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課標要求】1.結合對復雜事物的把握,體會辯證思維的特征;理解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2.聯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3.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考點1 把握辯證分合一、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形而上學思維的含義,如果完全切斷事物及其各個部分、各種性質之間的________,就不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如果認為事物是________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________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________,就是形而上學思維。2.動態性特征。(1)原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________,就必須以________的方式去思考認識對象。(2)含義。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________。(3)作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________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事物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事物內部矛盾的________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我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________。3.辯證思維的發展歷程。辯證思維的發展和人們對辯證思維的研究經歷了一個由自發走向自覺的過程。(1)古代人以________的辯證思維方式把握世界的整體發展和矛盾運動。(2)隨著近代________的產生和發展,人們開始自覺地、系統地研究辯證思維,但這時的研究大多帶有唯心主義的性質。(3)在總結人類最新科學成果、批判地繼承以往辯證思維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別是________的辯證法的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________的辯證思維學說。(4)隨著社會實踐和現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研究復雜大系統的________的興起與發展,辯證思維學說得以進一步豐富和深化。4.辯證思維的特征:(1)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①含義: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________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________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②作用:a.能夠科學地處理________之間的關系;b.能夠科學地處理________之間的關系。(2)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①含義:就是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用________的觀點看問題。②作用:a.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________過程。b.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________。5.辯證思維的發展歷程:從自發到自覺古代 以________把握世界的整體發展和矛盾運動近代 ①人們開始________、________研究辯證思維,這時的研究大多帶有唯心主義性質; ②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創立了科學形態的________學說現代 隨著________的興起與發展,辯證思維學說得以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二、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1.綜合:(1)綜合的含義: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2)必要性: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必須把通過分析得到的對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_____起來,這就需要運用_______方法。(3)綜合的具體方法:不同的認識領域,有著不同的認識目的和綜合范圍。①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____________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____________。②科學研究中的綜合,是為了從整體上把握____________的性質和規律。(4)綜合法的優點和局限性:①____________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綜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____________上。②但任何一次綜合的結果都只是對認識對象____________的認識,只是對現實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將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辯證地統一起來,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認識對象。2.怎樣正確地進行辯證的分析和綜合(1)要準確地理解分析和綜合的辯證關系,在對_______的認識指導下進行分析。(2)分析和綜合必須是______的和______的。3.分析的含義: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_________、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__________,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4.分析與綜合的區別和聯系:區別 分析與綜合是____________卻____________的兩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從事物整體走向部分的認識,綜合是從事物部分走向整體的認識聯系 分析是綜合的____________,綜合是分析的____________。 分析為綜合做____________,而綜合的結果又____________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 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____________的關系5.分析的方法(1)辯證唯物主義闡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有利于人們在實踐中抓住__________,認清__________。這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2)分析方法的種類①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__________或某種成分的分析,主要解決“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②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__________的分析。③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決研究對象“__________”的問題。④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確定引起某一現象發生或變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決研究對象“_____”的問題。考點2理解質量互變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1.連續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飛躍性的關系:(1)區別:①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_________,是事物發展中的_________過程。②間斷性是指事物在_________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_________,是漸進性過程的_________,或連續性的_________。這個過程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_________。(2)聯系:①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_________又相互包含的。②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_________,都在走向自己的_________,即_________與間斷性。③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_________,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_________漸進性與連續性。2.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任何事物都是(1)________的統一體(2)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________固有的規定性。(3)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________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__________方式。3.正如量變與質變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一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________、連續性與________也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________________。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________________。4.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__________、漸進性與飛躍性、__________的關系。5.質量互變規律內容:(1)量變是質變的_________。(2)質變是量變的_________,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_________開辟道路。(3)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_________的。(4)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_________。二、把握適度原則1.掌握適度原則之“得當”:(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__________。(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__________的原則。(3)適當就是幅度“__________”,而不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__________”,不犯__________的錯誤。2.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________的狀態。適度思維是“________”而處之的思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___的消極的思維方式。3.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1)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__________。4.度與關節點:(1)度的含義: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__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__________的量的限度。(2)度的意義:①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②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__________的轉化。(3)關節點: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__________,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__________。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__________,是引起__________的節點。5.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________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________,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________。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________是引起質變的節點。考點3推動認識發展一、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辯證關系;(1)對立:①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存在;②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_________,實現對自身的否定。(2)統一: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_________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_________。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_________,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_________”。2.辯證的否定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________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________、舊矛盾________的否定。沒有對這一整體、統一體的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________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________,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3.辯證的否定。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________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________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________的辯證法。4.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內涵:(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_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_________的方面。(2)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的_________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_________的方面。5.肯定與否定辯證關系的要求。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________的思維方式,犯________的錯誤。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1.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1)上升的起點:①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_________,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②它能以“_________”的形式,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把這個“_________”擴展開來,就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對象。(2)橋梁:①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_________。②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③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_________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_________。(3)終點:思維從最一般的_________的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_________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_________。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思維抽象:(1)思維抽象的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_________,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_________的思維活動。(2)思維抽象的目的和內容:①實踐的_________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②抽象,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_________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_________。(3)具體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4)局限性: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_________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_________。認識不能停留在_________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_________。3.肯定與否定的含義。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________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4.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________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________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________。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________。5.肯定與否定的統一。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又是統一的。肯定中包含________。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________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________。否定中包含________。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________。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________”。【考點速記答案】考點1一、1. 聯系 一成不變 固定不變 方法論2.(1) 過程 動態(2) 變化發展 矛盾運動 未來(3) 科學 對立統一規律 獨立性3.(1)樸素(2)科學(3)黑格爾 科學形態(4)系統科學4.(1) 全面 豐富性與多樣性 整體 “此”與“彼” 整體與部分(2)變化發展 矛盾運動 發生、發展 規律5.樸素的辯證思維方式 自覺地 系統地 辯證思維 系統科學二、1.(1)聯結 統一(2) 組合 綜合(3) 物質世界 規律 具體研究對象(4) 整體性 聯系 相對完整 分析 綜合2.(1)整體(2) 客觀 全面3.各個部分若干階段4.方向相反 相輔相成 基礎 先導 準備 指導 對立統一5.(1)重點問題 事物性質(2) 某種性質 “有多少” 有什么作用 為什么考點2一、1.(1)它自身 漸進性 質 飛躍 中斷 間斷 新事物(2) 區別 破壞 反面 飛躍性 積累 包含著2.(1)質與量(2)內部(3) 數量 排列組合3.飛躍性 間斷性 飛躍性與間斷性 漸進性與連續性4.量變與質變 連續性與間斷性5.(1)必要前提(2)必然結果量變(3)辯證(4)相互轉化二、1.(1)過猶不及(2)適當程度(3)得當 分寸 極端化2.最佳 得中 折中主義3.(1) 運動范圍 變化幅度(2)破裂4.(1) 度 穩定性(2) 結合 規定 質(3) 關節點或臨界點 幅度 極限 質變5.度 量 臨界點 幅度 極限考點3:一、1.(1)性質 自身 根本性質(2) 自我否定 自我更新 全盤否定 辯證的否定2.肯定與否定 整體 統一性 合理 改造3.肯定階段 較高 發展4.(1) 自身存在 自身(2) 滅亡 他事物5.極端 形而上學二、1.(1)概念 胚芽 胚芽(2)矛盾焦點 發展 橋梁(3)抽象規定 多樣性 終點2.(1)本質規定 共性(2)需要 質 共性(3)分離 提純 簡略化 理想化(4)零散的、片面的 本質和規律 思維抽象 思維具體3.存在 滅亡4. 理性 整體 科學概念 起點5.否定 自我否定 自我更新 肯定 規定性 辯證的否定【易混易錯】對辯證思維存在認識誤區1.不能認為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動態性、獨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評析】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2.不能認為分離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評析】提純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提純是抽象思維的關鍵環節。3.不能認為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是感性上升為理性,并在理性層次上進一步上升的兩個獨立階段。【評析】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是理性認識層次上升的階段。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例1】(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畫好一幅植物博物畫,不僅需要精湛的繪畫技藝,還需要長時間的細致觀察,將所繪植物最鮮明的物種特征表現出來,植物博物畫的創作( )A.以逆向思維消除了物與畫之間的差別B.是在思維具體中復制了植物直觀的整體表象C.通過超前思維展現了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D.體現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辯證統一【答案】D【詳解】A:逆向思維是反向求索,是與原來的思路相反的思路,材料沒有體現,A不符合題意。B:思維具體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感性具體是對事物的直觀的整體表象,B說法錯誤。C:超前思維是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思維形態,材料沒有體現,C不符合題意。D:畫好一幅植物博物畫,需要長時間的細致觀察,運用形象思維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還要將所繪植物最鮮明的物種特征表現出來,運用抽象思維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質和規律,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例2】(2022·山東·統考高考真題)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故①錯誤。②④:習近平通過對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實踐的總結和對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說明了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故②④符合題意。③:選項本身的表述有誤,不能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只能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排除③。故本題選C。【例3】(2023·全國·模擬預測)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作出了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萬工程”)的戰略決策,在浙江近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為龍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年來,浙江持之以恒實施“千萬工程”,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千萬工程”建設中蘊含的辯證思維是( )①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認識研究對象 ②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在綜合的基礎上對考察對象的各要素進行分析 ④在實踐中實現了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升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主要解決“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在浙江近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為龍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①正確。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漸進性過程中的中斷。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堅持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②正確。③:要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在綜合指導下進行分析,③錯誤。④:從思維抽象上升為思維具體是認識的升華過程,④錯誤。故本題選A。【拓展延伸】1.整體性與動態性的關系整體性 動態性區別 依據 任何認識對象都是由它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 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求 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意義 ①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此”與“彼”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對立雙方經過中間環節而相互過渡。②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與部分因為有了對方才能夠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整體有層次之分 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事物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特點 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 以動態的方式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聯系 客觀事物既是普遍聯系的,又是變化發展的。整體性是包含動態性的整體性,動態性是在整體性基礎上的變化發展,二者是有機統一的2.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分析 綜合區別 原因 為了認識事物的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需要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要素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 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必須把通過分析得到的對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內涵 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地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 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方法 ①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 ②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③功能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 ④因果分析是確定引起某一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原因的分析; ⑤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 ②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特點 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其優點是精確;如果局限在問題的“點”上,容易流于片面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綜合的結果只是對認識對象的相對完整的認識,只是對現實原型的近似描述聯系 ①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 ②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 ③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3.質量互變規律的內容及要求內容 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要求 把握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把握適 度原則 依據: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要求:①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②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反對折中主義;③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從而改變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4.肯定與否定的關系比較 肯定 否定含義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關系 對立 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統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陷入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5.比較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辯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否定的動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進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與肯定的關系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與肯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聯系發展的關系 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否定是發展的中斷6.認識發展的歷程比較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內容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原因 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它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 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環節 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 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維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 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 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 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 ①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 ②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結果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 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