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1發現物體的特征》教學設計課題 發現物體的特征(1課時)課型 新授課教材分析本課是教科版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起始課,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引導學生在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過兩兩比較發現物體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顏色、形狀、輕重,還會發現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彈性、硬度等,并運用合適的科學詞匯進行描述與記錄。學情分析學生在經歷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已經具有了初步的科學觀察能力,而且每天都會和各種物體打交道,他們能夠對一個物體進行簡單地描述,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讓學生有序地觀察,盡可能多地觀察到物體的信息,還是存在困難的。運用科學詞匯進行描述和記錄的能力有限。3.學習目標(1)通過對物體進行觀察,說出常用的各種感官觀察法,以及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哪些特征。(2)通過用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用一些科學詞匯來描述和記錄物體的特征。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4.評價任務(1)可以用哪些方法、從哪些角度觀察物體的特征?(檢驗學習目標1)(2)選擇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用科學詞匯來描述和記錄它們的特征。(檢驗學習目標2)5.學習準備教師準備PPT、實驗記錄單;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用做神秘盒的紙盒一個。小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學生準備科學書、筆。6.學習過程設計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環節一:聚焦:(指向目標1)學生活動11.謎語:體形有圓又有方,皮膚有白又有黃,發現哪個字寫錯,馬上搖頭來幫忙。說一說謎底是什么?2.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呢?教室里有一樣物品的特征是 ,請大家來猜猜這個物體是什么?教師活動1我來說你來猜。(出示謎語:體形有圓又有方,皮膚有白又有黃,發現哪個字寫錯,馬上搖頭來幫忙。謎底:橡皮)2.提問:為什么猜它是橡皮?3.請找一樣教室里的物品,用一句話介紹它,讓大家來猜猜這個物體是什么。活動意圖說明:挖掘學生對物體特征的認知前科學概念,揭示課題。環節二:探索(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2回憶上學期觀察植物時我們使用了哪些方法來觀察?2.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來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特征。觀察方法描述特征看:大小、顏色、形狀聞 :氣味 摸 :表面粗糙程度掂 :輕重3.對比觀察兩個物體。實驗活動觀察方法記錄表看聞摸掂3.小結:通過兩兩對比觀察,我們能發現物體更多的特征。教師活動21.回顧學過的觀察方法。2.出示要觀察的物體,逐個認識8種物體: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來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特征。3.對比觀察兩個物體。通過小組合作,將物體進行兩兩比較,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發現。活動意圖說明:通過活動,指導學生使用對比觀察方法,如眼睛看可以看到顏色、形狀、等;鼻子聞可以聞到氣味等,準確描述物體多項特征。環節三:研討(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31.說一說:我們是怎樣觀察物體的?2.說一說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物體的特征?教師活動31.提問:怎樣觀察物體的?2.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物體的特征?活動意圖說明:鞏固學生觀察、描述物體特征的方法、角度,學會使用科學詞匯描述物體特征。環節四:課末練習(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41.圈一圈,可以用哪些詞來描述它們的特征?用“○”圈出來。 3.神秘盒。找一些你喜歡的物品,用兩兩比較的方法觀察并且展示給爸爸媽媽看;把這些物品放進一個盒子里;再請你伸手進去摸一摸,抓住一個物體,然后描述它的特征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來猜猜這是什么物品?這個小游戲也可以互換角色來玩。教師活動4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2.全批全改。活動意圖說明:回顧課堂學習,知道物體有許多可被感知的特征,能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7.板書設計發現物體的特征 看 大小、顏色、形狀聞 氣味 兩兩對比觀察法摸 表面粗糙程度掂 輕重8.教后反思(1)課中學生活動情況:多少人參與?參與有效性如何?學生記錄表填寫情況分析?(2)隨堂練習分析:多少人參與,全對多少人,剩下多少人,有多少人不能根據形狀分類,有多少人不能根據顏色分類,有多少人不知道如何根據分類結果判斷分類依據。(3)實驗準備和課堂教學中改進措施:(4) 亮點特色:1.記錄單改進……;2.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使用小組評價等;3.實驗器材的改進;……顏色 大小 形狀 輕重遠近 軟硬 光滑或粗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