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誦清單1.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綜觀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趨勢,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規律。這兩大基本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2.人類五種社會形態下生產關系的特點(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分配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和相互關系)(1)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特點: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發展,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2)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特點:奴隸主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是歷史的進步。)(3)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地租外留一部分自己支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4)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5)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基本特征: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2)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3)根本原因(根源):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4.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5.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評價積極性: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局限性: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弊端、達訴求。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僅理性、主調和(反斗爭)、沒力量、沒正途)6.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條件和標志?條件: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7.《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和發表的意義(1)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兩個歷史必然性)(2)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領導社會變革的力量)(3)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必然王國—自由王國)意義: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向。8.社會主義發展歷程(1)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4)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與活力。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9.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1818—1919 舊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1956 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時期)1956—1978 社會主義建設、探索;1978—201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2012十八大,中特進入新時代;未完待續…2035: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0.近代中國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1)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基本國情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兩大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3)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11.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1)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2)封建主義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12.中國革命2個步驟的任務及其關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二者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3)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14.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過渡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概括來講,就是“一化三改”。15.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16.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意義: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7.黨的八大重要貢獻——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作了規定(1)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18.艱辛探索的重要成就+意義(1)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基本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2)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是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功和巨大成就,為中特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19.為什么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我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各項事業均取得重要突破。我國翻天覆地的巨變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0.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意義內容: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1.改革開放的進程第一階段:1978-1992(起步階段)改革:農村(率先)——城市:企業改革(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 標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B.開放:①1980年,四特區(廈、汕、深、珠);②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③1988年,設立海南?、?990年,開放上海浦東,⑤1992年,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和一系列沿邊城市,至此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3)第二階段:1992-2013(新階段)A.改革:①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②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分別就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B.開放: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4)第三階段:2013—至今(全面深化階段,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22.改革開放的意義(1)“四個面貌”:極大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永無止 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構成及意義鄧小平理論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成功把中特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特,怎樣堅持和發展中特——中特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5.中特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地位和四個自信(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和行動指南。(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高舉中特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6.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及兩個沒有變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個變了)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不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兩個沒有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27.中國夢的內涵、本質與要求內涵: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本質: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1)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的深厚根源在于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2)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要求:把個人的夢想融入中國夢,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3)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關。(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28.中國共產黨使命任務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9.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1)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0.新時代青年人如何有所作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31.習思的主要內容(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十個明確地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個堅持地位: “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32.時代價值習思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的貢獻。習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