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溫故知新: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什么、基本內容和地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基本 內容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作用和職能1.性質、作用: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2.職能: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二、自主學習:(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P59至P60)1.我國民族的特點、表現2. 我國的結構形式(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P60-P63)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義、前提和基礎2. 新型民族關系及形成原因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含義、原因或意義)4.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作用、要求(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P63-P65)1.我國的宗教情況2.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三、體系構建:四、互動探究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8年來,全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大美新疆,譜寫下了許多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動人故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普通職工尤良英,捐資治病、授技扶貧,十余年如一日幫助皮山縣農民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一家;從和田到烏魯木齊,跨越1400公里,來自不同行業的各族干部群眾上演了一場生命至上、血脈相連、大愛無疆的生死接力,幫助“斷臂男孩”順利完成手術。同時,自治區大力培養愛國宗教人士隊伍,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樹立正信、抵御極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對口支援新疆的重大決策部署,密切了新疆與援疆省市之間的溝通聯系、交往交流,進一步增強了“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的信心。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新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原因。五、典型習題1.江西對口援疆二十多年來,始終以“能挑千斤重,不擔九百九”的支持力度,“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潤澤溫度,“贛新一家親,共筑同心圓”的情感厚度,助推阿克陶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各族群眾生活持續改善、民心凝聚持續加深,走出了一條落實中央要求、緊貼當地實際、富有江西特色的援疆新路子。對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有利于( )A.擴大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民主權利 B.縮小民族差距,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C.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同步富裕 D.保障自治區人民群眾依法行使自治權2.近年來,我國宗教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專辟 “宗教工作”一章;國務院修訂出臺《宗教事務條例》,國家宗教事務局制定一系列配套規章;20余個省區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務條例修訂或制定工作。由此可見,我國( )①逐步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為引導群眾信教創造有利條件②加快推進政治與宗教融合,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③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領域的治理水平④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宗教朝著中國化方向發展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3.下側漫畫體現了( )A.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我國堅持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原則C.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D.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4.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落實這一要求,需要( )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 ②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民族交往交融③推動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④統一各民族的文化,系牢民族團結紐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六、易錯易混: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2.我國宗教政策的基本內容包括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4.我國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與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并不沖突。5.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6.我國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以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法院為自治機關。7.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自治權,這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七、模擬訓練:1.2023年10月,來自巴基斯坦、智利等22個國家近30名媒體人士赴西藏參觀采訪。他們走進西嘎門巴村合作社,體驗藏紙的制作過程;到藏式農村小院,與村民互動交流;前往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傳佛教的新發展;赴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考察西藏的15年免費教育……一路采訪報道,向世界講述一個真實的西藏。他們的報道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 )①西藏人民群眾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權利②西藏人民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③在西藏各種宗教活動都不會受到任何限制與約束④西藏社會穩定得益于正在形成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在脫貧攻堅的8年間,我國始終把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實施精準方略一以貫之地予以傾斜支持。中央財政在民族八省區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近3000億元,同時在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為打贏民族地區的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保障。上述做法的原因是( )①我國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沒有少數民族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振興③精準扶貧、政策傾斜是解決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關鍵④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要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支持內蒙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這體現了( )①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②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證③民族團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12月,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彌(勒)蒙(自)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該鐵路沿線有哈尼族、彝族、苗族、瑤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居住,山區面積占紅河州面積的85%,少數民族人口占58%,隨著鐵路的開通運營,沿線各族人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少數民族地區將進一步加快發展,鄉村振興將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將繁榮穩定。該鐵路的開通( )①為實現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提供了新契機②賦予了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的經濟發展自治權③能進一步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④是貫徹和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生動實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202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整體謀劃,科學發展,通過對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社會方面實施諸多惠民措施,截至到2023年底,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諸多惠民措施的實施是基于( )①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能切實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利益③正視民族發展的差距,形成了平等團結民主和諧的民族關系④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增進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為了規范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行為,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管理,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了《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這表明,在我國( )①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②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③宗教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④國家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互動探究】探究: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保障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新疆取得發展的根本保證。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信教群眾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④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使疆各族人民像勠力同心、團結奮斗,共同建設大美新疆。【典型習題】1.B【詳解】①: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①錯誤。②:江西對口援疆,助推阿克陶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各族群眾生活持續改善,有利于不斷縮小民族差距,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正確。③:對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共同富裕,“同步富裕”表述錯誤,③排除。④:材料主要強調對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未體現“自治區人民群眾依法行使自治權”,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D【詳解】③:近年來,我國宗教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專辟 “宗教工作”一章,表明我國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領域的治理水平,③正確。④:近年來,我國宗教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20余個省區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務條例修訂或制定工作可見,我國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宗教朝著中國化方向發展,④正確。①: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材料強調我國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未體現提升宗教治理能力,①排除。②:我國堅持政教分離,而不是加快推進政治與宗教融合,②錯誤。故本題選D。3.D【詳解】D:漫畫中倡導宗教界人士學習宗教事務條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體現了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正確。ABC:漫畫沒有體現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宗教與教育相分離以及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ABC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4.A【詳解】①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促進民族交往交融。①②符合題意。③: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已經形成了,③錯誤。④: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特色,要保持不能統一,④錯誤。故本題選A。【判斷題】1.正確【詳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該區域內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該判斷正確。2.錯誤【詳解】應該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非“社會主義”相適應,故原觀點錯誤。3.正確【詳解】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障。4.正確【詳解】本題考查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我國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時堅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動,二者并不沖突,相反堅持依法管理宗教活動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題中觀點正確。5.正確【詳解】本題考查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依法管理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故題中觀點正確。6.錯誤【詳解】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為自治機關。故題中觀點錯誤。【點睛】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鄉,民族鄉是民族區域自治的一種補充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指的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機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及黨委等。7.錯誤【詳解】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知識。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故本題說法錯誤。8.正確【詳解】本題屬于判斷類題目。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故該判斷正確。參考答案:1.A【詳解】①:走進西嘎門巴村合作社,體驗藏紙的制作過程;赴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考察西藏的15年免費教育;這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眾平等地享有文化、教育等權利,①符合題意。②:前往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了解藏傳佛教的新發展,這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西藏人民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②符合題意。③: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與約束,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表述錯誤。④: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形成,而不是正在形成,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A。2.C【詳解】①:題干設問國家重視民族地區的繁榮復興的原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與題干不構成因果聯系,故①不選。②:材料中指出國家重視民族地區的發展,堅持實施重點傾斜政策助力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這是因為沒有少數民族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振興,故②正確。③:解決民族地區貧困問題的關鍵在于激發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內生動力,精準扶貧、政策傾斜很重要,但這不是關鍵,故③不選。④:國家重視每個民族的繁榮發展,助力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因為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故④正確。故本題選C。3.B【詳解】①:國家推動內蒙占高質量發展,體現了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①符合題意。③:支持內蒙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體現了民族團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③符合題意。②:材料未涉及黨的領導,②與題意不符。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排除。故本題選B。4.C【詳解】①:材料主要反映了彌(勒)蒙(自)高鐵的開通運營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帶來積極作用,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沒有直接關系,且建國后我國已實現民族平等,①排除。②:我國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從少數民族的實際出發,通過法律賦予民族自治地方而非少數民族地區一定的經濟建設自治權,②排除。③④: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彌(勒)蒙(自)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都帶來積極作用,這是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生動實踐,也有利于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B【詳解】①④:青海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整體謀劃,科學發展,通過對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社會方面實施諸多惠民措施,截至到2023年底,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這是因為諸多惠民措施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增進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①④符合題意。②:要考慮少數民族的利益訴求的合理性、合法性,而不是一味地保護,②錯誤。③:在我國,早已經形成了平等團結民主和諧的民族關系,③錯誤。故本題選B。6.A【詳解】①:我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了《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這表明,在我國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正確。②: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材料體現的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②不符合題意。③:為了規范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行為,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管理,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國制定了《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這表明,在我國宗教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③正確。④:國家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④錯誤。故本題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