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彈力雙基過關知識點一、彈力:1.彈性和塑性(1)彈性①概念: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②典型物體:橡皮筋、撐桿、直尺、彈簧等。(2)塑性①概念:有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形質叫作塑性。②典型物體:橡皮泥、面團、鐵絲等。2.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1)彈性形變:對于彈性物體(具有彈性的物體),其形變后能自動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2)塑性形變: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3.彈性限度: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就是彈性限度。4.形變的普遍性:任何宏觀的物體都能發生形變,只是有的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看到,有的不那么明顯,用肉眼很難直接觀察到。對于微小形變可以通過轉換法間接觀察。如用手擠壓玻璃瓶時,玻璃瓶的形變很難直接觀察,我們可以給玻璃瓶裝滿水,瓶口插入透明的細管、密封,此時擠壓瓶壁時,可以觀察到細管中液面的升降來間接知道玻璃瓶發生了形變。5.彈力(1)概念: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2)產生條件: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②物體間擠壓發生彈性形變。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3)彈力的三要素:①大小:與物體的彈性強弱和形變程度有關。同一物體,形變程度越大,彈力越大。②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指向施力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③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在受力物體上。注:①面面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的表面;②點面(線)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垂直于面(線);③彈簧產生的彈力沿軸線,指向彈簧伸長(收縮)的方向;④輕繩產生的彈力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⑤輕桿產生的彈力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指向桿伸長(收縮)的方向。6.彈力的理解(1)有彈力必有形變;有形變不一定有彈力,只有彈性形變才會產生彈力。(2)彈力是接觸力,物體不接觸不會產生彈力。(3)生活中的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4)彈力是由施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作用在受力物體上。基礎自測:1.通常情況下,表現為塑性的物體是( )A.面團 B.彈簧 C.鋼尺 D.乒乓球球拍【答案】A【解析】面團在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復原狀,表現為塑性;彈簧、鋼尺、乒乓球球拍在撤去外力后,能夠自動恢復原狀,表現為彈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下列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是( )A.用手捏橡皮泥B.自行車的車座用久了與新的時候不一樣C.玩彈弓時不小心把橡皮筋拉斷了D.王強同學反復拉彈簧健身器鍛煉身體【答案】D【解析】A.用手捏橡皮泥,橡皮泥發生了形變,放手后不能恢復原狀,不是彈性形變,故A不符合題意;B.自行車車座由于壓力會發生形變并且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不是彈性形變,故B不符合題意;C.橡皮筋扯斷后,發生了形變,并且不能恢復原狀,不是彈性形變,故C不符合題意;D.用力將彈簧健身器拉長,彈簧發生的形變,能恢復原狀,是彈性形變,故D符合題意。故選D。3.如圖所示是用手壓彈簧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是由于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是( )A.彈簧對手的作用力 B.手對彈簧的壓力C.地面對彈簧的支持力 D.彈簧的重力【答案】A【解析】彈簧形變產生的力叫彈力,作用在手上,此時的施力物是彈簧,受力物是手,即由于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是彈簧對手的作用力,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4.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A. 媽媽對嬰兒車的推力B.花瓶對桌面的壓力C.磁鐵對小球的吸引力D. 繩子對小車的拉力【答案】C【解析】ABD.媽媽對嬰兒車的推力、花瓶對桌面的壓力、繩子對小車的拉力,都是因為物體的形變而產生的力,是彈力,故ABD不符合題意;C.磁鐵對小球的吸引力,是受磁場對它力的作用,不屬于彈力,故C符合題意。故選C。5.下列物體不能產生彈力的是( )A.壓彎的鋸條 B.踩著的足球 C.拉開的皮筋 D.砸扁的鐵絲【答案】D【解析】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A.壓彎的鋸條發生彈性形變,產生彈力,故A不符合題意;B.踩著的皮球發生彈性形變,產生彈力,故B不符合題意;C.拉開的橡皮筋發生了彈性形變,產生彈力,故C不符合題意;D.砸扁的鐵絲不具有彈性,故不會產生彈力,故D符合題意。故選D。6.下列物體中沒有彈力存在的是( )A.沒有發生形變的彈簧 B.豎直懸掛著鉤碼的彈簧C.拉開的弓 D.被拉長的橡皮筋【答案】A【解析】A.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才能產生彈力,沒有發生形變的彈簧不會產生彈力,故A符合題意;B.豎直懸掛著鉤碼的彈簧,彈簧在鉤碼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了彈性形變,從而產生彈力,故B不符合題意;C.拉開的弓,弓彎曲發生彈性形變,產生彈力,故C不符合題意;D.被拉長的橡皮筋,橡皮筋發生彈性形變,產生彈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知識點二、彈簧測力計1.力的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測力計,常見的測力計有多種,如托盤秤、彈簧秤、握力計、拉力計、彈簧測力計等。2.探究彈簧的形變量與彈簧受到的彈力的關系(1)彈簧的形變量:即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用△x表示,,l為形變后的長度,l0為彈簧的原長。(2)實驗表面: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x與彈簧的彈力F成正比。(3)公式:。k為比例常數,叫彈簧的勁度系數,由彈簧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等因素有關,與彈簧的彈力F和形變量△x無關。3.彈簧測力計(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2)構造:吊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3)使用①使用前a.輕輕地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卡殼,摩擦;b.觀察彈簧的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讀數;c.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不在,需調零。②使用時a.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其量程,否則會損壞測力計;b.拉力的方向要與彈簧的軸線一致,避免摩擦;c.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刻度板;d.記錄數據要帶單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需要估讀。基礎自測7.一原長10cm的彈簧受到5N的拉力時,伸長了2.4cm,那么在彈性限度內,該彈簧的長度變為13.6cm時,受到了多大的拉力( )A.6.8N B.7.5N C.5.5N D.8N【答案】B【解析】彈簧的伸長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受到5N拉力時,則彈簧伸長2.4cm;當彈簧的長度是13.6cm,則彈簧伸長量為因為彈簧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所以代入數值得解得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8.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 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L甲L丁B.L甲=L乙,L丙=L丁C.L甲=L丙,L乙=L丁D.L甲=L丙,L乙>L丁【答案】C【解析】AB.由題圖可知,圖甲和丙的力都會使彈簧伸長,圖乙和圖丁的力都會使彈簧壓縮;在圖甲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所以圖甲和圖丙的作用力情況相同,效果相同,故它們伸長的長度相同,所以L甲=L丙,故AB錯誤;CD.在圖乙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圖乙和圖丁的作用力情況相同,效果相同,故它們縮短的長度相同。所以L乙=L丁,故C正確,D錯誤。故選C。9.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所受彈力大小和方向,則( )A.從A運動到O,彈力方向向右,彈力逐漸增大B.從A運動到O,彈力方向向左,彈力逐漸減小C.從O運動到B,彈力方向向左,彈力逐漸增大D.從O運動到B,彈力方向向右,彈力逐漸減小【答案】C【解析】AB.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根據彈簧對小球力的方向指向其形變恢復的方向,則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右,由于彈簧在逐漸恢復原狀,壓縮量在減小,根據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形變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反之越小),則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在逐漸減小,故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右,彈力逐漸減小,故AB不符合題意;CD.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簧處于伸長狀態,根據彈簧對小球力的方向指向其形變恢復的方向,則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左,由于彈簧在逐漸被拉長,伸長量在逐漸增大,根據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形變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則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在逐漸增大,故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左,彈力逐漸增大,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在探究彈簧的伸長和拉力的關系實驗中得到: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根據這一結論,小王用如圖所示______N的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了2.3cm;小曹用力將這個彈簧拉長了2.5cm,則小曹拉彈簧的力是______N。【答案】 4.6 5【解析】[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分度值為0.2N,則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6N。[2]在一定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大小成正比,所以可得F=k x即可得解得彈力F=5N。1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______牛,示數為______牛。【答案】 【解析】[1]讀圖可知,彈簧測力計最大可稱量5N的物體,所以其量程應記作0~5N。[2]從0~1N之間一共分出了5個小格,所以每個小格就是它的分度值;測力計的指針在2N以下第二個小格處,示數為F=2N+2×0.2N=2.4N12.物理小組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拉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彈簧受到的拉力/N 0.5 1 1.5 2 2.5彈簧伸長量/cm 1 2 3 4 5(1)探究過程中,實驗數據如表,請在圖乙中作出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的關系圖像( ) ;(2)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為3.5cm時,彈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__N;(3)由圖像得出: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___。【答案】 1.75 正比【解析】(1)[1]利用數學中描點連線的方法,結合表格中的數據,做出圖像如下(2)[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彈簧伸長1cm,所以當彈簧的伸長量為3.5cm時,彈簧受到的拉力是1.75N。(3)[3]從圖像可以看出:在彈性限度內,各點的位置在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上。因此由此實驗可得: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考點突破考點1.對彈力的理解方法:理解彈力,抓住兩點(1)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會產生彈力,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2)彈力作用在與發生形變的物體直接接觸的物體上。例1.(2022秋·四川遂寧·八年級四川省遂寧市第二中學校校考期中)下列有關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將一疊書放在桌面上,我們沒有觀察到桌面有什么變化,因此桌面沒有產生彈力B.特殊情況下,兩個物體可以不接觸也能產生相互作用的彈力C.只有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才能產生彈力D.某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伸長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答案】D【解析】A.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將一疊書放在桌面上,桌面由于受到壓力而發生微小形變,產生彈力,故A錯誤;B.產生彈力的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進而產生彈性形變,故B錯誤;C.各種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都可以產生彈力作用,例如竹竿、彈簧片、塑料尺發生彈性形變時,可以產生彈力作用,故C錯誤;D.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可知,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伸長量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故D正確。故選D。例2.(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所示,一根彈簧,A端固定在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勻速向右水平拉動彈簧B端,使彈簧伸長,下列有關彈簧彈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A.墻面對彈簧的彈力是由于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B.B端受到的拉力大于彈簧彈力C.手受到的彈簧彈力方向水平向右D.墻面受到的彈簧彈力方向水平向右【答案】D【解析】A.墻面對彈簧的彈力是由于墻面發生了彈性形變,故A錯誤;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端受到的拉力等于彈簧彈力,B錯誤;C.用手向右拉彈簧,由于力的作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所以手受到彈簧的彈力方向水平向左,C錯誤;D.墻面對彈簧的力與彈簧對墻面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墻面對彈簧的力水平向左,故墻面受到的彈簧彈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正確。故選D。考點2.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方法:分清彈簧的“長度”和“伸長量”彈簧不受拉力時的長度叫作彈簧的原長,一般用l0表示,彈簧受到拉力后的長度一般稱為彈簧的長度,用l表示,則彈簧的伸長量。在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時,探究的是彈簧的伸長量和拉力的關系,一定不能錯誤地研究成彈簧的長度和拉力的關系。例3.(2022·江蘇揚州·中考真題)利用一根長橡皮筋自制簡易測力計,裝置如圖1所示。在制作測力計刻度面板時,小明和小華的方法不同。小明:在回形針上掛6個50g的鉤碼,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等分刻度,畫出的刻度線如圖2所示。小華:在回形針上每次加掛一個50g的鉤碼,分別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畫出相應的刻度線如圖3所示。(1)實際操作后發現兩人的刻線并不完全重合,你認為圖___________的刻度較準確;若采用小明的測力計測力,讀數為2.0N,則測量值___________真實值;(2)小華想在原有刻度基礎上進一步畫出分度值是0.1N的刻線,但未找到10g的鉤碼。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變___________,于是想通過探尋形變與拉力的定量關系進行細分刻度。他測量了每根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L,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拉力F/N 0.5 1.0 1.5 2.0 2.5 3.0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L/cm 1.00 2.20 3.60 5.20 7.00 9.00他在坐標紙上畫出對應的F-L圖像如圖4所示,請你利用圖像信息在圖5中標出2.2N力對應的刻度線;( )(3)小華將鉤碼逐個取下,測量每次指針到零刻線的距離L,畫出拉力逐漸減小過程的F-L圖像,如圖6中圖線②所示,與拉力逐漸增大過程的圖線①不重合。若用此測力計連續不間斷測量兩個大小不等的拉力(小于3N),為使測量準確,請針對此橡皮筋的特性提出操作要求。___________【答案】 3 小于 越大 先測量較小的力,緊接著測較大的力【解析】(1)[1]由小華的方法可知,受到拉力時,橡皮筋的實際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則刻度不均勻,所以,一次掛6個50g的鉤碼后,記下指針位置再等分刻度,誤差較大,故圖3的刻度較準確。[2]若采用小明的測力計測力,讀數為2.0N,由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形變程度越大,則真實值要大于2.0N,故測量值小于真實值。(2)[3]由圖3可知,拉力越大,刻度線的間距越大,說明橡皮筋形變程度越大。[4]由圖4可知,當拉力F=2.2N時,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為5.90cm,故作圖如下所示(3)[5]由圖6可知,小華將鉤碼逐個取下,發現圖線②與圖線①不完全重合,說明拉力減小時,橡皮筋不能完全回復到原來的形狀。若用此測力計連續不間斷測量兩個大小不等的拉力(小于3N),為使測量準確,應先測量較小的力,緊接著測較大的力。考點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五步一注意”1.前兩步看: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位置;拉:來回拉動彈簧測力計,防止卡殼、摩擦。2.后三步測:所測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并且拉力與彈簧軸線方向應一致;讀:讀數時,視線與刻度板垂直,待指針穩定后再讀數;記:記錄數據要帶單位。3.注意:彈簧測力計讀數時沒有估讀數字。例4.(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重力B.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C.測量前要確認指針和彈簧不被外殼卡住D.所測的力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答案】A【解析】A.彈簧測力計不僅能測量重力,也可以在水平方向會斜方向上拉動測力計測量物體受到的拉力,故A錯誤,A符合題意;B.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如果指針沒有指到“0”的位置上,會導致測量的結果不準確,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測量前要確認指針和彈簧不被外殼卡住,否則會影響彈簧測力計的正常使用,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所測的力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一旦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將不能恢復原狀,會損壞彈簧測力計,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A。例5.(2022·四川德陽·中考真題)(1)如圖甲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2)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_N。【答案】 3.10 2.4【解析】(1)[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零刻度線對齊,右端在3cm右側1個格處,根據讀數要求,需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體的長度為3.10cm。(2)[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指針在2N下面2個格處,所以測力計示數為2.4N。例6.(2022·江西·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圓筒測力計的分度值為______N;此時,該測力計的讀數是______N。【答案】 0.1 1.5【解析】[1]由圖可知,測力計0~1N之間分成了10個小格,一個小格表示0.1N,即圓筒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2]由圖可知,圓筒露出的小格數為15個,所以測力計讀數為0.1N×15=1.5N第2節 彈力雙基過關知識點一、彈力:1.彈性和塑性(1)彈性①概念: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②典型物體:橡皮筋、撐桿、直尺、彈簧等。(2)塑性①概念:有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形質叫作塑性。②典型物體:橡皮泥、面團、鐵絲等。2.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1)彈性形變:對于彈性物體(具有彈性的物體),其形變后能自動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2)塑性形變: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3.彈性限度: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就是彈性限度。4.形變的普遍性:任何宏觀的物體都能發生形變,只是有的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看到,有的不那么明顯,用肉眼很難直接觀察到。對于微小形變可以通過轉換法間接觀察。如用手擠壓玻璃瓶時,玻璃瓶的形變很難直接觀察,我們可以給玻璃瓶裝滿水,瓶口插入透明的細管、密封,此時擠壓瓶壁時,可以觀察到細管中液面的升降來間接知道玻璃瓶發生了形變。5.彈力(1)概念: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2)產生條件: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②物體間擠壓發生彈性形變。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3)彈力的三要素:①大小:與物體的彈性強弱和形變程度有關。同一物體,形變程度越大,彈力越大。②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指向施力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③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在受力物體上。注:①面面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的表面;②點面(線)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彈力,垂直于面(線);③彈簧產生的彈力沿軸線,指向彈簧伸長(收縮)的方向;④輕繩產生的彈力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⑤輕桿產生的彈力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指向桿伸長(收縮)的方向。6.彈力的理解(1)有彈力必有形變;有形變不一定有彈力,只有彈性形變才會產生彈力。(2)彈力是接觸力,物體不接觸不會產生彈力。(3)生活中的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4)彈力是由施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作用在受力物體上。基礎自測:1.通常情況下,表現為塑性的物體是( )A.面團 B.彈簧 C.鋼尺 D.乒乓球球拍2.下列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是( )A.用手捏橡皮泥B.自行車的車座用久了與新的時候不一樣C.玩彈弓時不小心把橡皮筋拉斷了D.王強同學反復拉彈簧健身器鍛煉身體3.如圖所示是用手壓彈簧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是由于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是( )A.彈簧對手的作用力 B.手對彈簧的壓力C.地面對彈簧的支持力 D.彈簧的重力4.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A. 媽媽對嬰兒車的推力B.花瓶對桌面的壓力C.磁鐵對小球的吸引力D. 繩子對小車的拉力5.下列物體不能產生彈力的是( )A.壓彎的鋸條 B.踩著的足球 C.拉開的皮筋 D.砸扁的鐵絲6.下列物體中沒有彈力存在的是( )A.沒有發生形變的彈簧 B.豎直懸掛著鉤碼的彈簧C.拉開的弓 D.被拉長的橡皮筋知識點二、彈簧測力計1.力的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測力計,常見的測力計有多種,如托盤秤、彈簧秤、握力計、拉力計、彈簧測力計等。2.探究彈簧的形變量與彈簧受到的彈力的關系(1)彈簧的形變量:即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用△x表示,,l為形變后的長度,l0為彈簧的原長。(2)實驗表面: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x與彈簧的彈力F成正比。(3)公式:。k為比例常數,叫彈簧的勁度系數,由彈簧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等因素有關,與彈簧的彈力F和形變量△x無關。3.彈簧測力計(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2)構造:吊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3)使用①使用前a.輕輕地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卡殼,摩擦;b.觀察彈簧的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讀數;c.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不在,需調零。②使用時a.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其量程,否則會損壞測力計;b.拉力的方向要與彈簧的軸線一致,避免摩擦;c.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刻度板;d.記錄數據要帶單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需要估讀。基礎自測7.一原長10cm的彈簧受到5N的拉力時,伸長了2.4cm,那么在彈性限度內,該彈簧的長度變為13.6cm時,受到了多大的拉力( )A.6.8N B.7.5N C.5.5N D.8N8.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 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L甲L丁B.L甲=L乙,L丙=L丁C.L甲=L丙,L乙=L丁D.L甲=L丙,L乙>L丁9.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所受彈力大小和方向,則( )A.從A運動到O,彈力方向向右,彈力逐漸增大B.從A運動到O,彈力方向向左,彈力逐漸減小C.從O運動到B,彈力方向向左,彈力逐漸增大D.從O運動到B,彈力方向向右,彈力逐漸減小10.在探究彈簧的伸長和拉力的關系實驗中得到: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大小成正比。根據這一結論,小王用如圖所示______N的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了2.3cm;小曹用力將這個彈簧拉長了2.5cm,則小曹拉彈簧的力是______N。1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______牛,示數為______牛。12.物理小組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拉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彈簧受到的拉力/N 0.5 1 1.5 2 2.5彈簧伸長量/cm 1 2 3 4 5(1)探究過程中,實驗數據如表,請在圖乙中作出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的關系圖像( ) ;(2)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為3.5cm時,彈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__N;(3)由圖像得出: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___。考點突破考點1.對彈力的理解方法:理解彈力,抓住兩點(1)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會產生彈力,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2)彈力作用在與發生形變的物體直接接觸的物體上。例1.(2022秋·四川遂寧·八年級四川省遂寧市第二中學校校考期中)下列有關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將一疊書放在桌面上,我們沒有觀察到桌面有什么變化,因此桌面沒有產生彈力B.特殊情況下,兩個物體可以不接觸也能產生相互作用的彈力C.只有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才能產生彈力D.某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伸長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例2.(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所示,一根彈簧,A端固定在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勻速向右水平拉動彈簧B端,使彈簧伸長,下列有關彈簧彈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A.墻面對彈簧的彈力是由于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B.B端受到的拉力大于彈簧彈力C.手受到的彈簧彈力方向水平向右D.墻面受到的彈簧彈力方向水平向右考點2.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方法:分清彈簧的“長度”和“伸長量”彈簧不受拉力時的長度叫作彈簧的原長,一般用l0表示,彈簧受到拉力后的長度一般稱為彈簧的長度,用l表示,則彈簧的伸長量。在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時,探究的是彈簧的伸長量和拉力的關系,一定不能錯誤地研究成彈簧的長度和拉力的關系。例3.(2022·江蘇揚州·中考真題)利用一根長橡皮筋自制簡易測力計,裝置如圖1所示。在制作測力計刻度面板時,小明和小華的方法不同。小明:在回形針上掛6個50g的鉤碼,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等分刻度,畫出的刻度線如圖2所示。小華:在回形針上每次加掛一個50g的鉤碼,分別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畫出相應的刻度線如圖3所示。(1)實際操作后發現兩人的刻線并不完全重合,你認為圖___________的刻度較準確;若采用小明的測力計測力,讀數為2.0N,則測量值___________真實值;(2)小華想在原有刻度基礎上進一步畫出分度值是0.1N的刻線,但未找到10g的鉤碼。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變___________,于是想通過探尋形變與拉力的定量關系進行細分刻度。他測量了每根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L,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拉力F/N 0.5 1.0 1.5 2.0 2.5 3.0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L/cm 1.00 2.20 3.60 5.20 7.00 9.00他在坐標紙上畫出對應的F-L圖像如圖4所示,請你利用圖像信息在圖5中標出2.2N力對應的刻度線;( )(3)小華將鉤碼逐個取下,測量每次指針到零刻線的距離L,畫出拉力逐漸減小過程的F-L圖像,如圖6中圖線②所示,與拉力逐漸增大過程的圖線①不重合。若用此測力計連續不間斷測量兩個大小不等的拉力(小于3N),為使測量準確,請針對此橡皮筋的特性提出操作要求。___________考點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五步一注意”1.前兩步看: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位置;拉:來回拉動彈簧測力計,防止卡殼、摩擦。2.后三步測:所測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并且拉力與彈簧軸線方向應一致;讀:讀數時,視線與刻度板垂直,待指針穩定后再讀數;記:記錄數據要帶單位。3.注意:彈簧測力計讀數時沒有估讀數字。例4.(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重力B.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C.測量前要確認指針和彈簧不被外殼卡住D.所測的力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例5.(2022·四川德陽·中考真題)(1)如圖甲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_cm。(2)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_N。例6.(2022·江西·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圓筒測力計的分度值為______N;此時,該測力計的讀數是______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節 彈力(雙基過關 考點突破)-2022-2023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冊通關講義(人教版)(原卷版).docx 第2節 彈力(雙基過關 考點突破)-2022-2023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冊通關講義(人教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