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1課時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學習目標1.培養學生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 2.關注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細嚼慢咽。 3.學會合作,形成團隊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創新的精神。 ◎學習重點:說明口腔中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對淀粉消化的作用。【合作探究】 【小小設計師】 生活中,當我們細細咀嚼一小塊饅頭時,會感覺到饅頭慢慢出現絲絲甜味,在咀嚼過程中,口腔中的哪些結構或物質參與了饅頭的變化呢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一下吧! 【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 3.制訂并實施計劃 (1)實驗材料:大燒杯、小燒杯、試管、試管架、量筒、碘液、涼水、熱水、研缽、小紙槽、溫度計、標簽紙、刀片、饅頭、玻璃棒、唾液。 (2)提示:①可以設計一組實驗來探究,其中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作用,有的只探究舌的攪拌作用,有的只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诘矸凼丘z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沒有甜味,但由淀粉分解成的麥芽糖有甜味; ?、鄣矸塾杏龅庾兯{的特性,而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苎例X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進行的,口腔溫度大約是37 ℃。 【實驗步驟】 (1)取新鮮的饅頭,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塊,將A塊和B塊分別用刀細細地切碎;C塊 。 (2)用涼開水將口漱干凈,再在口內含一塊消毒棉絮。約一分鐘后,用干凈的鑷子取出棉絮,將棉絮中的 擠壓到小燒杯中。 (3)分別設計三組對照實驗,不同的小組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組對照實驗來做或一個小組把三組對照實驗都完成。 A組(探究變量: ) ?、偬栐嚬?饅頭碎屑+2 mL唾液+充分攪拌。 ②號試管:饅頭小塊+2 mL唾液+充分攪拌。 B組(探究變量: ) ?、偬栐嚬?饅頭碎屑+2 mL唾液+充分攪拌。 ②號試管:饅頭碎屑+2 mL唾液+不攪拌。 C組(探究變量:唾液) ?、偬栐嚬?饅頭碎屑+ +充分攪拌。 ②號試管:饅頭碎屑+2 mL清水+充分攪拌。 (4)將三組的試管都放入 水中,5~10分鐘后取出這6支試管,各加入2滴 ,觀察現象并記錄。 【實驗結果】 A組:1號試管 ,2號試管變淺藍色。 B組:1號試管未變藍色,2號試管變淺藍色。 C組:1號試管未變藍色,2號試管 。 4.得出結論: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口腔內分泌的唾液都 。 ·學習小助手·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1)對照性原則:其中一個組一般不含變量,稱為對照組;接受實驗變量控制處理的對象組稱為實驗組或控制組。(2)變量單一原則:實驗設置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只能有一個變量;除變量之外的一切對實驗結果有影響的因素必須嚴格控制,保持相同且適宜。一般要做到: ①材料相同;②實驗所用的器具和裝置、試劑要相同;③條件控制要相同且適宜。 5.交流和反思 (1)口腔是人體消化食物的第一個消化器官,它屬于我們身體的什么系統呢 除口腔外你還知道哪些消化器官 (2)試著總結一下消化的概念。消化分為哪兩個方面 【答案】1.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有關系嗎2.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唾液都有關系【實驗步驟】(1)不做處理(2)唾液(3)牙齒的咀嚼 舌的攪拌 2 mL唾液(4)37 ℃ 碘液【實驗結果】未變藍色 變深藍色4.有關5.(1)口腔屬于消化系統。除口腔外,消化器官還有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2)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作消化。食物的消化靠消化系統來完成。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個方面。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