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背景資料了解作者作品,明確主題寫法作者作品辛棄疾見本書第175頁。蘇軾見本書第64頁。納蘭性德(1655一1685),原名納蘭成德,陳與義(1090一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字容若,清代詞人。詞作以小令見長,清新自陽(今屬河南)人,南宋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然,直抒胸臆,風格接近李煜。詞集有《側帽有《簡齋集》《無住詞》。集》《飲水詞》。定風波蘇軾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三月七日,沙湖①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②,同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大雨,有人帶雨具先走了,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③遂晴,故的人都感到狼狽不堪,唯獨我不覺得。不久,天就放晴了,因此,我作此詞。「①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里處。②雨具先去:作了這首詞。有人帶雨具先走了。③已而:不久,過一會兒。評析:小序交代當時的情景和作詞的原因。寫詞人在雨中瀟灑徐行,不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④且懼困難,表現了他順應自不要去聽那穿林打葉的瀟瀟風雨聲,何妨一邊高聲吟詠,一邊然、樂觀曠達的心態。(孝感徐行。竹杖芒鞋⑤輕勝馬,市中考)年緩步而行。手執一根竹杖,腳穿一雙草鞋,比騎著一匹快馬還要輕松,回首向來蕭瑟處誰怕?一蓑⑥煙雨任平生。冊誰怕這點兒風雨呢?只要披一襲蓑衣,任憑一生風雨,我也不在意。④吟嘯:高聲吟詠。⑤芒鞋:草鞋。⑥蓑:蓑衣,一種用蓑草編成的防雨衣。評析:冒雨漫步,抒寫徐行的心情。作者從大自然微妙的一瞬獲料峭⑦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得頓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微寒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山頭的斜陽平常,人生的榮辱得失又何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⑧處,歸足掛齒?卻在迎接我。回頭望望方才遭遇風雨的地方,也是雨過天晴,回200。課外古詩詞誦讀·去,也無風雨也無晴。「⑦料峭:形容微寒。⑧蕭瑟:去吧,人生無所謂風雨和晴天。指風雨吹打樹木的聲音。評析:酒醒天晴,心境曠達,超然灑脫。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憶昔午橋①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溝,流月②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①午憶昔午橋橋上飲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橋:在洛陽城南十里。②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溝水悄悄地消逝。」評析:上片憶舊,表現出作者充滿閑情逸致的生活情趣。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以“憶”字開篇,描繪出一幅晴3。古今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閑登小閣看新多少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實地反映了出來。事,漁唱起三更④。「③新晴:新雨初晴。④漁唱事跡,都成為漁歌在夜半響起。起三更:漁歌在夜半響起。評析:下片感懷,表達了作者寂寞悲涼的心情。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課文全析全面解析課文,漫畫圖解重點九年級下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1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仿佛一面銅鏡重新磨過。1月到中秋,仿佛一面剛剛把酒問姮娥①:被白發,欺人磨過的銅鏡。月輪轉動,暗(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白發日增,這不是故意欺負人,又示著時光流逝。奈何?①姮(hng)娥:即嫦姮:不要誤寫作“嫦”。是什么?娥,傳說中月宮的仙女。」評析: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20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