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課標要求】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重點難點】重點: 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難點: 民法的六項基本原則。【教學內容】一、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法(1)含義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 和 。(2)我國的主要民事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規范了各類 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事法律關系(1)含義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 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 和 。①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A.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根據其年齡和智力狀態,分為 、 和 。B.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合法成立時起到終止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拓展: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三種類型:①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16周歲以上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 、債權關系的客體是 、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是 、人身關系的客體是 。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 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3.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 共同發揮作用,做到 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我國民法不僅體現 ,而且注重將 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3)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 的主要內容。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含義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 和司法機關審理 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民法規定一系列基本原則的目的旨在確保各成員 、 ,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3.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 ,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 。【知識結構】【參考答案】一、1.(1) 人身關系 、 財產關系 (2) 第一部 、 民事主體2.(1) 民法(2) 主體、客體和內容①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②物、行為、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識、人身利益。③相互對立、 相互聯系(1) 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 (2) 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民事活動 、民事案件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3.法律地位 、 自愿原則 、公平原則 、誠信原則 、公序良俗 、 生態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