2)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反,合力大小是多少 方向為 引導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例1.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已知兩個力的合力是 1 000 N,其中一個力是400 N,則另一個力的大小是( ) A. 600 N B. 1 400 C. 600 N或1 400 N D.無法確定 學生思考并得出: (1)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同,F1+F2=4 N+3 N=7 N,此時合力的大小為7 N,方向水平向右。 (2)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反,F1-F2=7 N-3 N=4 N,此時合力的大小為4 N,方向水平向右。 學生思考,解答問題。 培養學生運用合力的知識,解答實際受力分析的能力,鞏固所學內容,加深印象。 及時鞏固新知,加強學習效果。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四: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 想一想:對于牛頓第一定律,能不能反過來說,凡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都沒有受到外力呢 如下圖所示,箱子靜止時是否受力 如下圖所示,在路上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受到哪幾種力的作用呢 激發學生思考并回答。 老師展示二力合成規律的總結。 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的平衡就稱為二力平衡。 思考: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 【實驗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播放實驗視頻。 (1)在兩邊的兩個托盤上放上等重的砝碼,即F2=F1時,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 (2)在兩個托盤中各放一個質量相等的砝碼,將小車旋轉一定角度,使兩個拉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放開小車,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平衡力的特點。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學生回答:箱子靜止不動,但是受到一個推力。 小組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汽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汽車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觀看視頻。 小組討論后派出代表回答問題: (1)在兩邊的兩個托盤上放上等重的砝碼,即F2=F1時,放開小車,小車保持靜止。 (2)在兩個托盤中各放一個質量相等的砝碼,將小車旋轉一定角度,使兩個拉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放開小車,小車旋轉起來。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結合原有知識得到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處處有物理,培養善于鉆研探究的精神。 鍛煉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問題,激發學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對于一個新的物理量形成全面的認識。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五: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 同 點受力 物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受力 情況受力物體是同一物體,施力物體分別是其他物體兩個物體互為施力者,互為受力者力的 變化一個力變化(增大、減小或消失),另一個力不一定變化,此時物體失去平衡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受力 效果使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兩個力分別產生各自的效果 例2.如圖所示,用水平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車,沒推動,這時小車受到的( ) A.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B.推力小于摩擦力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通過課件中內容可得: 平衡力:書受到的重力G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F。 相互作用力:桌面對書的支持力F與書對桌面的壓力F'。 使學生總結出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更好地理解表格中的內容。 學生練習本做題,同桌互相評判。 回想相互作用力的知識點,與平衡力相比較,溫故而知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內容。 培養學生運用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內容。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板書設計 8.2 力的平衡 1.合力:如果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同時對物體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 2.平衡狀態: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二力平衡條件: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作業布置 第八章第2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