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立體的畫面》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浮雕的藝術特點和方法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彩泥作為材料,將其加工成立體畫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并用自己雙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用彩泥塑進行浮雕的創作。教學難點:能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來制作。三、教學策略:本課選擇了立體畫面作為教學內容,適合于三年級學生從低年級“平面表現”向高年級“立體表現”過渡期間的身心特點。紙張的立體造型,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接觸,對于如何制作還比較陌生;另一種方法是浮雕,學生對雕塑有一些了解,為制作浮雕具備了條件,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在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作出美觀、有創意的作品。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嘗試發現一一欣賞探究一分析演示一欣賞提升一-聯想創作”幾個教學環節,通過嘗試、探究分析等環節,引導學生學習制作的要點和制作的方法。四教學過程: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嘗試發現 欣賞優秀作業作品。(課前活動) 教師出示一張紙,提問:“誰有辦法把這張平面的紙變成立體的 ”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研究,進行嘗試。 學生展示自己組嘗試的方法。教師小結: 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可以讓平面的畫變成立體的畫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嘗試學習這種有趣的畫。 出示課題 通過嘗試發現,初步了解制作方 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欣賞探究 欣賞感受:教師出示兩個浮雕作品學生欣賞感受其魅力。 提問: 這些作品你見過嗎 你能看出兩個雕塑有什么不同呢 2.探究方法:(1)學生繼續欣賞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雕塑的分類級制作方法。(2)學生探究后交流匯報。(3)教師總結雕塑一般分為圓雕和浮雕兩種。完全立體的雕塑作品叫圓雕,只有一部分雕塑形象凸顯于平面之上的,把這種表現形式稱作為浮雕。(4)欣賞不同材料制作的浮雕作品圖片,研究制作方法。 通過欣賞討論、交流,不但學習方法,同時還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分析演示 1.請幾名學生上前為大家演示幾種紙浮雕的制作方法,教師適當進行點撥、指導。 2.請學生思考:除了紙之外,還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立體畫面 教師出示用彩泥制作的浮雕步聚視頻。 通過學生、教師演示方法,直觀地幫助學習,生學解決難點。欣賞提升 出示浮雕的作品請學生欣賞,說說給你的感受,思考浮雕有什么特點 結合浮雕作品,請學生說說浮雕怎樣制作 師生共同總結出浮雕的制作方法。 通過欣賞作品,說自己的想法,開闊學生思路,同時激發學生創作欲望。聯想創作 1.作業要求 (1)用紙或彩泥等材料,制作出一幅立體畫面。(2) 發揮材料的特點,使作品更有創意。 2.教師巡視指導 明確作業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實踐。展示評價 學生自評、互評作品: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創意及制作方法。 2. 給同學作品提些建議。 培養學生能夠從美術的審美角度評價作品。課后拓展 出示其它材料制作的立體畫面作品,如紐扣、圖釘、錫箔紙等等,讓學生回去后可以嘗試來制作。 開闊學生的視野。板書設計課后總結 本課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節造型表現課。在設計教學中,我一開始 就讓學生自主探究,參與思考制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 立體畫面有了初步的視覺體驗。通過賞析烏珠穆沁的博客雕塑、教學樓樓道的浮雕等,讓學生欣賞浮雕作品的不同表現形式。再讓學生 聯系生活,欣賞現代生活中不同形式的浮雕作品,讓學生知道藝術來 源于生活。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用各種材料制作浮雕作品的方法,我讓學 生欣賞各種作品,讓學生在一個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學習,整個課 堂氣氛活躍,各項教學目標基本達到,重難點基本得以突破。在教學 過程中,學生創作時間充足,制作的作品效果達到理想目的。同時也有 待改進之處:在學生創作時,對于學生的作品創作對象引導欠到位; 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制作的時候用材更大膽一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設計讓所有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的課堂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