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教案設計教學課題 第一單元 設計與生活 第一課 從生活中認識設計——設計與生活授課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課時教科書 書名: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選擇性必修)《設計》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相當于設計概論的性質,在深入學習具體設計課之前,對設計有 一個基本了解,并通過畫一畫,提高學生表現能力。a、從生活中引導,激發興趣 b、重視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析中自悟,激發思維 c、電教媒體,從旁輔助1、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觀察生活 · 、勤于思考分析的能力。 2、領悟設計的內涵,形成健康的審美傾向。圖像識讀:賞析美術作品,初步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審美判斷:理解感受作品的呈現的美感,激發學生對設計的興趣,使學生對設 計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文化理解:正確認知中國設計,增強民族自信,樹立傳承和創新的意識。美術表現:課后思考探究,讓學生畫一畫,設計全新的建筑作品。創意實踐:課后思考探究, 讓學生對鉛筆不可降解的 PVC 材料,出于環保的考慮, 進行創意改進。教學難點 明確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入手,既要把握設計和生活、 設計和科技的關系,又要了解設計的一些典型作品。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 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2、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盡量觸發學生的思維,以思維 教學代替單純的 記憶教學。 3、合作探究: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 以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教學準備 PPT 課件、教科書、圖片等教具。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導入: 通過問題創設情景,展示一天活動中的圖片,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配 對相應圖片給予設計分類) 二、新課教學: 環節一:設計萌芽 1、從人類有敲擊石頭做工具的念頭開始——設計就產生了 展示圖片(石器是人類早期的設計活動) 環節二:生活的改變 1、 展示鉛筆的設計改變(動態演示改良過程) 引導學生思考,鉛筆設計的走向:從外到內設計的改變 2、 書籍的設計變化 展示圖片: 獸骨甲骨文-木簡竹簡-帛書-傳統線裝書-現代精裝書 教師小結:新的媒介、新的閱讀方式的改變 從實體-電子書(閱讀習慣的轉變) 3、衣食住行(展示組圖) A、 改良的中山裝的 B、餐桌上時代的痕跡 C、住宅的對比 D、 出行工具 教師展示組圖,學生觀看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與生活和學習環境相關的設計(或者從我們的校園范 圍思考) 學生參與,發現生活或者學校范圍中的設計品,并回答教師的提問。 設計意圖: 打破學生對設計神秘的觀念,啟發學生探尋設計與生活關系。 教師小結: 設計中生活中來 ― 來源于生活,到生活中去 ― 應用于生活。 設計滿足生活中的需求,生活推動設計創新。思考 探究: 教師疑問:我們都說將創新,是否我們要拋棄傳統? 學生認真思考,小組討論,并給予老師答案。 環節三、設計的傳承和創新 1、寧波博物館(圖片展示) 王澍 2008 年 普利茲克獎(2012 年)首個中國獲獎設計師 新主義、地域文化特征、江南民居 教師:請 A 組學生根據課前資料的搜集,引導學生對博物館進行賞析。 外觀:質樸-低調 ;色彩:沉穩=跳躍;設計:創新/傳統相結合。 從歷史與現實的拼接思路切入,總結兩大特點:瓦爿墻、竹條模版混凝土, 并針對兩個特點做解說。 教師總結: 形式:「形式與工藝」、「過去與現代」的融合。 藝術性:肌理感和色彩與環境的和諧美。 文化性:繼承發揚寧波傳統文化又承載傳播歷史信息的作用 設計意圖:案例分析, 貫穿后面知識點, 如設計的藝術性、功能性、文化性、 節能環保特征,教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培養 學生勤于思考分析、歸納的能力。同時樹立傳統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文化自 豪感。 2、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圖片展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團隊 2015 年 教師:請 B 組同學根據課前資料的搜集,根據老師出示的細節圖片的引導, 小組討論,從外觀、屋頂材料、照明方面進行賞析總結。 教師予以肯定學生的分析和總結。 教師小結:從外形到設計理念既有傳承又有突破和創新,并體現節能、環 保的理念。 設計意圖:從上一個案例分析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賞析,是對知識和技 能的鞏固,也為后面設計特征知識點做鋪墊,同時也拓展了國際視野。 1、 世博會 教師:說到米蘭世博會,我們來了解什么是世博會。 a、 世博會的來源 b、 首屆世博會 倫敦 1851 年,引發了現代設計的出現和發展教師小結: 隨著技術,材料,工具的變化,而技術對設計創造產生了直接影響,設計 是在工業革命后開花結果的,相當于科技革命,這使我們不可避免地思考設計 與科技的關系。 環節四、設計與科技 教師:20、21 世紀, 設計隨著科技的發展, 已經進入智能化、信息化時代, 我們一起來看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教師展示組圖:數字打印、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能機器人 教師引導學生認知科技給生活帶的種種影響:醫學上,我們可以用 3D 打印 模型,設計出能夠舒適貼合手臂的繃帶。其靈感來自蜂巢的外形,與以往的石 膏和繃帶相比, 更輕、更具透氣性, 功能與審美兼備。智能家居讓生活更舒適, 智慧交通保障安全,智能機器人方便,安全。 通過智慧化與技術的提升,將科技與設計相結合,使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安 全、便利、舒適。 三、教師總結 今天,設計已無處不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人類用智慧設計世界, 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設計多 向發展,相信未來我們的生活更為美好。課后作業 (思考創 新實踐) 1、畫一畫,設計一個全新的建筑造型 2、自動鉛筆仍主要使用不可降解的 P VC 材料,出于環保的考慮, 你認為其是 否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課程總述 本課內容從日常生活入手,使學生學習和了解現代設計,明確知識點,設計和 生活密不可分,理解人類用智慧設計世界,以人為本,改變我們生活方式,提 升生活品質的概念。使學生對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思考與實踐 之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課所學知識,我把黑板劃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 板書課題和主要知識點, 一部分板書關鍵詞, 目的是再現過程, 突出強調重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