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通過實驗,了解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二、內容和地位分析“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的第八章第3節,同時也是這章的最后一節。在第七章我們已經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本節是在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和力的平衡后的一個知識性的總結,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一些實例,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情分析學生對于力的作用效果已經可以準確地判斷是形變還是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再加上對牛頓第一定律和力的平衡的學習,本節知識點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2.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將發生變化,知道物體的運動狀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核心素養通過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的變化。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問問題:什么是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斜面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想一想:小車處于靜止狀態,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它的運動狀態改變了嗎 播放實驗視頻——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通過斜面實驗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學生:水平方向上,小車受到重力,地面對小車的支持力;豎直方向上,小車受到推力,地面對小車的阻力。 學生總結: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此時物體受力平衡。 通過提問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引出本節內容。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總結規律的能力。環節二: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利用小鐵球、磁體,在光滑桌面上進行實驗。怎樣操作,才能使小鐵球的運動狀態發生如下的變化 (1)由靜到動。 (2)由快到慢。 (3)由慢到快。 (4)改變運動方向。 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通過這個實驗,總結一下在什么情況下物體的運動狀態會發生變化 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設計實驗步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實驗,總結實驗結論。 小組合作,根據實驗視頻結合教材第33頁實驗探究,總結并回答: (1)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或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時,運動狀態就會發生改變。 (2)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方式:力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力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通過生活中力的相關事例初步理解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總結發現規律的能力。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三: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力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 (1)由于阻力的作用,關閉發動機后的火車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2)弦對箭的作用力使箭飛速射出。 2.力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1)用力拉住鏈球,鏈球沿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不斷變化。 (2)用球拍準確地改變網球的方向。 例.在無風的雨天,雨滴著地前的一段時間內是勻速下落的,并且體積較大的雨滴著地時的速度也較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體積較大的雨滴下落的高度一定較大 B.體積較大的雨滴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一定較長 C.不同的雨滴勻速下落時,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 D.不同的雨滴勻速下落時,體積越大,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小 學生舉出其他例子: 力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豎直下落的蘋果,在重力的作用下,越落越快。 力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拋出的物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做曲線運動。 學生思考并與同桌相互交流,對每一個選項的對錯都要理解透徹。 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分析交流能力。 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對物體運動狀態的理解,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信息。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8.3 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或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時,運動狀態就會發生改變。 2.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方式:力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力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作業布置 第八章第3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