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下冊知識點第八章 人的生殖和發育第一節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男性生殖系統由①睪丸: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輸精管:輸送精子③前列腺:分泌黏液④陰莖2.女性生殖系統由①卵巢: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②輸卵管:輸送卵細胞③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④陰道:精子進入,胎兒產出,月經排出的通道3.男女生殖系統結構的不同造成的兩性差異稱為第一性征。4.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受精作用。5.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是胎盤。人體最大的細胞是卵細胞6.受精卵的形成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第二節 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1.人的發育可以分為嬰兒期(0-1歲)、幼兒期(2-6歲)、童年期(7-11歲)、青春期(12-23歲)、成年期(24歲以上)。其中最關鍵的時期是青春期。2.青春期的發育①形態上的發育:顯著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加.②性發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和第二性征的發育。③生理功能變化:肌肉力量突增,心肺功能增強,腦的調節功能增強3.青春期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男孩會出現遺精,女孩會出現月經。4.男性的第二特征(胡須生長、喉結突出、聲音變粗、聲調變細)的發育是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完成的,女性的第二特征(乳房增大、聲音變細、聲調較高)的發育是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完成的。第三節 人體概述骨的基本結構:骨膜、骨質、骨髓三部分。人體長高相關的結構:長骨兩端的軟骨層(使骨長長)和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使骨長粗)成年人不在長高的原因:軟骨層骨化3.骨的成分有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4.骨煅燒時會冒出黑煙,燒掉的是有機物,剩下的是無機物,敲打后骨會粉碎,說明骨中含有無機物。用鹽酸浸泡骨時會放出氣泡,溶解的是無機物,剩下的是有機物,取出骨后骨可以打結,說明骨中含有機物。第九章 人的食物來自環境第一節 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無機鹽。提供能量的物質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其中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2.蛋白質是基本物質,可以為組織的更新、受損細胞的修復提供原材料。3.水約占體重的60%—70%,水不僅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還在調節體溫、排泄代謝廢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4.缺鈣→兒童佝僂病、老人骨質疏松癥;缺鐵→貧血;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5.缺維生素A→夜盲癥;缺維生素B1→腳氣病;缺維生素C→壞血病;缺維生素D→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第二節人體的消化與吸收1.齲齒形成的原因:口腔內的細菌將糖類變成酸液,腐蝕牙釉質進而腐蝕牙本質形成齲洞,當齲洞腔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形成齲齒。2.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3.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腸腺、肝臟。4.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能分泌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能促進脂肪的消化。5.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小腸。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酶參加)。水、無機鹽、維生素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6.淀粉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質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開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腸。7.淀粉最終被消化成葡萄糖,脂肪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8.小腸內表面有皺襞和絨毛,小腸絨毛里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細淋巴管吸收,其余營養物質被毛細血管吸收。9.胃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酒精;小腸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部分維生素。第三節 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平衡膳食,合理營養。2.每日攝入熱量中早、午、晚飯熱量比為3:4:3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消化的物質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將糖類(淀粉)分解成麥芽糖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將蛋白質分解成多肽肝臟 膽汁 不含消化酶 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胰腺 胰液 分解蛋白質、脂肪、糖類的酶 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多肽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微粒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腸腺 腸液第十章 人體內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第一節 血液和血型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2.血液中加入檸檬酸鈉出現分層現象,上層淡黃色透明液體是血漿,下層是紅細胞,兩層交界處是白細胞和血小板。3.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體積最大的是白細胞,體積最小的是血小板4.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太低,會患缺鐵性貧血。5.血漿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6.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白細胞有吞噬病菌的作用,血小板有促進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7.一個人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太少,會患貧血;白細胞數量過多,說明有炎癥。8.ABO血型可以分為A型、B型、AB型、O型四種。9.一般情況下,輸血時應該以輸同型血為原則。緊急狀況下,才能輸入不容易引起凝集反應的異性血,O型血的人可以給任何人輸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10.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無償獻血。每年的6月14日定為“世界獻血者日”一次獻血不超過400ml。第二節 人體的血液循環1.血管有動脈、靜脈、毛細血管。2.毛細血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3.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4.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破裂時噴射狀。5.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破裂時緩慢流出暗紅色的血液。輸液時常選擇靜脈注射。6.心臟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左心室壁最厚,收縮力最強。原因是體循環路線長。7.與四腔相連的血管左心房連肺靜脈,左心室連主動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心室連動脈,心房連靜脈。心房與心室,心室于動脈間有瓣膜,瓣膜控制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8.“切脈”時感受到的搏動的血管橈(rao)動脈。9.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正常人的心率是75次/分。動脈隨著心臟的收縮和舒張而搏動,即動脈脈搏。10.人體血液循環途徑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由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血液組成,功能是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廢物等。11.體循環開始于左心室,終止于右心房,在此過程中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12..肺循環開始于右心室,終止于左心房,在此過程中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13.在血液循環中,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叫做血壓,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血壓通常用分式來表示,分子代表收縮壓(12-18.7千帕),分母代表舒張壓(8-12千帕),持續高于18.7/12千帕為高血壓。第三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1..人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人體的通道,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呼吸道具有清潔、溫暖、濕潤空氣的功能。2.肺由許多肺泡組成,肺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外面包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3.呼吸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呼吸運動主要與呼吸肌(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和舒張有關。4..肺活量是指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運動中最大的通氣能力,成年人的肺活量大約是2500--4000mL。5..吸氣過程:(肌縮頂降胸廓大,肺張氣壓小)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呼氣過程: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膈頂上升——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內氣體呼出體外第四節 人體內的氣體交換1.人體進行呼吸時,吸入和呼出的最多氣體是氮氣,而呼出的氣體比吸入氣體含量增加最多的是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2.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3.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里的氣體交換。4.組織里的氣體交換是指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5.通過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血液不斷放出氧,并接受組織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第五節 人體能量供給1.糖類和脂肪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人體所需能量的70%來源于糖類。脂肪還是體內貯存能量的物質。2.體溫是指人體內部的溫度。用體溫計測量,測量部位是腋窩(36.8℃)、 口腔 (37.2 ℃)、直腸(37.5 ℃)三處。直腸溫度最接近人的實際體溫。3.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是人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第十一章 人體內廢物排入環境第一節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1.人體泌尿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腎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2.腎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泌尿系統的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3.人體的腎位于脊柱兩側,左右有各一。形狀像菜豆種子,外側隆起,內側凹陷。新鮮時是紅褐色,表面光滑,手感柔軟,尿臭味。4.腎主要有①腎皮質:腎的外層,紅褐色②腎髓質:腎皮質內層,顏色較淡③腎盂:內側凹陷處,漏斗狀,與輸尿管連通。5.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大約包含100萬個腎單位,腎單位包括①腎小體(由腎小球、腎小囊構成)②腎小管。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1.尿液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進入腎小囊內,形成原尿,這是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作用。3.當原尿流進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形成尿液 ,這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人體內廢物排出的方式有排泄和排遺。5.將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遺。6.人體將代謝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7.排泄的途徑:(1)腎:形成尿液 ,排出水、無機鹽、尿素(2)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3)皮膚:排汗,排出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第十二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 人體的激素調節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包括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2.激素是由內分泌的腺分泌的物質,雖然量極少,但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動起著重要作用。3.垂體:內分泌腺之首,分泌生長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幼年生長激素過少患侏儒癥,幼年過多患巨人癥。4.甲狀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功能:①促進生長發育和細胞代謝②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5.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幼年甲狀腺激過少患呆小癥;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患甲狀腺腫;成年過多甲亢6.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過多是低血糖。7.糖尿病的癥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糖尿病患者可注射胰島素制劑治療。第二節 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由腦和脊髓發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經(腦神經和脊神經)。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神經纖維:軸突和樹突稱為神經纖維。神經末梢:神經纖維末端細小的分支,分布于全身各處。神經: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脊髓:由中央呈蝴蝶狀的灰質和周圍的白質組成,灰質內有神經中樞,控制一些簡單的、低級的生命活動。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細胞體組成。白質:主要有神經纖維構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生來就有的反應叫做非條件反射。例如:眨眼、吮吸、膝跳反射。膝跳反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9.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10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通過學習逐漸形成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1.腦包括大腦、小腦、腦干部分。最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低級中樞在脊髓和腦干。12.小腦的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使運動協調、準確.腦干是基本生命活動中樞,控制人的心跳、呼吸、血液循環。13.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是語言中樞14.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是對抽象的語言、文字做出的反應。第三節 人體感知信息眼球的結構:眼球壁:外層(1-角膜、6-鞏膜);中層(4-虹膜、5-睫狀體、7-脈絡膜);內層(8-視網膜);內容物:9-玻璃體,2-晶狀體。10-視神經2.虹膜中間的圓孔為瞳孔。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可使眼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3.視網膜內有感光細胞,具有感光作用。4.視覺的形成: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成像的部位)→視覺神經→視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形成視覺 5.真性近視是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凸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戴凹透鏡矯正;遠視戴凸透鏡。6.假性近視是由于晶狀體的凸度增大引起。7.耳分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聽小骨)、內耳(耳蝸)。8.外耳作用收集和傳導聲波。中耳(鼓膜和聽小骨)作用傳導和放大聲波,內耳作用感受聲波信息(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9.鼓室內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10.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與聽覺有關的神經→聽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產生聽覺11.皮膚引起的感覺主要有四種:觸壓覺、痛覺、冷覺、熱覺。12.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其中,神經調節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1.生物圈為人類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人口適度增長既能維持生物圈的平衡,又有利于人類的自身發展。所有的生物都能影響環境,而人類的活動對環境有著更重要的影響2.pH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3.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4.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和 有害垃圾。5.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問世,它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法治階段,環境保護成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