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背景資料了解作者作品,明確主題寫法。作者作品張養浩見本書第230頁。文天祥見本書第228頁。王磐(約1470一1530),字鴻漸,號西樓,高夏完淳(1631一1647),字存古,號小隱,詩郵(今屬江蘇)人,明代散曲家。他工詩能畫,人,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精通音律。他的散曲清俊秀美,語言幽默,其雄,英勇就義時,年僅17歲。他的詩歌悲壯雄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渾,剛健有力,充滿愛國熱情。悲慘的現實生活。南安軍0文天祥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①軍:經過梅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我的征衣濕透。宋代行1流露出詩人被俘后的難政區劃名,與府、過沮喪之情。州、監同屬于路。評析:這兩句點明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此處是因梅嶺而說2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將到梅花,借以和“風雨”對照,顯示了作者在行程中心情的沉重。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出嶺同誰出?歸鄉如此歸!①全非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卻身為俘囚。國之痛。(廣安市中考)評析: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兩個“出”字和兩個“歸”字重復對照,更使得聲情激蕩起來。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2級下冊夢中行采薇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一時落入敵手。評析:這兩句對仗工整,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感情和自信心,表明了宋朝人斗爭到底的決心。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2。「②采薇:周在家鄉餓死是我的愿望,夢里在首陽山頭采薇。武王代紂滅商,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陽山,采薇而食,后來餓死。薇,一種野菜。借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在首評析:最后兩句表明自己的態度:決心仿效伯夷、叔齊餓死殉陽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達國,誓不投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了詩人誓死報國的決心。232·課外古詩詞誦讀·別云間夏完淳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0.1「①南冠:三年來為抗清兵顛沛四方,今日兵敗被俘成階下囚。《左傳·1“羈旅”一詞將詩人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成公九年》載,楚國人鍾儀被俘,仍戴著“南冠”斗爭生活做了高度簡潔的概(楚國的冠)。后世遂以“南冠”為俘虜的代稱。括,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評析:在撫今追昔的深沉慨嘆中回憶三年來的抗清歷程。(鎮江市中考)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風光無限的山河在流淚,誰還說天地之間無比寬廣。評析:表達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悲憤之情。已知泉路2近,欲別故鄉難。「②泉路:地下。已知我即將面對死亡,難舍生我養我的故鄉。指陰間。評析: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毅魄歸來日,靈旗④空際看。22詩人魂歸人間,是為了看等到我英魂歸來的那一天,我要高舉戰旗讓它在空中飄揚。戰旗在空中飄揚,以此表達③毅魄:英魂。④靈旗:戰旗。古代出壯志未酬的悲憤。(鎮江市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中考)評析:感情由悲而壯,顯示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驪山四顧,阿房一炬①,當時奢在驪山上放眼四顧,阿房宮已經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奢華都變做了土九年級下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2,水縈紆③。①一炬:侈靡現在在哪里?只有稀疏的荒草,回環曲折的水流。一把火。相傳公元前206年,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毀阿]至今遺恨房宮。②蕭疏:稀疏。③縈紆(yū):回環曲折。」朝代更替的遺恨,這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規律性概括,指出封建統治就如眼前煙霧繚繞的樹林。列國的周、齊、秦、漢和楚這些國家,贏者無論輸贏都逃脫不了滅亡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的命運。了的,都變成了灰燼;輸了的,也都變成了灰燼。23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