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學案【學習目標】1、學會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2、了解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3、掌握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異同。【學習重難點】1.學會高倍顯微鏡的使用。2.說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與聯系。(重點)3.理解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重點)【預習新知】觀察細胞1.光學顯微鏡的結構顯微鏡的結構光學系統:目鏡、物鏡、反光鏡等。機械系統:鏡座、鏡柱、鏡臂、載物臺、壓片夾、遮光器、鏡筒、粗 細 準焦螺旋、轉換器等。2.顯微鏡的成像(1)光源(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反光鏡→光圈→物體→物鏡(凸透鏡)→在鏡筒內形成物體放大的像→目鏡→把經物鏡形成的放大的像進一步放大。(2)顯微鏡成像特點成像特點: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倒立是指物與像的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看到的像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180°。因此,當觀察的物像不在視野中央時,要將其移至視野中央,視野中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實際操作時就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如物像在左上方,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3.目鏡、物鏡的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1)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反之,放大倍數越大。(2)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離裝片越近,如下圖中H1;反之,放大倍數越小,距離裝片越遠,如下圖中H2。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物像的長度、寬度或直徑的放大倍數,而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①更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視野范圍內一行細胞的數量=更改前觀察到的細胞數×,如下圖所示。②更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更改前觀察到的細胞數×()2,如下圖所示。5.污物位置的判斷(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鏡、目鏡或裝片上。(2)判斷方法如下:6.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低倍物鏡時 高倍物鏡時鏡頭與裝片的距離 遠 近所看到細胞的數目 多 少所看到細胞的大小 小 大視野的明暗 明 暗視野的廣度 寬廣 狹窄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分類依據:細胞內有無 。細胞分為 和 。2.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動物、真菌等。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3.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廣泛的各種細菌。有一類細菌叫作 (舊稱藍藻)。淡水水域污染后富營養化,導致藍細菌和綠藻等大量繁殖,會形成讓人討厭的 ,影響水質和水生動物的生活。藍細菌細胞內含有 和 ,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細菌中的多數種類是營 或寄生生活的異養生物。細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都沒有 ,也沒有染色體,但有 ,位于細胞內特定的區域,這個區域叫作 。4.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它們都以 作為遺傳物質。5.大腸桿菌細胞模式圖細菌模式圖6.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本質區別 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其他區別 DNA存在形式 DNA ,環狀,不形成染色體,存在于 中 在細胞核中DNA與蛋白質等物質構成染色體;在細胞質中DNA裸露存在細胞器 只有 ,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細胞壁舉例 細菌(藍細菌)、放線菌、衣原體等 動物、植物、真菌等【易錯提示】常見的原核生物及易與之混淆的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細菌:“菌”字前常帶有“桿、球、螺旋、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毛霉等)、食用菌放線菌:放線菌、鏈霉菌藍細菌:念珠藍細菌、顫藍細菌、色球藍細菌、發菜 綠藻(如衣藻、小球藻、團藻、水綿等)、褐藻(如海帶、裙帶菜等)、紅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衣原體、支原體(無細胞壁)、立克次氏體 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顯微鏡使用中的6個易錯點(1)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當物鏡快接近玻片標本時(距離約為0.5 cm)停止下降。(2)使用顯微鏡的基本原則是“先低后高不動粗”,即先用低倍鏡觀察,再使用高倍鏡,換用高倍鏡時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不是面積的放大倍數。(4)目鏡與物鏡的區分鏡頭 有無螺紋 長度和放大倍數的關系目鏡 無 成反比物鏡 有 成正比(5)換用高倍物鏡后,若視野太暗,應先調節遮光器(換大光圈)或反光鏡(用凹面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再調節細準焦螺旋。(6)觀察顏色深的材料,視野應適當調亮,反之則應適當調暗。【深化探究】1、目鏡與物鏡的結構、長短與放大倍數的關系①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含義a.顯微鏡放大倍數是指物像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b.總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②放大倍數與鏡頭長短的關系a.區分物鏡和目鏡,看有無螺紋。有螺紋的是物鏡,沒有螺紋的是目鏡B.區分看長短。物鏡長的放大倍數大,目鏡短的放大倍數大。還可以看物鏡鏡頭與玻片標本的距離,放大倍數越大,物鏡鏡頭離玻片標本越近,如H1二、顯微鏡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的細胞數目的關系1.顯微鏡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的細胞數目的關系2.細胞的排列方式對顯微鏡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的細胞數目的關系的影響(1)視野中的細胞呈一行排列: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與顯微鏡放大倍數成反比,如圖1。(2)視野中的細胞呈充滿排列: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與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如圖2。三、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及裝片移動方向的判斷1.成像特點顯微鏡成的像為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虛像,即物像與實物是倒置的,將物像旋轉180°后與實物的位置相同。2.裝片移動方向的判斷視野中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載玻片中實物的運動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動裝片時,應按照同向原則,即物像往哪偏離就將裝片往哪移動,就可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鞏固訓練】1.下圖是人們常見的幾種單細胞生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細胞都具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基本結構,且都以____________作為遺傳物質,這反映了細胞的統一性。(2)科學家根據細胞內____________,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上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此類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其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稱),完成此生理過程的物質基礎是因為其含____________(色素),因而它是一類自養生物。(3)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類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填名稱),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與哺乳動物的結構與功能類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填名稱),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2.對下列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B.若圖②是顯微鏡下某視野的圖像,則向左移動裝片能觀察清楚c處細胞的特點C.若目鏡為10×,物鏡為50×,則觀察的細胞的面積被放大了500倍D.圖④中“?”處視野內可看到4個細胞,且視野明顯變暗3.如圖表示5 種生物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5種生物中屬于原核生物的是①和⑤B.①②只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細胞層次C.③的細胞與①的最外層細胞結構都是細胞膜D.④的葉肉細胞與②都含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4.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過程中的基本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過程中,敘述正確的是( )A.若要判斷異物是否在③或④上,可以通過移動載玻片,看異物是否移動B.要觀察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鏡頭組合為①④⑥C.由乙視野變成丙視野的操作為: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D.臨時裝片的視野中發現一只小蟲正向右上方游動,為追蹤觀察蟲體,應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5.關于生物統一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的B.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C.所有生物的細胞內都存在ATP與ADP的相互轉化D.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參考答案1.答案:(1) 細胞膜;細胞質(二者順序可以調換);DNA(2) 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③④;擬核;藍細菌;葉綠素和藻藍素(3) 衣藻;含有細胞壁和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變形蟲 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不具有細胞壁2.答案:C解析:圖①中a和b為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所以若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A正確;顯微鏡下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若要觀察清楚c處細胞的特點,應向左移動裝片,B正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體長度和寬度的放大倍數,并非物體面積的放大倍數,若目鏡為10×,物鏡為50×,則觀察的細胞的長和寬均放大了500倍,C錯誤;圖④中放大倍數為100時,視野內有64個細胞,則放大倍數為400時,可看到64×1/42=4(個)細胞,此時高倍鏡下視野明顯變暗,D正確。3.答案:AB4.答案:B解析:A、判斷異物是否在③或④,即物鏡上,可轉動轉換器,通過觀察異物是否移動來確定是否在物鏡上,可以通過移動載玻片,看異物是否移動可確定異物是否在裝片上,A錯誤;B、要觀察細胞數目最多,則放大倍數最小,則應選用的鏡頭組合為①④⑥,B正確;C、從圖中的乙轉為丙,即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其正確調節順序為: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C錯誤;D、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得到像,因此臨時裝片的視野中發現一只小蟲正向右上方游動,它實際上正向玻片標本的左下方移動,所以要追蹤觀察蟲體,應該將其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D錯誤。5.答案:A解析: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并非所有生物體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的,A錯誤;B、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細胞結構,都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B正確;C、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正確;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遺傳密碼,說明不同的生物之間存在親緣關系,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