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新課導入在中國歷史上,唐王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尤其在外交領域,由于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因此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唐朝中外交通知識導航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鑒真東渡日本的情況、玄奘西行等史實。(時空觀念)2.探究唐朝時期對外交流活躍的原因及特點,理解繁榮與開放的關系。(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歷史解釋)3.認識鑒真六次東渡、玄奘西行體現的積極上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從盛唐氣象的開放包容中,感悟中華文明自古以來的博大胸懷,增強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素養目標課標要求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學習任務一:遣唐使和鑒真東渡1.結合教材19頁文本和圖片,講述日本遣唐使的成員、目的、規模、影響。成員: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遣唐使有十多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規模:影響:阿倍仲麻呂《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拓展·探究通過查找史料、上網搜索、回顧影視作品和新聞等過重方式,印證唐文華對日本社會的巨大影響。①制度②經濟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③文化方面④建筑方面⑤社會習俗方面2.觀看《鑒真東渡》視頻,鑒賞郭沫若的詩歌,結合課本正文及相關史事,講述鑒真東渡日本的概況、貢獻及影響。概況:唐朝僧人鑒真先后6次東渡日本,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貢獻: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影響: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義唐風洋溢奈良城——郭沫若學習任務二:唐與新羅的關系結合課本第20頁正文及相關史事,列舉唐與新羅關系的表現。①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者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②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③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④新羅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唐與新羅的交往的表現:崔致遠學習任務三:玄奘西行1.結合課本第21頁正文及相關史事,講述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時間、經過、影響。天竺貞觀年間(唐太宗統治時期)出行:玄奘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四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學習:玄奘研習佛法,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蘭陀寺游學,從為遠近聞名的國學大師。歸國:十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目的地:時間:經歷:影響:①玄奘西行天竺取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②弟子成書《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645年,玄奘攜600多部梵文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等前去迎接。玄奘和弟子一邊忙于宣傳佛法,一邊從事梵文經典的翻譯工作。在19年的時間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譯出75部經、論著作。玄奘取經回長安拓展·探究1.仔細觀察《玄奘西行路線》動態圖,結合教材,討論玄奘西行天竺遇到了哪些困難?……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融解),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陵犯?!╋L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大唐西域記》“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2.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是如何面對重重困難的?鑒真東渡,前后6次,困難重重,但他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終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遙遠,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研習佛法。建構·整合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歷史功績。通過“一送一取”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顯著特征是什么?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經和唐朝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玄奘習性天竺取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歷史功績:顯著特征:雙向交流、兼容并蓄、對外交往比較活躍。2.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①唐朝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教昌盛。②唐朝實行對外開放、兼容并包的政策。③唐朝對以漢文化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高度自信,向外大力宣傳和輸出唐文化,影響亞非乃至世界各國。④對外交通發達。⑤科技文化世界領先。課堂小結民間交往政府交往:遣唐使唐 朝 的 對 外 交 往唐朝兼容并蓄、雙向交流,全面開放,交往活躍。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隨堂訓練1.(2023年郴州中考)某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了“開創科舉取士制度”“文成公主入藏”“開元盛世”“遣唐使”等資料,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2022年北部灣中考)唐朝時,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歷經各種磨難抵達日本,并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與高僧這段曲折經歷相關的史實是( )A.張騫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鑒真東渡3.(2022年廣元)考古學家在一處唐代墓葬發掘中,發現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產自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國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證唐代( )A.文學藝術多姿多彩 B.中外貿易往來頻繁C.社會風氣漸趨保守 D.生產技術領先世界4.(2022年河南)盛唐詩人王維曾寫道:“九天聞闔(聞闔chānghé:宮門)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詩句主要描繪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經濟狀況 C.對外關系 D.社會風氣BDBC5.(2022年湘潭)某同學搜集了玄奘、鑒真、遣唐使、崔致遠等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 )A.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 B.唐朝的民族交往與交融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唐朝發達的科學與技術6.(2022年衡陽)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 )A.諸葛亮《出師表》 B.李斯《泰山石刻》 C.司馬遷《史記》 D.《大唐西域記》7.(2022年云南)唐朝人充滿自信和活力,他們以博大的胸懷學習和吸收著各種外來文化。下列體現這一時代特征的是( )A.鑒真受邀到日本傳授佛法 B.玄奘游學天竺帶回佛經C.白居易的詩關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帶去技術和書籍8.(改編)日本遣唐使來中國的主要目的是( )A.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 B.傳播先進的日本文化 C.加強兩國間的友誼 D.求取佛經教義9.(改編)謝同學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東渡”等關鍵詞。據此可知,她研究的內容是( )A.唐與日本的交流 B.唐與天竺的交往 C.唐與新羅的關系 D.唐與大食的往來10.(改編)唐朝時,出現了由印度傳入的刀豆、由尼婆羅國(今尼泊爾)傳入的菠菜等。這一現象說明唐朝外貿活動頻繁。其中,哪個國家的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A.越南 B.緬甸 C.新羅 D.波斯CDBAAC11.(改編)根據玄奘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玄奘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概況,包含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這說明《大唐西域記》( )A.主要記載了佛學經典 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見證C.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 D.是佛教中國化的史料依據12.(2023沈陽模擬)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留學生之一。他先在長安太學學習,畢業后參加唐朝科舉考試,于開元年間高中進士,歷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曾以大唐使節身份回訪日本。由此可知,當時中國( )A.科舉制度對應試者沒有身份限制 B.科舉考試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國開放與自信的胸襟 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國的文化13.(改編)唐政府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斷吸收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優秀文明成果,歐洲東羅馬的醫術、雜技也傳入中國;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國家也不斷學習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制度等傳回日本。這體現了(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續 B.唐朝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C.古代世界區域文明異彩紛呈 D.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14.(改編)唐朝時,中外交往出現了空前的盛況,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B.唐朝經濟文化世界領先C.唐朝對外政策開放開明 D.唐朝對外交通發達CCDB15.(改編)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頻繁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關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強16.(改編)唐朝時期,東亞其他國家與中國在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物質文明等方面聯成一體,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文化源的中華文化圈。以下促成這一文化圈形成的事件有( )①鑒真東渡 ②日本遣唐使來華 ③玄奘西行 ④新羅效仿唐朝政治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B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個人奔波了一生,去過匈奴,去過西域,他沒有率領過千軍萬馬,卻用自己的一雙腳改變世界。東方的蠶絲、絲織品、鐵器、漆器及鑄鐵、鑿井技術等西傳,西方的良馬、玻璃、寶石以及石榴、苜蓿等物種也傳入東方;分別興起于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帝國之間有了間接的經貿交流。——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二卷》(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兩個帝國”的名稱,說明“用自己的一雙腳改變世界”的含義。(1)西漢、羅馬帝國。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材料二 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更為積極的表現是文化的相互影響……從商貿活動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內向外——隋唐向周邊、由外向內——周邊向隋唐的互動、輻射,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三卷》(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由內向外”方面,列舉兩件隋唐時期文化交流的史實。(2)鑒真東渡、遣唐使來華。(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歸納漢唐時期中外交流的特點。(3)以官方交流為主;交流具有雙向性;中國對外傳播以器物傳播、實體文化(絲綢、瓷器、茶葉、鐵器、冶鐵等)為主;異域民族的藝術與思想深刻影響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唐代對外交往.wmv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課件).pptx 鑒真東渡視頻素材.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