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寓言四則(穿井得一人)近日,宋國大街小巷流傳著一則消息:丁式挖井挖出了一個人。此消息一出,國人惴惴不安,紛紛奔走相告,導致舉國上下人心惶惶。因此,特聘你為“宋國偵探”,查找事情的真相,讓宋國恢復往日安寧。【目標引領】1.積累文言字詞:溉汲、居、穿、告、聞、使、若等。(重點)2.通過情節分析,理解文章內容及寓意。(難點)3.聯系現實生活,樹立正確的發言及傳播觀念。(素養)【自主預習】疏通大意,并給短文劃分節奏。原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翻譯句子:家無井而出溉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結合注釋,掌握重點字詞。1、翻譯加點字家無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 )得/一人之使( )求聞/之若此( )不若/無聞也( )2、一詞多義聞之于宋君( )之得一人之使( )有聞而傳之者( )聞聞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 聞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課內探究】一、預習檢測家無井而出溉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家無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 )得/一人之使( )求聞/之若此( )不若/無聞也( )二、還原案件 揭示真相請你嘗試復述案件,還原事情的經過。2、請你揣摩文中人物的說話心理,重現案件始末,與同學分角色扮演。丁氏:“吾穿井得一人。”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國人……宋君……三、文本回顧 探究思想1、假設宋君決定追究這起謠言的責任人,你覺得,誰應該為這起謠言負責?【拓展提升】1、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或聽說過類似情況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請動筆寫一寫。【達標檢測】夔有一足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韓非子》注:夔:是我國見諸記載的最早的音樂家。樂正:古代官名,負責音樂事務地位的官員。為:作;擔任。(1)解釋下面加點詞。①吾聞夔一足,信乎?( ) ②而獨通于聲( )(2)翻譯下面句子。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3)從某一個角度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