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學期教學計劃學科________班級_______執教者_______制訂日期____________課 程 整 體 分 析課 程 實 施 目 標 物聯網將人與人的互聯延伸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它的出現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空間,推動著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進一步融合。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后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了信息科技的發展。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物聯網的全面建設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通過對本模塊的學習,學生能認識物聯網,了解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異同,感受物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了解物聯網中數據采集和傳輸的實現方法;能設計并搭建具有數據采集、實時傳輸和簡單控制功能的物聯系統原型,同時理解萬物互聯的含義,認識物聯網中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作用。本冊教科書包括“認識物聯網”“探秘物聯網”“物聯網實踐”三部分內容。教 材 內 容 與 特 點 第一單元在學生對互聯網有較為系統和深入的認識的基礎上,圍繞“通過實例感受萬物互聯的場景,知道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異同,認識到物聯網的普及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這一課標內容要求,遴選了物聯網的認識、物聯網的特征與架構、物聯網在社會與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暢想等內容。 第二單元在學生充分感受物聯網在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應用,對物聯網的概念、特征與架構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圍繞“通過對身邊真實應用場景中物聯網的分析,認識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的基本原理”這一課標內容要求,安排了“感知與識別”“常見的傳感器”“傳感器的應用”“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協議”“物聯系統原型搭建”6課內容,旨在探秘物聯網及物聯網技術,揭示物聯網的內涵與實質。 第三單元圍繞“自覺遵守物聯網實驗的操作規程,會使用實驗設備搭建物聯系統原型,并能通過實驗平臺讀取、發送、接收、匯集和使用數據”“通過簡易物聯系統的設計與搭建,探索物聯網中數據采集、處理、反饋控制等基本功能,體驗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關系”兩條課標內容要求,安排了“物聯網數據的獲取”“物聯網數據的匯集與使用”“物聯網控制與反饋”“物聯系統原型的程序編寫”“物聯系統原型的運行與調試”等內容。學 生 情 況 分 析 心理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七年級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獨立性,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對自己的外貌、性格和能力也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 2.情感變化明顯:七年級學生的情感變化非常明顯,他們開始產生強烈的愛慕之情,同時也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情緒容易波動。 3.自我評價敏感:七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評價和批評,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非常在意,同時也容易產生自卑感。 4.社交能力提高:七年級學生的社交能力開始提高,他們更愿意和同齡人交往,建立友誼和信任,同時也開始意識到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性。 5.學習態度轉變: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開始轉變,他們更加關注學習成績和學科選擇,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形成學習上的群體行為。 學習情況: 上學期,學生學習了計算機網絡、互聯網及其創新應用相關知識,探究互聯網工作原理,學會了使用互聯網工具或平臺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加深了對互聯網及相關新技術本質的認識,增強自覺維護網絡安全與秩序的意識和責任感,提升了數據安全意識。提 高 教 學 質 量 措 施 1、教師多鉆研教材,課前認真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益。 2、精講多練,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討論,變換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當中,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 3、對班級的學生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了解,加強交流,了解潛能生、優異生的家庭、學習的具體情況,盡量排除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4、創設情境,反復練習,及時進行鞏固,使學生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 5、加強困難學生的輔導,課堂中盡量使用層次教學,多給困難學生思考的空間,溝通思想,切實解決潛能生在學習上的困難。 6、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素養,多向身邊的其他老師及師傅學習,豐富自己的底氣,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7、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本事、創新本事的培養,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單 元 教 學 目 標 與 單 元 大概 念單元 教 學 目 標 單元大概念第一單元 1、能梳理物聯網的典型應用,能 理解物聯網的特征和架構。 2.體會物聯網對人們的生活、學 習和工作的影響,了解物聯網和互 聯網的異同。 3.暢想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感受 萬物互聯的場景和價值。 1.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支柱。 2.自主可控技術對保障國家安全(特別是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3.物聯系統設計與應用中需注意安全防范、隱私保護,要有版權意識。 4.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深刻影響,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倫理與安全挑戰。第二單元 1.能歸納物聯網的感知和識別方式,認識常見的傳感器;能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傳感器。 2.能列舉物聯網的通信技術,了解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常用協議。 3.能根據具體情境和需求,設計物聯系統原型并嘗試搭建。 1.數據具有價值,數據的可靠性在很大 程度上受其來源的影響。 2.網絡中數據編碼、傳輸和呈現需要遵 循特定的規則。 3.計算系統可以抽象為輸入、計算和輸 出三個典型環節。 4.物聯系統在互聯網中實現數據采集、 處理和反饋控制等基本功能。第三單元 1.能梳理物聯網中數據的獲取方式,了解物聯網中數據采集、實時傳輸的基本過程,能讀取并處理物聯系統原型中的數據。 2.體驗物聯網的控制與反饋,體會物聯網中控制與反饋的特點和作用,能對物聯系統進行適當的反饋或控制。 3.能從需求出發,設計和搭建物聯系統原型并運行、調試和發布,掌握物聯系統原型設計的一般過程和基本方法。 1.數據具有價值,數據的可靠性在很大 程度上受其來源的影響。 2.萬物互聯的基本原理是物聯網終端通過通信協議實現數據匯集與處理。 3.物聯系統在互聯網中實現數據采集、 處理和反饋控制等基本功能。 4.物聯系統設計與應用中需注意安全防范、隱私保護,要有版權意識。教 學 進 度 安 排周 次 起訖日期 內 容 課時1 2.19-2.25 始學教育 12 2.26-3.33 第1課 互聯網和物聯網 13 3.34-3.10 第2課 走進物聯網 14 3.11-3.17 第3課 物聯網與生活 15 3.18-3.24 第4課 物聯網展望 16 3.25-3.31 第5課 感知與識別 17 4.1-4.7 第6課 常見的傳感器 18 4.8-4.14 第7課 傳感器的應用 19 4.15-4.21 第8課 無線通信技術 110 4.22-4.28 第9課 物聯網協議 111 4.29-5.5 第10課 物聯系統原型搭建 112 5.6-5.12 第11課 物聯網數據的獲取 113 5.13-5.19 第12課 物聯網數據的匯集與使用 114 5.20-5.26 第13課 物聯網控制與反饋 115 5.27-6.2 第14課 物聯系統原型的程序編寫 116 6.3-6.9 第15課 物聯系統原型的運行與調試 117 6.10-6.16 期末復習 118 6.17-6.23 期末考試 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