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加伏特舞曲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加伏特嗎?加伏特,法國古老民間舞曲。廣泛流行于17、18世紀。4/4或2/2拍子,中速、旋律輕盈優雅,常以弱起小節開始,三段體結構,中段常插入風笛舞曲,前后形成對比。隨老師琴聲,用“beng”模唱下面2組音。當聽到老師彈奏過的音樂時,用手臂動作表現出高和低跟老師一起用手指劃一劃旋律的進行。你能用圖形畫出樂曲的結構嗎?和老師一起畫吧!用不同的動作表示這三個樂段。聆聽樂曲A和A1部分的旋律:邊聽音樂邊有節奏地走動,當聽到樂句句尾中出現大跳音組時,隨老師做蹲、起的動作;(“蹲”時雙手手腕下壓, “起”時雙手手腕上提)聽到樂句句尾旋律上行的三個音時,用“蹲、起、雙手抬起”三個由低到高變化的動作來表現。聆聽樂曲B部分的旋律:每位學生就近找一位合作伙伴,兩位學生面對面做“鏡面” 動作。《加伏特舞曲》是荷蘭作曲家、指揮家戈塞克所作歌劇《魯吉納》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編為管弦樂、鋼琴曲等其他器樂演奏形式。同學們再見!。。○。○。○。○。○。。。○。。。○。○。○。○O○。。。○。。。○。。女XXXXX/7茭 NX151125●w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