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跟我輕松學作文高階系列專題第二講:如何敘事有波瀾導入“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文章要寫得有波瀾。行文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時而落廑驚風,時而小橋流水,這樣的文章才能讓讀者隨著情節的起伏和人物的悲喜而屏息凝神,或蹙眉動容,才能使讀者讀起來不感到疲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我們日常寫作中,怎樣讓原本平淡的情節變得曲折有致、有起有伏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興起波瀾的方法。什么是“敘事的波瀾”世間萬物都是不斷變化著的: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生活本身就充滿曲折,文章的波瀾只不過是生活中的波瀾的一種反映。中國傳統章回小說中寫人物命運,忽而山窮水盡,忽而柳暗花明;內容忽而金戈鐵馬,忽而風花雪月,引得讀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這種起伏變化就叫“波瀾”。如何設置波瀾建立沖突第一部分:人物沖突1.目標不同起沖突。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做事目標,當人物間目標相矛盾的時候,沖突就產生了。比如圖畫的情節2.認識不同起沖突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有的時候甚至完成相反,這樣就會產生分歧,引起沖突。3.身份職業不同起沖突人物身份職業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就不同,不同的看法會產生碰撞甚至矛盾。4.性格不同起沖突人物性格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這樣就可能產生矛盾起沖突。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有的時候甚至完成相反,這樣就會產生分歧,引起沖突。5.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我們常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而面臨選擇,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是矛盾的,無論我們怎樣選擇,選擇之后,事情就不一樣了。第二部分:環境沖突自然環境:時間、空間、山川河海風霜雨雪鳥獸魚蟲等。社會環境:由“人”創造的環境,如工廠、學校、家庭、街道、社會制度、民風民俗….運用恰當手法:01 倒敘手法倒敘,即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后再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請大家看下面這個片段——“我騎車摔傷了腿,躺在病床上發呆。班長拎著水果來看我了。看著她像大姐姐一樣照顧我,我心里好是難過。前天發生的事,像放電影般在我眼前浮現出來。”(黑龍江雞西市實驗中學 許丁心 《不該發生的事》)小作者在作文開篇就運用倒敘手法,寫“我”騎車摔傷了腿,那么前天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呢?這樣,便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02 插敘手法插敘,即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開展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方法。如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更能說明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吸引讀者繼續往下閱讀。03 抑揚手法運用抑揚手法行文,可使文章含蓄而奔放,讓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如下面這段文字——父親的手十分粗糙,以至于我碰到那雙手,都感覺有點痛。可是,小時候,當我被人欺負了,或是受了委屈,父親就常常輕撫著我毛茸茸的小腦袋,說些安慰的話,我頓時笑逐顏開。這么多年來,我確確實實忘不了父親的那雙手……(黑龍江雞西市實驗中學 范琨奇 《父親的手觸動了我的心靈》 )小作者先寫父親的手十分粗糙,我碰到會痛;可到了后來,又說父親的手輕撫“我”的小腦袋,“我”頓時笑逐顏開,這么多年來,“我確確實實忘不了父親的那雙手”。這里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前后對比,形成波瀾,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愛。 04 突轉手法突轉,即在敘述事件的結尾時,對文章前面的鋪墊來個出乎意料的反轉,掀起敘述的波瀾,從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下面這段文字——他要出國,人沒出外貿局的大門,消息便不脛而走了。回到家中,屋里早已坐滿了人。“哥,給我捎臺帶電腦的收錄機!”弟弟那么興奮,似乎收錄機唾手可得。“哥,給我捎一套高級化妝品!”妹妹是那么激動,好像高級化妝品已在她身上發揮了作用。“媽,幫您捎什么?”他問。“不捎別的,捎臺洗衣機就行!”丈母娘也高興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了。“娘,您呢?”“不管咋著,把你捎回來就中。”娘的眼里閃爍著晶瑩的光。選段圍繞所有人要求他帶禮物展開,結尾時筆鋒突轉,禮物由物到人,情節的發展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凸顯了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05 設置懸念設置懸念,能馬上抓住讀者的眼球,讓他在探幽尋奇的心理的支配下,緊張且愉快地開始閱讀之旅,激起心中的波瀾。如下面這篇習作: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道路泥濘難走,行人很少。一個打扮帥氣的男青年來到一家首飾店,精心挑選了一條項鏈后急忙出門騎上了車。但由于路滑,腳沒站穩,險些跌倒,一松手,車子摔在地上,把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撞倒了。男青年扶起自行車,邊擦車子上沾的泥,邊瞟了一眼那老人,說:“老東西,往哪兒撞,瞎了?”老人慢慢地爬了起來,氣得連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對面走來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那個男青年一見這姑娘,也顧不得擦車了,忙迎上來,滿臉堆笑道:“這么冷,叫你久等了。都因為碰上這個老東西……”說著,忙取出項鏈遞到姑娘眼前。姑娘沒有理睬他,也不接項鏈,而是徑直走到老人跟前,掏出手絹給老人擦拭身上的泥水:“爸,摔壞了嗎?來,我扶您走走。”男青年見此情景,站在那兒直發愣。(黑龍江雞西市實驗中學 關程赫 《巧遇》)這篇習作的標題就設下了懸念,中間的突發事件讓男青年經歷了由“高興→生氣→興奮→吃驚”的情感起伏,最后的結果更是讓讀者出乎意料。 當然,同學們在對故事情節進行加工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將事件描寫得繁復曲折,但與凸顯的中心主題關系不大,使文字冗長拖沓。 2.情節的構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達不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3.為了敘事曲折而穿鑿附會,導致破綻百出。故事曲折注意點1. 故事的情節要完整,要編寫出故事中的人物,這些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因為什么原因,都發生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的發展經過怎么樣 結果如何?這些都要交代清楚。2.故事情節要符合生活實際。有些故事,雖然是想象出來的,但是也要給人以真實的感覺,符合實際生活中的邏輯。可以從實際生活中,選出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來,把這些人物和事情,搬到你想象的故事情節中去。這樣就避免脫離現實生活,胡編亂造,給人太離譜的感覺。3.故事線索要清晰。故事一般都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線索,通過這個線索,可以把前后的故事情節穿起來。有的是以人物活動為線素;有的是以人物的一個重要的話語為線賞;有的以人物的行為舉止的細節為線索;有的以體現人物性格特點或主題的某一一物品為線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為線索。4.故事順序安排得當。故事的順序,可以采用順序、插敘、倒序。順序,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有條不套地自然描述。插敘,是把另外的一個情節,括到故事的某個部位中;或者把原先故事中的某個情節,提前插到故事的某個位置上去,補充情節。倒敘,是把故事的結果先介紹出來,然后再描述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情況,倒敘往往巧設懸念,引人人勝。5.故事情節中,要有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細節描寫,使故事更加生動、精彩。有了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情、語氣、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會使你的文章更加鮮活生動。“動人春色不須多”,文章的主題,往往通過小的細節刻畫來反映,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回味其中的內涵。例文賞析讓路今年春天里的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想到市政府辦點事情,于是在離家不遠的一個站點等待著公交車。許久,一輛公交車停靠在站點旁。車剛停穩,人們便蜂擁而上。我也隨著人流涌進車廂里,然后找個空站在那里,不再擁動。(車廂內,人滿為患)車口正要關上,一個女高音傳進來:“哎,等等。師傅,麻煩你等一下!”接著,一個穿著邋遏的婦女領著兩個孩子——大一點兒的被她拉扯得跌跌撞撞,小一點兒的被她一手攬在懷里,鼻涕口水把她的衣領浸濕了一片。幾個趕時間的乘客嘰嘰喳喳,表示不滿。司機師傅也有些不悅,等母子仁好不容易上了車,便抱怨了幾句。那婦女忙賠著笑臉,說:“怪我怪我!沒辦法,孩子小,跑不動呢,給大家添麻原拉”司機皺著眉頭,一臉的嫌棄:哎看你的孩子,別在車上亂抹員涕!”乘客們一看婦女領著孩子往里走,便不約而同地讓出一條路來,直通向車廂的最后——那兒寬敞一些。讓路的原因很簡單,人人都怕被這母子仨弄臟了衣服。可那婦女好像還沒明白過來,朝眾人笑了笑,不住地說著“麻煩大家啦”之類的感謝的話。(面對遙通的母子仨,乘客不滿、司機不悅,但是因怕弄臟了衣服而讓路,顏為嫌棄,這為下文情節做了必要的鋪墊)不一會兒,我聽到婦女的手機鈴聲大作,又見她掏出手機。大著嘞門兒說:氓哥,是我。我在公交車上呢。一會兒就到。嘿,你不用來接,接啥接,我還找不到市政府嗎?“車上的人大都愣了一下,隨即安靜了下來。等她掛了電話,旁邊一個乘客問道:哎,你貴姓?從哪兒來啊?”婦女爽明也說:“我姓戴,從四方鎮來的。”(乘客的詢問,也正是讀者想知道的,巧設懸念,引人入勝)“噢,咱們新上任的市長也姓戴,”聽說老家也是四方鎮的門此時,人們竟覺得婦女娘仨一點也不令人討厭了,還有個乘客伸手去婦女懷里的小孩,說:這孩子,長得真是討喜。有一周歲了吧?和我家那個差不多……”好像他和她一家已經很熟了,熟到可以跟鄰居似的拉拉家常。(聽罷婦女的答復,乘客們誤以為她哥哥是新到的市長,于是態度發生了大轉變——一點也不討厭她了)車子很快到了市政府站,這個婦女要下車了。乘客又不約而同地讓出一條路來,司機也趕快按下車門的按鈕,還殷勤地幫婦女把她的小孩兒抱下了車。(連司機也殷勤地幫她抱小孩下車,前后對比鮮明)倆傅,麻煩你了,謝射!”“婦女一邊說著一邊下了車,沖著路邊那個一手抓著掃帚、一手提著簸箕的清潔工人,高興地說:哥,你不知道,城里人客氣著咧,剛才在公交車上都我”(啊?原來婦女口中的哥哥是一名清潔工!結尾突轉,又掀起一個波瀾,解除了誤會,幫助讀者認識到了社會上某些人的丑惡嘴臉,突顯文章主題)【作文點評】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誤會法和突轉法,讓人倍感深刻、新穎。文章開頭描述母子仨的形象,盡管那婦女真誠地表達了歉意,但乘客及司機對母子仨還是十分嫌棄。當母子仨往里走時,乘客們讓出路來——怕弄臟了自己的衣服,這為下文一波三折的情節發展做了鋪墊。當聽說母子仨到市政府找哥哥時,乘客便產生誤會,以為她哥哥是新到的市長,于是主動讓出路來,讓她們下車。文章結尾交代婦女口中的哥哥是一名清潔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僅讓讀者認識到了社會上一些人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更揭示出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從而使這篇文章更具底蘊和特色。寫作訓練根據提示,以“風波”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一個同學使用不久又很珍貴的一支鋼筆突然不見了,有人發現另一個同學有了一支與那支完全相同的鋼筆……風波爸爸出差去北京,回來給我買了一支名貴的英雄牌鋼筆,我愛不釋手,每天寫完作業的閑暇,總是忍不住拿在手里把玩。有一天,我準備寫作業,卻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鋼筆了。我心如火燎,把抽斗翻了個底朝天,把書本和作業扔滿了一地,可仍然找不到。我的同桌滿臉同情地說:“多好的一支筆啊!”我狠狠地瞪他一眼,嚇得她連忙吐了吐舌頭。丟鋼筆的這兩天,我一直失魂落魄,甚至上課都不知道老師講些什么。【懸念】這天下自習課,同桌神秘地對我說:“我發現咱們班的小蘭有一支跟你一模一樣的鋼筆,她家里這么窮,父母都是賣燒餅的,怎么買得起那么名貴的鋼筆 ”【巧合】我一聽這話,騰地站起來,沖向了小蘭,看見她正埋頭寫作業,手里果然拿著跟我一模一樣的鋼筆。我一把奪過來,大叫道:“你從哪里弄來的鋼筆?”小蘭詫異地抬起頭,不滿地望著我:“干什么呀?嚇我一跳!”我見她做了賊還如此平靜,氣不打一處來,高叫:“我的鋼筆丟了,今天發現就在你手里!”小蘭聽我這么說,一把奪回鋼筆,氣沖沖地奔出了教室。我望著她的背影,既尷尬,又憤怒,還有幾絲隱隱的不安。【誤會】【懸念】放學回到家里,我跟父母“原原本本”地講了小蘭偷走我的鋼筆的事情。爸爸瞪大眼睛問:“小蘭是不是姓李 是不是家住南郊?他的父母是不是賣燒餅的 ”我驚訝地問:“對呀,你怎么知道?“爸爸懊惱地狠狠地一拳捶在大腿上:“那支鋼筆是我送給她的!”母親和我吃驚地看著他,齊聲問:“怎么回事 ”【懸念】爸爸仍然很生氣地道:“有一次我在她家燒餅鋪吃早飯,把裝有幾萬元現金的皮包忘在了鋪子里,小蘭父母發現了皮包,連忙關了店門,根據皮包上面的單位名字,跑到我的單位門口,等了幾個小時,看見了我下樓,急急忙忙交給了我!我拿出幾百塊錢釃謝他們,他們死活不肯接受。我又問他們有什么困難,我一定盡力幫助他們,他們也是一口回絕。后來,我在店鋪里見到了小蘭,知道她也在讀高中,就經常買些文具之類的東西送給她。這次到北京,我買了兩支相同的鋼筆!唉!我怎么能想得到,她偏偏跟你同班呢?”【意外】我聽了爸爸的話,追悔莫及。爸爸停了片刻,站起身對我說:“女兒,咱們一起找人家道歉去!”我噙著淚說:“爸爸,我知道該怎么做,你讓女兒自己去做吧!”跟我輕松學作文系列專題高階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