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專題:中國古代的經濟二.中國古代的經濟線索一 中國古代的農業發展1.歷代發展農業的措施(1)春秋:齊國管仲改革,發展生產,使齊國國富兵強。(2)戰國: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確立重農抑商政策。(3)西漢: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注重農業生產。(4)唐朝: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5)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墾荒政策,修建水利設施。2.農作物(1)原始社會: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 (2)宋朝: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較普遍。(3)明朝:引進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人口數量激增。(4)清朝:推廣種植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3.生產工具(1)原始社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有骨耜等。(石器時代)(2)商周:有少量青銅農具。(青銅時代)(3)春秋戰國: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并逐步得到推廣。(鐵器時代)(4)唐朝:發明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5)宋朝:發明了插秧工具秧馬。4.水利工程(1)戰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2)秦朝:興修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3)隋朝:隋煬帝時開通大運河,加強南北經濟交流。 (4)清朝:大量修建水利設施,治理黃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運河。 線索二 中國古代的手工業發展1.陶瓷業(1)原始社會:半坡居民會制作彩陶。(2)三國兩晉南北朝:制瓷業有顯著發展,出現白瓷。(3)唐朝: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聞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4)宋朝:北宋時,景德鎮興起,后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5)明清:景德鎮是全國制瓷中心。2.紡織業(1)原始社會:半坡人會簡單的紡織、制衣。(2)三國兩晉南北朝:南方在繅絲、織布方面有顯著的發展。(3)北宋: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業生產發達。(4)南宋:棉紡織業興起。(5)明清: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明朝中后期,絲織業部門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手工業工場,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清朝前期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3.冶鑄業: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業高度發展,采用“泥范鑄造法”,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舉世聞名。 線索三 中國古代的商業發展1.貨幣 (1)秦朝:規定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全國通行的貨幣。(2)西漢:漢武帝時統一鑄造五銖錢。(3)北宋: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商業繁榮的表現。2.城市(1)兩漢:西漢的都城長安與東漢的都城洛陽,合稱東西二京。(2)唐朝:唐都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洛陽、揚州、成都也是商業繁榮的大都市。(3)兩宋:宋代最大的商業都市是開封、杭州(南宋時改為臨安),這是商業城市的典型特點是突陂時間、空間限制。(4)元朝: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5)明朝: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商業城市。(6)清朝:出現北京、江寧、蘇州、杭州、揚州、廣州等大城市,工商業非常繁榮,出現徽商、晉商等大的商幫。3.交通 (1)西漢:張騫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2)隋朝:修建大運河,貫通南北。(3)唐朝:水陸交通都很發達交通。(4)宋朝:海外貿易興盛。 (5)元朝:修建陸路交通網,驛站四通八達,海陸交通發達。(6)明朝:鄭和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4.對外貿易(1)西漢: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織品等貨物運往西亞、歐洲。(2)唐朝:對外貿易頻繁。(3)宋元時期: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4)明朝:鄭和下西洋(這是一種朝貢貿易),帶去了大量金銀及中國特色貨物,換回了許多珠寶、香料、藥材等。(5)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海外貿易,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導致落后于世界潮流。 線索四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1.歷程第一階段:從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江南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唐朝中期開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到南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2.原因(1)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安定。(2)北民南遷,給南方帶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3)南方有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