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章 電與磁第1節 磁現象(第2課時)教學目標一、物理觀念1.知道什么是磁場。2.知道磁感線可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3.認識地磁場。二、科學思維1.通過觀察靠近磁體的小磁針偏轉,推理得出磁體周圍的物質給了小磁針力的作用,體會轉換法的應用。2.通過實驗現象,構建出磁感線這一物理模型。3.根據問題推理得出地球上存在磁場,得出地磁場的概念。三、科學探究通過實驗,利用轉換法認識磁場的存在,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實驗,觀察各種磁體的磁場分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四、科學態度與責任了解我國古代對地磁場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有探索自然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狀況。教學難點認識磁場的存在,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教具準備條形磁體、蹄形磁體、鐵屑、玻璃板、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實驗導入:將磁體放在磁針附近,磁針發生了偏轉,沒有物體接觸到磁針,為什么磁針會發生偏轉呢?由此疑問,導入新課。新課講授探究點一:磁場活動1:對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幾個問題進行類比:用手撥動小磁針,小磁針為什么會轉動?用嘴吹小磁針,小磁針為什么會轉動?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得出小磁針受到了力的作用。繼續提出問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磁體和磁針沒有接觸,怎么會有力的作用呢?學生推測得出磁場周圍存在某種物質。歸納總結:說明磁體與磁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物質使磁體之間發生了的作用,這種物質就叫做磁場。活動2:經過類比分析,鞏固磁場的概念。風吹樹,使得樹擺動,樹的擺動也證明了風的存在。磁體吸引小磁針,使得小磁針偏轉,小磁針偏轉也證明了磁場的存在。歸納總結:實際物體和場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形式。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通過它對小磁針的作用來反映,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轉換法。活動3:實驗:在一根條形磁體外面包上一塊布,如何判斷條形磁體的N極?用小磁針來探測一下;接著重復撥動小磁針,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學生動手實驗,可以通過小磁針的偏轉判斷磁極,重復撥動小磁針,小磁針的方向不發生改變。就此現象小組之間討論、交流,闡明觀點。歸納總結:小磁針的指向不變說明其受力方向不變,說明磁場是有一定的方向的,物理學上將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場方向。活動4: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想知道磁場周圍各點的磁場方向,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得出可以在磁體周圍放上更多的小磁針。動手進行實驗并觀察。歸納總結:磁場周圍的磁場方向不一樣。活動5:提出問題:如何得出每一處的磁場的方向。進行演示實驗:把玻璃板放在條形磁鐵上,再在玻璃板上均勻的撒上鐵屑,然后輕輕的敲擊玻璃,觀察鐵屑的變化情況。歸納總結:會觀察到鐵屑有規律的排成一條條的曲線。活動6:將一些小磁針放在鐵屑排列的曲線上,觀察小磁針的指向。學生之間討論、交流。發現小磁針的N極指向一致,沿著曲線方向。歸納總結:根據小磁針在磁場中的排列情況,用一些帶箭頭的曲線畫出來,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場,這樣的曲線叫做磁感線。活動7:出示課件,展示磁體的磁感線。小組之間交流討論分析磁感線會存在哪些特點?歸納總結:(1)磁感線只是假想的曲線,是幫助我們描述磁場而模擬出的(模型法),實際并不存在;(2)磁感線是一些閉合的曲線(外部:N→S;內部:S→N極)(3)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弱;(4)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5)磁感線是封閉曲線,它不會相交。(因為任意一點的磁場方向都是唯一的)。例題訓練:見課件。探究點二:地磁場活動1:將多個磁體懸掛起來,會發現磁體所指示方向一致,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呢?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得出這些磁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說明他們的附近都存在磁場。出示地球的磁場分布圖。讓學生分析地球的磁場與什么磁體類似。歸納總結:地球周圍存在著的磁場,叫做地磁場。地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類似活動2:課件展示圖片。提出問題:地磁場的南北極與地球上的南北極有什么聯系?學生自學并進行交流。展示沈括與其著作《夢溪筆談》的相關記載。歸納總結:(1)地磁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2)地理的兩極與地磁的兩極并不完全重合,而是有一定的偏角。這一現象是宋代學者沈括最早發現的。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第2課時 磁場教學反思在本節的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兩個難點:第一是場的概念,這是由于磁場看不見,摸不著,而又客觀存在,對初中學生不能深講,對這個問題,教師只有通過實驗、比喻讓學生領會。第二,磁感線是學生遇到的又一難點,難在磁感線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以及磁感線的分布情況。這節課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關鍵是做好三個演示實驗。即(1)通過演示磁針在磁體周圍受到磁力的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說明磁體周圍和非磁體周圍的不同,使學生知道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2)通過演示磁體周圍的若干磁針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極都有各自新的指向,使學生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3)通過演示細鐵屑在磁場作用下有規則的排列,從而引入磁感線,使學生知道,仿照細鐵屑在磁體周圍有規則排列的圖樣而畫出的有方向的曲線,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極在磁場中各點所受磁力的方向。這三個實驗作為三個層次,是學生頭腦中初步建立磁場分布的物理圖景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