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生課堂導學案 科目:政治 年級:高二課題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第 1 課時班級 姓名 小組學習目標1.政治認同:引導學生了解和感知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意義和作用,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2.科學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文化的交流,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學習借鑒其他一切文化的有益成果。3.公共參與:提高能夠辨別不同文化的能力,學會辨析什么樣的文化是我們應當學習和借鑒的文化。二、學習重難點:重點:怎樣推動文化交流、文化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難點: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關系三、自主學習了解感知(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 。(2)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 作用。(3)正是堅持 、 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 、 的宏偉畫卷。2.對待文化交流的正確態度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 ,加強相互 、相互 、相互 ,而不應該相互 、相互 、 相互 , 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1)文化因 而多彩,文化因 而豐富。(2)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 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 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 。(3)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和天文學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和醫學上的成就、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代希臘人民的哲學和藝術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 豐富了世界文化。2.文化交融推動本國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縱觀幾千年文化發展歷程,人類正是通過文化 ,積極 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 ,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 、 、 ,也為 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 。深入學習1、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區別與聯系2、常見誤區:(1)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包括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也包括外來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文化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雙重的。在交流中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有益文化,同時堅決抵制外來文化中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確保文化的健康發展。(3)認為文化交流有助于減少文化差異,中華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具有“主導性”“引領力”。(4)認為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強本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5)文化交流≠文化輸出、文化霸權、文化滲透四.遷移運用1.近日,歌仔戲《僑批》作為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之一登 上國家大劇院。該劇取材于“僑批這一海外華僑寄回家鄉 的銀信合”的特殊信件,回望了過去中國海外勞工艱難求生和團結愛國的歷史,引發國內外觀眾的情感共鳴。由此可見(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實踐③文化交融推動了文化的發展④中華文化的創造力和優越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打開國家圖書館建設的網上“中華古籍資源庫”數字古籍、數字方志、敦煌遺珍...十余個細分數據庫在網頁上排開。更有哈佛大學善本特藏、法藏敦煌遺書等館外資源,讓有需求的讀者可以一站式使用多種海內外中華古籍數據。由此可見,古籍數字化( )①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②可以加深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③為古籍資源的開放共享帶來了更大便利④通過中外文化融合增強中華文化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探究情境:目前就讀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的10多名外國留學生齊聚在融僑社區,與社區18名青少年、大學生志愿者進行文化交流。雙方分別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暢談對“一帶一路”的理解。社區小朋友現場潑墨向外國留學生展示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生志愿者們還進行了鋼琴、陶笛、琵琶、舞蹈等精彩的文藝表演,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外國留學生自告奮勇地展示了民族服飾、錢幣,還表演了民族歌舞。大家在歡歌笑語中,豐富了文化知識,增進了友誼。(1)結合材料,分析我國為什么重視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2)如何更好地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五、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