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3.彈力 彈簧測力計 教案教學目標通過常見事例,了解彈力。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必做)。教學重難點1.力的測量原理。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教學準備橡皮筋、橡皮泥、彈簧、彈簧測力計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將橡皮筋拉長,放開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這是為什么?捏一下橡皮泥,松開手后,橡皮泥不會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又是為什么呢?一、彈力1.彈性和塑性(1)彈性: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性質。具有彈性的物體有橡皮筋、彈簧、弓、跳水項目中的跳板等。(2)塑性: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不能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性質。具有塑性的物體有橡皮泥、面團等。2.彈力(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2)分類:拉力、壓力、支持力等。(3)產生條件:①物體間相互接觸;②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4)方向:垂直于物體的表面,與恢復形變的方向相同。例題講解:【例1】如圖所示的四種力,不屬于彈力的是 ( )【解析】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因此A、B、C選項中均是彈力。而磁鐵對小鐵球的吸引力是磁力,不屬于彈力。【答案】D二、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力有大小,有時我們需要對力的大小進行測量。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測力計。2.彈簧測力計(1)用途:測量力的大小。(2)結構: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等。(3)工作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1“彈簧測力計使用說明書”,大約3分鐘,歸納總結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4)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要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若有偏差,則要進行校零。②使用時:要使彈簧的伸長方向跟受力方向一致;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的表面垂直。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巡視。Ⅰ.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并分別使指針指到0.1 N、0.5 N的位置,感受0.1 N、0.5 N的力的大小。Ⅱ.測量身邊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①把文具袋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讀出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②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桌面上的文具袋,讀出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例題講解:【例2】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位置B.使用前,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彈簧卡殼C.使用時,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D.使用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傾斜【解析】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必須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處,若有偏差,則要進行校零,A正確。使用前,要沿著彈簧的伸長方向來回拉動掛鉤,以防止彈簧被卡殼,B正確。使用時,所測力的大小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C正確。使用時,要使彈簧的伸長方向跟受力方向一致,彈簧測力計可以豎直、水平或傾斜放置,D錯誤。【答案】D教師小結: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1)看: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一旦超過了允許測量的最大力,就可能會損壞測力計;(2)調: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前,應先將測力計在受力方向上調零,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3)測:測量時,讓彈簧測力計伸長方向與受力的方向一致;(4)讀: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當堂練習1如圖,將橢圓形厚玻璃瓶裝滿水,把細玻璃管通過帶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著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觀察細管中水面高度的變化。請你從力使物體產生形變的角度解釋所看到的現象。答案:用力捏玻璃瓶時,瓶子發生形變,容積變小,細玻璃管水面將上升。2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______N。答案:5 0.2 1.63.下列物體產生的形變不屬于彈性形變的是( )A.被拉長的弦B.被折成飛機的白紙C.被撥動的鋼尺D.被捏扁的橡膠圈答案:B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力的相關知識,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本節課先通過橡皮筋被拉長產生彈力,讓學生對彈力產生感性認識,再通過彈簧的伸長引入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可以通過學生閱讀說明書、觀察構造、練習使用、交流總結等多種方式來掌握,讓學生始終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逐步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規范操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