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講:點面結合寫場面概念什么是點面結合呢?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點——特寫鏡頭 面——全景鏡頭)背景+人物+活動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面)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配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點)——節選自《十里長街送總理》(1)描寫“面”十月,秋高氣爽,天朗氣清。迎著秋日的暖陽,涼爽的秋風和飄落的金黃色的銀杏葉,精彩激烈的運動會如期而至。操場上老師們在緊張有序地安排場地、擺放器械;運動員們有的在嫻熟地做拉仲,有的在著急地尋找比賽場地;另一邊觀泰的同學們也忙得不亦樂乎:搖旗吶喊,加油助威,真是好不熱鬧!(思考:“我”在運動場邊上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總結:描寫“面”,描寫場景中的環境以及此場景中至少三類人物。(2)點面切換田徑場上人頭攢動,吹哨聲、吶喊聲、歡呼聲此起彼伏。此時廣播聲里向起“女子400米決賽”的播報聲。我立刻在賽道上搜尋找們班的短跑“健將”小紅的身影。(“我”的視線為什么由運動場集中于小紅身上?)總結:自然環境的變化/他人的突出特征+“我”就此產生的反應。(3)描寫“點”只聽“砰”的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像離弦的箭一般飛快地向前沖去。小紅不愧是我們班的短跑“健將”,她像一只迅猛的措豹,率先沖了出來。只見她目光堅定,雙唇緊閉,快速地來回擺臀才跑出沒多遠就遙遙領先。但是她絲毫不敢松懈,因為第二名的運動員緊緊跟隨其后,緊咬不放。甚至在第一個彎道超越了小紅。同學們都緊張地站起來,目光緊緊跟著小紅的身影。(小紅比賽的狀態是什么樣的 )總結:描寫“點”,具體描寫主要人物至少三處細節+場面中至少一個人物的反應。場面描寫: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場面描寫的關鍵就是要寫出特定的氣氛。如慶祝場面有歡樂的氣氛;比賽場面有緊張的氣氛;送別場面有難舍難分的氣氛等等。而要把場面描寫好,就要用到一種特殊的寫作方法——“點面結合”法。場面描寫寫作方法“面”的描寫方法方法 示例 作用從聲音的方面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此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片沸騰。 從“炸開了鍋”和“沸騰”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教室里的熱鬧與混亂,對雙方動作的描寫 “開始”,裁判話音未落,原本松散的繩子一下子繃得筆直,雙方開始拼命,拼命往自己這邊拉繩子。 體現比賽活動之激烈的既有動作,又有聲音,還有心情 這里則主要通過來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的歡呼,不斷的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滿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讓讀者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因新中國成立而感到無比激動與喜悅的心情。(1)方法一:面——人群,總的環境。面的寫作句式(1):XX都…./人們都.…/一個個都……面的寫作句式(2):有的……有的……有的……老師布置完自習作業就離開了教室。不一會兒,同學們都活躍起來。有的從教室門里探出個腦袋,看老師有沒有回來;有的沖上講臺,拍著來面,發出巨大的嗓聲;有的埋頭做著作業,卻被吵得靜不下心,大喊“安靜!安靜!”,但并不管用。救室此時真能和萊市場媲美了!面的寫作句式(3):幾十雙眼睛/幾十張嘴/無數雙手……“嘀——”喇叭一聲長鳴,猶如注入了一針興奮劑,車站的乘客一下子都精神了很多,迅速地站到了最前排,幾十雙眼睛死死盯住緩緩而來的300路車。“吱——”車門打開了,等候多時的人們迫不及待地向車門涌去。剎那間,空中出現了許多多的手:青筋暴露的老人的手;纖細嫩滑的少女的手;寬厚有力的壯漢的手……這些手方向一致地伸向車門,企圖抓著它。地上,運動鞋踩在白球鞋上,黑皮鞋墊在高跟鞋下,你踩我,我踏你,一片叫喊,擠成一團。練一練:語文課上,王老師問了一個很難的問題,同學們的反應各不相同。請你用剛剛所學的方法描寫一下這個場面。“點“的描寫方法“點”的寫法從方法與角度上來說,與“面”一樣自由靈活,只不過它比“面”更加生動細致。通過“點”的描寫,意在使某些精彩的場景深深地刻進讀者的心里。示例:如文章《懷念煤油燈》,就使用了“點面結合“法。文章中的“那時候,家家都點燃著一盞煤油燈,借著燈光,各行其事”這句話,領起了下文,就是“面”。隨后,描述了煤油燈下的各色人群,就是“點”。第1點:煤油燈下,是老人們的納涼閑話場所第2點:煤油燈下,是聽大人們說故事的地方。第3點:煤油燈下,父親在喝他那杯永遠喝不完的燒酒。第4點:煤油燈下,母親在忙著給孩子們縫縫補補,洗洗刷刷。第5點:煤油燈下,我在著那些無頭無尾的小人書,尋找著自己不太明確的理想。同時,這里進行了詳略處理,略寫了前四種人,詳寫了我那不太明確的“文學夢”。(2)方法二:點——重點人物。1.明確人物特點、狀態2.列舉人物行為(按照先后順序)3.借助人物描寫(動作,外貌,語言,神態等)、修飾語、修辭描寫人物行為(面)今天下午班級大掃除,大家全都熱火朝天地干起來了!有的同學拖著拖把趕緊往水池疾馳,有的同學手握掃帚彎著腰飛快地掃起來,然后揚起一小片塵土,大家都咳咳咳起來,還有的同學麻利地拎起一把又一把椅子放到桌上。(點)在這些同學里,我突然注意到了小晨,因為她尤為認真,她負責的是擦黑板,此時只見她拿起桌上的板擦,跨步站到黑板中間,面對著大黑板,她揮舞板擦的速度非常快,“刷刷刷“,讓人眼睛都看花了,最上面的地方小晨踮起腳來夠;低的地方半蹲下身子擦,不放過任何一絲字跡;擦完了又拿濕抹布再抹一遍。練一練:語文課上,王老師問了一個很難的問題,同學們的反應各不相同。請你描寫其中一個重點小朋友。(3)方法三:點面結合,點和面都要緊緊圍繞中心。①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面的描寫)③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長墓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⑤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⑥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點的描寫)⑦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⑧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身體。【例句分析】這一段文字是對五位壯士痛擊敵人的描寫,一共有八句話。其中①②句是對五位壯士“面”的描寫,表現了五位壯士采取有利地形、誘敵上山的英勇機智,是以一個集體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③④⑤⑥句是對五位壯士“點”的描寫,作者把鏡頭聚焦在了這五位壯士身上,運用鏡頭切換的方式,把五位壯士的個體表現給我們呈現了出來。每位壯士都有他們鮮明的性格特征和作戰方式,第③句展現了班長的沉著冷靜,第④句展現了副班長葛振林的滿腔怒火,第⑤句展現了宋學義作戰經驗的豐富,第⑥句展現了兩位小戰士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戰斗作風。⑦⑧句是對敵人的描寫,寫了敵人的慘狀,這是從側面襯托了五位壯士的英勇頑強。這一段點面結合,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場面的激烈和五位壯士的精神風貌,五位壯士的英勇頑強和奮勇殺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寫作提示使用“點面結合“法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順序性:一般來說,先寫面,后寫點,如此順序,條理清晰。示例:“開始!“裁判話音未落,原本松散的繩子一下子繃得筆直。雙方開始拼命往自已這邊拉繩子。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我們班的小張了,只見他昂著頭,皺著眉,咬緊牙關,使出全身的力氣往后拉著,整張臉都漲得通紅。他邊上的小軍更夸張,邊拉邊大聲喊著什么.好像他的聲音越大.使出來的勁就越大似的。“加油!加油!“沒參賽的同學都在邊上為運動員們助威鼓勁。班主任李老師邊喊邊揮舞著雙手,恨不得跟運動員們一起上陣。2、要詳略得當:“面”要概括地寫,“點”要詳細地寫。3、要緊扣中心:“點”和“面”都是為一個中心服務,決不能各行其是,各自為戰。4.可以“一面一點”,可以“一面多點”,當然也可以“多面多點”。練一練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續寫下面內容。賽地:暖暖的陽光照在操場上,也照在烏泱泱的人群身上。塑膠跑道周圍這會兒突然出現了一堆人,不用問,一定是激動人心的賽跑環節到了。只見…….(后面內容請你續寫)范文賞析情系端午“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谷鳥起的調:脆生,清亮。故鄉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窗外的青草里,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一睜眼便是端午的忙碌和熱鬧。為了采買端午所需物品,我跟著奶奶去逛集市。不寬的街道兩旁商販們晃動著翠綠的粽葉賣力吆喝,采買的人們摔起一把糯米左挑右選,小孩子手上系著五彩繩央求大人給買一個精致小巧的香囊。正看著,奶奶在一個小攤前停了下來,經攤主同意,拿起一顆紅棗仔細看了看,捏了捏,湊近聞了聞,然后用手帕擦了擦,放進我的嘴里,慈愛地看著我,等我給一個品鑒結果。看到我滿意的笑容,奶奶也就放心了。(描寫“面”,簡單概述一家人為過端午各自忙碌的場面。)趕集回來,一家人便各自忙碌起來:爸爸生火,媽媽洗葉,奶奶包粽子。庭院中,陽光流轉,傾瀉在奶奶的身上,仿佛她每個嫻熱的動作都有光。奶奶先把三層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再一撮米蓋在上面,然后緊緊捏著盛滿餡的粽葉,一根線繩緊緊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我看得出神,不留神,自己粽葉里的糯米撒了一地。奶奶笑著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高一輩子福”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親子福是不是年年端午都能吃到奶奶包的粽子……(點面切換,陽光照在奶奶身上,把“我”的目光由大家忙碌的場面集中于奶奶身上。)粽子在鍋里咕哪咕哪地響,是端午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氫氳在整個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門口張望,奶奶說,妮兒不愈,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煮得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伴著清香,我在過午的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經晾在盤里。我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擠擠換挨地躺在那里,張開圓潤甜香的小嘴輕輕地嚷道:“快把我的大衣解開吧,好熱呀!”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粽葉展開,精致的四角粽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綠,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軟糯,第三口是棗的甜蜜。(描寫“點”,通過“搭”“展”“抹“等一系列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出奶奶包粽子的嫻熟和細致。細致描寫,“我”吃粽子的動作和心理感受,表現了“我”內心的歡喜。)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像那春天新生的嫩芽,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日漸白頭。我后來吃過八寶粽、蛋黃粽、鮮肉粽,卻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著最純粹的清香;我后來見過長長的竹筒粽、纏著五彩線的迷你粽,卻都不及奶奶那裹著錯落搭開的三層粽葉。奶奶的粽子在每個端午,溫柔敲打我回憶的味蕾。“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墻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粽子隔著時光和故鄉,與我相思凝望。(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有奶奶的瑞午節對“我”的重要意義。)跟我輕松學作文系列專題基礎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