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學習目標】1.分析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和三種建國方案,認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必要性。2.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一、基礎預習 【第一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1)原因: 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2)國情:中國逐漸成為 社會。這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_____________。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1)根源: 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2)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 、 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 和 。(2)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 ;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 。(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成立條件:① 傳入中國② 成為領導力量③ 結合(2)初心和使命:為 、為 。(3)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 ,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2.三種建國方案代表 政治主張 實踐結果第一種 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 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種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第三種 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走向社會主義前景: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結論: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黨成立后創造的首個偉大成就:2.重大意義:(1)推翻了(三座大山)(2)結束了(兩個歷史)(3)廢除了(條約特權)(4)創造了(復興條件)【第二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一)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站起來)1.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 和 。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949—1956)1949—1952年 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1953年12月 明確時間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一個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 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 ,并逐步實現國家對 、對 、對 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1956年底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標志 到 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意義 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確立后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樣,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3.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成就和意義成就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富起來)1.實行改革開放地位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 。時間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目的 ①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 ,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 。 ③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 ,保持和發展黨的 ,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實踐成就(意義)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 顯著改善, 顯著增強, 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三)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強起來)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2017)地位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標志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 和 的矛盾。科學 內涵 ①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 偉大勝利的時代。 ②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 的時代。 ③新時代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 的時代。 ④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 中國夢的時代。 ⑤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 的時代。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就有重大意義。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 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就有重大意義。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成就 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易混辨析】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2.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3.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4.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5.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6.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7.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8.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正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9.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0.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確立后,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11.改革開放要求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 )12.過渡時期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全部完成。(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志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典例訓練】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下列對這一基本國情認識正確的是( )①近代中國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在經濟上是半封建②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獨立,實際上受控于殖民主義③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被資本主義列強直接統治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社會性質不同,主要矛盾就會不同,面臨的任務也就有所差異。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國主義→推翻地主統治B.半殖民地→階級矛盾→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C.半封建→階級矛盾→推翻封建主義→爭取人民解放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義→實現人民幸福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①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②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③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④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兩個根本性的弱點( )①沒有思想引領,不具有先進性 ②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③沒有斗爭精神,不具有革命性 ④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人民經過了一個長期的奮斗歷程。從這個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是( )A.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B.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C.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D.偉大夢想離不開偉大斗爭6.到1956年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這標志著( )A. 我國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 B.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C. 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D. 我國已經完成了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探索7.從北京城往西一百多千米,順著一條奔流的小溪,可以到達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堂上村。1943年,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誕生在這里,并從這里傳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作了修改,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為什么毛澤東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因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 )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 ③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 ④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因為(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②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改革開放③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④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9.改革開放創造了令世界贊嘆的“中國奇跡”。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這表明( )①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②世界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④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黨的十九大報告高舉旗幟、立論定向,把握大勢、總攬全局,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 )A.我國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B.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C.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D.中國“站起來”“強起來”為“富起來”奠定基礎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標志是( D )A.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B.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C.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D.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2.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有( C )①改革開放目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的某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④改革開放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3.閱讀材料,完成作答。(8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一系列變革性實踐”“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出現“變革”這一令人矚目的關鍵詞。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沖破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的思想桎梏,走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路;跟上時代步伐,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堅持"兩個結合",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變革是偉大成就,亦是成功密碼。正是在不斷的變革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和挑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說明“變革是偉大成就,亦是成功密碼”。【背誦清單】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確的選擇2.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框架整理:整理到書上空白處、字體工整、條理清晰、有自己的理解和安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