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時 概念的概述 新授課【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能闡述概念的含義,把握概念和詞語的關系。 2.能闡述概念的基本特征,明確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 3.能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正確區分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不相容關系的幾種情況。重 點 闡述概念的含義;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課前·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一:閱讀教材P22-2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初步學習相關知識點。 一、概念的含義。 1.含義: (1)屬性及其劃分: ①屬性:事物的 性質和關系 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分為 本質屬性 和非本質屬性。 ②本質屬性: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 內部規定性 。 (2)概念的含義: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 2.表達形式: (1)表達形式: 詞語 。 (2)語詞的多樣性: ①語詞形式多樣:同一個概念可以有多個語詞表達; ②表達內容多樣:同一語詞在 不同的場合 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內涵: (1)含義:所反映的事物的 本質屬性 ,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 (2)性質:說明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1)含義: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質屬性的事物的 范圍 。 (2)性質: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 3.概念之間的關系: (1)實質: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圍上的關系。 (2)關系: ①相容關系:在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種類內容圖示全同 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 完全相同 屬種 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 全部外延 ,外延大的為 屬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為 種概念 種屬 關系交叉 關系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 一部分外延 是相同的②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 全異 關系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 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 等于 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 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 小于 該屬概念的外延。任務二:結合知識預習,完成預習小測。 1.概念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名詞。下列關于“概念”說法正確的是( B ) A.概念是反映事物所有屬性的思維形式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個語詞只能表達同一概念 D.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 2.如果A可以分為B、C、D,則B和C的外延是( D ) A.全同關系 B.交叉關系 C.矛盾關系 D.反對關系 3.男同學和女同學的關系是( A ) A.矛盾關系 B.反對關系 C.交叉關系 D.全異關系 4.從概念的外延來看“馬”與“白馬”、“中國的首都”與“北京”是( B ) A.全同關系、屬種關系 B.屬種關系、全同關系 C.種屬關系、交叉關系 D.交叉關系、種屬關系【課中·任務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概念的含義。 任務一: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有一天,柏拉圖與學生們在園林中散步。一個學生問柏拉圖:“您說,巨匠創造了一切生物,創造了人。那么,人是什么?”柏拉圖思考了半晌,對學生說:“人依靠兩條腿走路,依我之見,人是兩腿直立的動物。” 于是有一個調皮的學生,不知從哪里抓來一只雞,問柏拉圖:“請問老師,這是人嗎?”雞長有兩條腿,但雞顯然不是人。柏拉圖覺得自己的說法有漏洞。連忙修正自己剛才的說法:“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腿直立的動物。”柏拉圖心想:人與雞的區別只不過在于人沒有羽毛而雞有羽毛。 又有一個學生,找來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雞,在柏拉圖面前高高舉起.問老師:“這只沒有羽毛的雞,難道是您說的人嗎?”“哈哈哈!”學生們大笑了起來。從此以后,學園的學生就把那只沒有羽毛的雞稱作“柏拉圖的人”。 讀以下材料,回答為什么柏拉圖給人下的概念會惹來了笑話? 參考答案:柏拉圖下的概念的定義過于寬泛,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無法使人這個概念與其他物種區分開來。 任務二:你能區分以下對話中的各種“意思”的意思嗎?試試看。 小王元旦時給好朋友發了一個紅包。 朋友:你這是什么意思①? 小王:沒什么意思②,意思意思③。 朋友:你這就不夠意思④了。 小王:小意思⑤。 朋友:你這人真有意思⑥。 小王: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⑦。 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⑧了。 參考答案(歸納):言之有理即可。一個詞語在不同場合下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表達不同的概念,我們需要作區分。 【核心知識小結】 概念的內涵。(見同步PPT)探究點二: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 任務: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法國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國旅行,走到了某國邊境。憲兵要檢查登記,雙方進行了一番問答。“姓名 ” “雨果。” “干什么的 ” “寫東西的。” “以什么謀生 ” “筆桿子。” 于是,憲兵在登記本上寫道:“姓名:雨果。職業:筆桿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筆桿販子。 (1)運用概念的有關知識,分析憲兵為什么會鬧出笑話。 參考答案:雨果所說的“以筆桿子謀生”,內涵指的是以寫文章獲得稿費維持生計,外延所指的對象是“作家”。憲兵所理解的“以筆桿子謀生”,內涵指的是以販賣筆桿子為生,外延所指的對象是“筆桿販子”。所以鬧出了笑話。 (2)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 “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與“浪漫主義作家”之間是否存在種屬關系 參考答案:“作家”與“浪漫主義作家”之間存在屬種關系,而非種屬關系。 材料2:有人將“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概念的外延關系畫成下圖。這種畫法對嗎 為什么 如果不正確,正確的圖示關系應該是什么 參考答案:不對。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選票除贊成票和反對票之外,還有棄權票,“贊成票”和“反對票”的外延加起來,其外延之和小于“選票”的外延,犯了“劃分不全”的邏輯錯誤。“贊成票”和“反對票”這兩個概念的關系應是反對關系,正確的圖應是: 材料3: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 請你結合概念的基本特征,分析這一觀點。 參考答案: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其中,概念的內涵是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概念的外延揭示的是概念“量”的規定性。“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這是對狹義的文化的內涵的準確描述,揭示了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僅僅描述了狹義的文化的外延一方面的內容,狹義的文化的外延還應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 【核心知識小結】 概念的基本特征(見同步PPT)【學習總結】(請構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要求:了解本課時的結構和每個目題之間的相互關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構建思維導圖。 做到兩點:第一,圍繞概念“概念的含義”“概念的基本特征”展開,第二,詳略得當,重點內容一定展示多層次。2第一課時 概念的概述 新授課【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能闡述概念的含義,把握概念和詞語的關系。 2.能闡述概念的基本特征,明確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關系。 3.能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正確區分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不相容關系的幾種情況。重 點 闡述概念的含義;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課前·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一:閱讀教材P22-2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初步學習相關知識點。 一、概念的含義。 1.含義: (1)屬性及其劃分: ①屬性:事物的 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分為 和非本質屬性。 ②本質屬性: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 。 (2)概念的含義:通過揭示事物的 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 2.表達形式: (1)表達形式: 。 (2)語詞的多樣性: ①語詞形式多樣:同一個概念可以有多個語詞表達; ②表達內容多樣:同一語詞在 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內涵: (1)含義:所反映的事物的 ,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 (2)性質:說明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1)含義: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質屬性的事物的 。 (2)性質: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 。 3.概念之間的關系: (1)實質: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圍上的關系。 (2)關系: ①相容關系:在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種類內容圖示全同 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 屬種 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 ,外延大的為 ,外延小的概念為 種屬 關系交叉 關系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 是相同的②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 全異 關系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 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 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 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 該屬概念的外延。任務二:結合知識預習,完成預習小測。 1.概念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名詞。下列關于“概念”說法正確的是( ) A.概念是反映事物所有屬性的思維形式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個語詞只能表達同一概念 D.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 2.如果A可以分為B、C、D,則B和C的外延是( ) A.全同關系 B.交叉關系 C.矛盾關系 D.反對關系 3.男同學和女同學的關系是( ) A.矛盾關系 B.反對關系 C.交叉關系 D.全異關系 4.從概念的外延來看“馬”與“白馬”、“中國的首都”與“北京”是( ) A.全同關系、屬種關系 B.屬種關系、全同關系 C.種屬關系、交叉關系 D.交叉關系、種屬關系【課中·任務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概念的含義。 任務一: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有一天,柏拉圖與學生們在園林中散步。一個學生問柏拉圖:“您說,巨匠創造了一切生物,創造了人。那么,人是什么?”柏拉圖思考了半晌,對學生說:“人依靠兩條腿走路,依我之見,人是兩腿直立的動物。” 于是有一個調皮的學生,不知從哪里抓來一只雞,問柏拉圖:“請問老師,這是人嗎?”雞長有兩條腿,但雞顯然不是人。柏拉圖覺得自己的說法有漏洞。連忙修正自己剛才的說法:“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腿直立的動物。”柏拉圖心想:人與雞的區別只不過在于人沒有羽毛而雞有羽毛。 又有一個學生,找來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雞,在柏拉圖面前高高舉起.問老師:“這只沒有羽毛的雞,難道是您說的人嗎?”“哈哈哈!”學生們大笑了起來。從此以后,學園的學生就把那只沒有羽毛的雞稱作“柏拉圖的人”。 讀以下材料,回答為什么柏拉圖給人下的概念會惹來了笑話? 任務二:你能區分以下對話中的各種“意思”的意思嗎?試試看。 小王元旦時給好朋友發了一個紅包。 朋友:你這是什么意思①? 小王:沒什么意思②,意思意思③。 朋友:你這就不夠意思④了。 小王:小意思⑤。 朋友:你這人真有意思⑥。 小王: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⑦。 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⑧了。探究點二:闡明不同概念的外延的關系。 任務: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法國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國旅行,走到了某國邊境。憲兵要檢查登記,雙方進行了一番問答。“姓名 ” “雨果。” “干什么的 ” “寫東西的。” “以什么謀生 ” “筆桿子。” 于是,憲兵在登記本上寫道:“姓名:雨果。職業:筆桿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筆桿販子。 (1)運用概念的有關知識,分析憲兵為什么會鬧出笑話。 (2)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 “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與“浪漫主義作家”之間是否存在種屬關系 材料2:有人將“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概念的外延關系畫成下圖。這種畫法對嗎 為什么 如果不正確,正確的圖示關系應該是什么 材料3: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 請你結合概念的基本特征,分析這一觀點。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 概念的概述 學生版.docx 4.1 概念的概述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