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短文二篇答謝中書書陶弘景背景資料了解作者作品,明確主題寫法一、作者作品色,并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456一536),字通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適自得之情。(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本文語言凝練,言簡意賅。全文無一句之思想家。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虛,無一字之冗,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自然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后稱之美。先言“高峰”給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給茅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人以具象。“五色交輝”“猿鳥亂鳴”“沉鱗競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躍”,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交”“亂”“競”幾個八年相”。著有《陶隱居集》。副詞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表露無遺。本二、主題思想及寫作特色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后以長句收束,冊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11以感慨發端,這里的共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巍峨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高峰入云,清流見底。2兩岸石壁,五色交的人。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輝0。①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青林翠竹,四相輝映。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2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時2俱備。曉霧將歇③,猿鳥亂鳴;夕日欲俯察兩種視角,用筆洗練。季都有。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頹,沉鱗5競6躍。3實是欲界⑦之仙都8。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3由靜景轉入動景的描寫。②四時:四季。③歇:消散。④頹:墜落。⑤沉鱗:指水中潛游的魚。1描繪特定時間段的生物活⑥競:爭相,競相。⑦欲界:指人間。⑧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達出蓬勃的生命氣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63·短文二篇·⑨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385一433),他承襲祖父謝玄(343一388)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⑩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評析:作者借秀美的山川景色,傳達了自已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熱愛自然、長伴林泉的志趣。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背景資料了解作者作品,明確主題寫法一、作者作品而又自有風格,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蘇軾(1037-1101),字子二、主題思想及寫作特色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本文記敘了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好友張懷八他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民,兩人一同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散步的情景。級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短短八十余字,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賞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在藝術表現方面本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見“月色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入戶”則“欣然起行”,歡喜之情,溢于言表。“念一派,對后世影響巨大,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無與為樂者”“遂”“尋”等顯露出作者微妙變化其書法能自創新意,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的思想感情。結尾更是用“閑人”表達了作者在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其畫師從文與可逆境中的曠達和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與堅守。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元豐六年①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時月光入戶,欣然起行。念2照進門里,(十分美好,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①元豐六年:公元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②念:考慮,想到。③張懷民亦未寢,作者正欲入睡,忽見“月色入懷民: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戶”。如此良夜,如此月光,相與④步于中庭⑤。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于是“欣庭下如積水空明6,水中然起行”。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6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