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給動物建個家》教學設計課題 給動物建個“家”(1課時)課型 新授課1.課時學習內容分析 要更多地觀察蝸牛的生活習性,就需要飼養蝸牛,給蝸牛建個“家”,這實際上是給蝸牛營造一個棲息地。通過建“家”養蝸牛,促進學生繼續觀察蝸牛,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 本課聚焦板塊明確指出建個“家”是為了進一步更細致地觀察蝸牛,加深對動物的認識。通過“家”“生活需要”等擬人的表述方式,引導學生將人的生活需求作為參考,更好地從動物的需要出發思考蝸牛的需要。 探索板塊,主要通過討論“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收集學生對蝸牛生活環境的原有認知。通過親自給蝸牛建個“家”,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蝸牛的生活習性,發現一些關于蝸牛的趣事。 研討板塊,通過“蝸牛生活需要什么?”“我們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兩個問題的討論,知道蝸牛要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2.課時學生實際水平 當前學生認識動物時,常見出現的情況是只關注動物本身,忽略了動物所處的生活環境。一部分有動物飼養經驗的學生會關注到動物生存的“家”或“窩”,但大多是由自己的“家”的經驗來推測動物的“家”需要什么。這種推測有時對學生認識動物有促進作用,有時卻成為學生認識動物生存環境的障礙。學生在本課要通過給蝸牛建“家”,逐步關注動物的生存需要。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對于這些認識是比較粗淺和零碎的,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正向遷移,集體梳理,串聯起來。3.課時學習目標 知道蝸牛要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學生能夠較長時間飼養一種動物,并持續觀察動物的活動,并獲取更多信息。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 學生初步體會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4.課時評價任務 (1)知道蝸牛要生活在怎么樣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檢驗學習目標1) (2)能持續飼養、觀察蝸牛,維護其棲息地環境。(檢驗學習目標2、3、4)5.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評價表、2-3個挨餓的蝸牛、菜葉、石英沙、泥土、飼養箱或帶氣孔的透明塑料盒、放大鏡分組材料:石英沙、放大鏡學生準備科學書、鉛筆、2-3個挨餓的蝸牛、菜葉、石英沙、泥土、飼養箱或帶氣孔的透明塑料盒6.學習過程設計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環節一:聚焦:為了繼續觀察蝸牛,我們來給蝸牛建個“家”(指向目標2)學生活動1 前一節課,我們與蝸牛成為了好朋友,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蝸牛的特點: 2. 我們已經發現了蝸牛的這么多特點,怎么樣才能更深入、更仔細的觀察蝸牛,比如:蝸牛的活動等? 教師活動1 引入:前一節課,我們與蝸牛成為了好朋友,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2、我們已經發現了蝸牛的這么多特點,怎么樣才能更好的觀察蝸牛,觀察的更仔細、深入? 為了繼續觀察蝸牛,我們來給蝸牛建個“家”吧!通過長時間飼養蝸牛,達到繼續觀察蝸牛的目的。活動意圖說明:復習上一節課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蝸牛除了身體特點以外其他的特點,引出本課內容。環節二:探索: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指向目標1、4)學生活動2 1.回憶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樣的環境下,什么時候找到過蝸牛?(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吃的,有泥土,有伙伴,下雨后……) 2.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蝸牛需要什么?小組討論,并完成班級記錄表 蝸牛的“家”(班級記錄表) 日期:1、 2、 3、 ……根據我們班級記錄表的記錄情況,幫助小蝸牛設計一個“家”!設計的時候,我們可要充分考慮蝸牛的需要哦! 動手給蝸牛搭建“家”。 學生活動3 把蝸牛放在菜葉上,運用放大鏡,觀察蝸牛怎么樣吃菜葉。 教師活動2 1.讓學生回憶是在什么地方,什么環境下,什么時候找到蝸牛的。引導學生回答出蝸牛生活的環境、地點等。 2.讓學生討論蝸牛的“家”是什么樣的?蝸牛生活需要什么?并完成班級記錄表,養成記錄的好習慣。選擇記錄好的小組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思考蝸牛的“家”不能怎么樣?比如:陽光直射。 3.請學生根據班級記錄表的記錄情況,設計并大致畫出蝸牛的“家”。選擇設計好的小組進行展示交流。 4.發放分組材料,讓學生自己給蝸牛建個“家”。 5.巡視指導學生完成班級記錄表以及蝸牛的“家”的設計。指導學生為蝸牛建個“家”。 教師活動3 1.指導學生將蝸牛放在菜葉上,耐心等待、觀察。部分同學的蝸牛不會立刻開始吃菜葉,播放視頻:蝸牛吃菜葉,進行補充。 2.傾聽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描述時用完整的句子表達,適時點撥、糾錯。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回憶我們在什么環境、什么地點找到的蝸牛,讓學生了解蝸牛生活的環境以及需求。再通過活動2: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它們需要什么,把剛才的思考都記錄下來。最后進行蝸牛“家”的搭建和觀察蝸牛。讓學生了解到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環節三:研討:我們有哪些有趣的發現?(指向目標2、3)學生活動4 1.觀察蝸牛到了新“家”后,還有哪些活動?! 蝸牛到新“家”的活動 (班級記錄表) 日期:1、 2、 3、 ……2.我們還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教師活動4 1.指導學生觀察蝸牛到了新“家”后,還有哪些活動。(排泄、吃菜葉、睡覺、運動、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蝸牛爬過后留下的痕跡并思考這些痕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沒有?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飼養觀察到更多蝸牛的生活習性等。并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進而思考這些有趣的現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環節四:課末練習(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指向目標1,2,3,4)學生活動6 一.判一判 下面的描述正確嗎?請在正確的后面畫“√”,錯誤的后面畫“X” 1.蝸牛的家要保持干燥 ( ) 2.蝸牛喜歡吃落葉 ( ) 3.蝸牛喜歡吃肉類食物 ( ) 選一選 1.蝸牛吃食物時是( ) A用“牙齒”直接咬斷 B用“牙齒”磨碎 C直接吞下 2.蝸牛喜歡的環境是( ) A沙地 B水洼 C草叢 3.蝸牛喜歡的食物是( ) A面包 B菜葉 C巧克力 教師活動6 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2.全批全改。 3.評講。活動意圖說明:回顧課堂學習,知道蝸牛喜歡的生活環境,知道蝸牛喜歡的食物和蝸牛吃食物的方式。7.板書設計 蝸牛的“家”(班級記錄表) 日期: 月 日 能讓蝸牛四處爬 有吃的東西 要保持潮濕 不能被陽光直射 能讓蝸牛生活又不讓它爬出去(可以呼吸) ……8.教后反思 (1)課中學生活動情況:學生是否認真的思考?是否認真的給蝸牛建“家”?是否認真的觀察? (2)課末練習分析:是否個人獨自完成,全對多少人,剩下多少人。有多少人不知道蝸牛喜歡的環境、食物,多少人不知道蝸牛進食的方式。 (3)根據課堂情況改進實驗準備和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 (4)亮點特色:1.班級記錄表的完成;2.關注學生記錄習慣的養成;……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給動物建個家》導學案學習 內容 給動物建個“家”學習 目標 知道蝸牛要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學生能夠較長時間飼養一種動物,并持續觀察動物的活動,并獲取更多信息。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 學生初步體會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 資源 科學書、記錄表 隨堂記錄學習 過程 一、聚焦 前一節課,我們與蝸牛成為了好朋友,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蝸牛的特點: 1. 2. 3. …… 二、探索 1.回憶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填寫多個)找到過蝸牛? 2.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蝸牛需要什么?完成班級記錄表 蝸牛的“家”(班級記錄表) 日期:1、 2、 3、3.根據我們班級記錄表的記錄情況,幫助小蝸牛設計一個“家”!設計的時候,我們可要充分考慮蝸牛的需要哦!(請簡單的畫出來) 蝸牛的“家”設計圖4.動手給蝸牛搭建“家”。 把蝸牛放在菜葉上,觀察蝸牛用以下哪種方式吃菜葉?( ) A用“牙齒”直接咬斷 B用“牙齒”磨碎 C直接吞下 三、研討 1.觀察蝸牛到了新“家”后,還有哪些活動?! 蝸牛到新“家”的活動 (班級記錄表) 日期:1、 2、 3、2.我們還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有趣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隨堂小練: 一.判一判 下面的描述正確嗎?請在正確的后面畫“√”,錯誤的后面畫“X” 1.蝸牛的家要保持干燥 ( ) 2.蝸牛喜歡吃落葉 ( ) 3.蝸牛喜歡吃肉類食物 ( ) 選一選 1.蝸牛吃食物時是( ) A用“牙齒”直接咬斷 B用“牙齒”磨碎 C直接吞下 2.蝸牛喜歡的環境是( ) A沙地 B水洼 C草叢 3.蝸牛喜歡的食物是( ) A面包 B菜葉 C巧克力作業 檢測 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留下什么?蝸牛喜歡干燥、陽光直射的地方嗎?學后 反思 我知道了蝸牛適宜在什么樣的環境生活? 我觀察到了蝸牛哪些活動? 我觀察到了蝸牛怎么吃食物的? 我觀察到了蝸牛爬過留下的痕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