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課件 35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課件 35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七下 §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聲音產生的原理;
2、了解聲音傳播的方式、途徑;
3、了解影響聲速的因素;
3、利用聲波反射原理進行簡單距離計算。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 產生的。說話時, 在振動;樹葉沙沙響, 在振動;琴聲瑟瑟, 在振動。
2、 的物體叫做聲源。 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知識點2、聲音的傳播
1、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但不能在 中傳播。
2、聲音的傳播需要 。 可作為聲音傳播的介質。
3、月球上沒有 ,宇航員們面對面大喊也聽不見聲音,他們只能通過 進行交流。
4、聲音在空氣中是以 的方式向遠處傳播的。振動面的不斷振動,空氣中就形成 的波,向遠處傳播。
知識點3、聲音傳播的快慢
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下,傳播的 是不同的。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最 ,在固體中傳播最 。
2、聲音的傳播速度 有關,在 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 米,氣溫每升高 1℃ , 每秒傳播的距離約增加 。
二、例題講解
例題1、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在鐵軌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慢
D.在空氣中聲音的速度與光的速度相同
例題2、太空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而在飛船艙內卻可以直接對話,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聲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
C. 用通訊設備對話更方便 D. 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
例題3、“東方之星”客輪在長江水域監利段發生翻沉,客輪倒扣在江面上。為了盡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隊員用鐵錘敲擊露出水面的船體并將耳朵貼在船體上聽。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敲擊船體是為了使鐵錘振動發聲 B. 敲擊船體是利用聲向被困者傳遞能量
C. 貼在船體上聽是為了聽到求救的超聲波信號 D. 貼在船體上聽是利用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例題4、聲音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認識聲音,科學興趣活動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對聲音進行了探究。
實驗一:圖甲,逐漸抽去鐘罩內氣體,聽到鈴聲越來越小。
實驗二:圖乙,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觀察燭焰左右晃動。
(1)以上二個實驗中,實驗一表明   。
(2)實驗二表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   的形式向遠處傳播的,聲音具有   。
例題5、教室的窗玻璃是雙層的。課間,同學在窗外敲玻璃時,小明感覺雙層玻璃與單層玻璃的振動情況不一樣。于是他想探究“受敲擊時,雙層玻璃和單層玻璃的振動強弱情況”。為此,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單層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側,把橡膠球懸掛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側(如圖);② ▲ ,放手后讓其敲擊玻璃板,玻璃球被彈開,記下玻璃球被彈出的距離。共做10次;③換成雙層玻璃板重復上述實驗。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
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cm 單層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雙層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步驟②中小明為了使橡膠球每次撞擊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樣的,他的操作應該是 ;
(2)請完善表格中的“▲”處內容:  ?。?br/>(3)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   來反映的;
(4)小明根據上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實驗結論,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   玻璃(單層/雙層)。
三、隨堂練習:
1、關于聲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回聲的傳播速度小于原聲的傳播速度 B.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C.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D. 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不同
2、將一只小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接通電路,可清楚地聽到鈴聲.若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將會發生的現象是( )
A. 電鈴逐漸停止振動 B. 聽到的鈴聲越來越響
C. 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弱 D. 聽到的鈴聲保持不變
(第2題圖) (第3題圖) (第4題圖)
3、如圖所示,將懸掛的乒乓球輕輕接觸正在發音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彈開;聲音消失,乒乓球便會停止運動,此現象表明聲音( )
A. 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 可以通過固體傳播 C. 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 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4、如圖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擊鼓時,會看到碎紙屑在鼓面上不斷地跳動,在此實驗中,小紙片的作用是( )
A. 使鼓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 把鼓面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C. 使鼓的振動時間延長 D. 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5、一百米決賽時運動員和終點計時員判斷比賽開始的信號分別是(  )
A.聽到槍聲,聽到槍聲 B.看到白煙,看到白煙 C.聽到槍聲,看到白煙 D.看到白煙,聽到槍聲
6、下表中列出了聲音在各物質中的傳播速度,寫出兩條不同的信息.
空氣( 15℃) 340 蒸餾水(25℃ ) 1 497
空氣(25℃ ) 346 銅棒 3 750
軟 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鋁棒 5 000
蒸餾水(15℃ ) 1 494 鐵棒 5 200
信息一: ;
信息二: ;
7、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圖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  。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她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小明、小華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②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乙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    (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四、課后鞏固:
1、在月球上,兩個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進行交流,這是因為( ?。?br/>A.月球上太冷 B.月球上沒有空氣 C.宇航員不適應月球 D.月球上太嘈雜
2、下列各項中,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
A.雨滴打在窗戶上的“嗒嗒”聲 B.聽到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
C.將要上鉤的魚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 D.人在小溪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3、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錘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可以說明( ?。?br/>A.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聲音傳播不需要介質
C.聲音傳播不需要時間 D.物體不振動也可產生聲音
(第3題圖) (第4題圖) (第5題圖)
4、如圖所示,在一個透明玻璃鐘罩內放一個會閃光的音樂賀卡,在賀卡閃光、播放音樂時,抽出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此時(  )
A.看到閃光,聽不到音樂 B.看不到閃光,聽不到音樂
C.看不到閃光,聽到音樂 D.看到閃光,聽到音樂
5、如圖是公園中的“傳聲筒”,管子是空心且兩側開口,當一人在話筒管路一側發聲時,另一側的人能夠聽到傳輸的聲音。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 B.聽到的聲音是靠金屬管傳來的
C.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出去 D.傳聲筒的原理和聽診器相似
6、事物總是在變與不變中相統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氣壓改變時,空氣的密度一定不變 B.溫度改變時,玻璃的導電性會發生變化
C.位置改變時,物體的質量一定不變 D.介質改變時,聲的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
7、如圖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聲音的實驗。把兩個紙杯底部用細棉線連接起來,固定其中一個紙杯,在紙杯口處蒙上膠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鏡。拉緊棉線,將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小明對另一紙杯說話(不接觸紙杯),會看到墻上反射的光點在晃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點的晃動是由于激光筆晃動引起的 B.該實驗說明固體和氣體都能傳遞聲音
C.兩個紙杯間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空氣實現的 D.在月球上做該實驗也能看到光點的晃動
(第7題圖) (第8題圖)
8、有一種叫做“魚洗”的銅制容器。“ 魚洗”內盛水,當用手搓動兩側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動,同時還能聽到“滋滋”的聲音,當手停止搓動后,仍能看見這種現象。發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br/>A.人的聽覺發生了“延長” B.聲音仍在傳播,故帶動水的運動
C.“魚洗”周圍的空氣仍在振動 D.“魚洗”仍在振動
9、下表列出了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密度以及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br/>物質種類 空氣 氧氣 鋁 鐵 鉛
物質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聲音傳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減小
C.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小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10、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而人耳能分清先后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秒,據此,要聽到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  )
A.大于34米 B.小于34米 C.大于17米 D.小于17米
11、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分別為5200米/秒、1500米/秒、340米秒,人耳能分辨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長18米的鐵管裝滿水。將你的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請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能聽到的敲擊聲的次數是( ?。?br/>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2、在探究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否與空氣溫度有關的實驗中,科學家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
(1)由表中數據可知,空氣溫度越高,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
空氣溫度(℃) ﹣30 15 20 25 100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米/秒) 313 340 344 346 386
(2)如果利用回聲測高山與我們的距離,那么站在同一地點發出聲音后到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夏天
比冬天   (填“長”或“短”)。
13、某興趣小組在綠色的透明空雪碧瓶中充入白色的煙,分別利用“煙”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甲同學用手電筒的光線從雪碧瓶穿過,就能清晰看到光的傳播路徑(如圖甲)。這是利用光遇到空氣
中小的固體顆粒發生   ,使光進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
(2)乙同學點燃一支蠟燭,把瓶口對準蠟燭的火焰,并保持適當的距離,拍動瓶底,可以看見“煙圈”
一個一個的“射出”,并能吹動火焰 (如圖乙),實驗現象表明聲音在空氣中以   形式向遠處傳播。
14、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閱讀下表回答問題:
介質 聲速v (米/秒) 介質 聲速v (米/秒)
空氣(0℃) 331 蒸餾水(25℃) 1497
空氣(15℃) 340 鋁(25℃) 5000
空氣(25℃) 346 鐵(25℃) 5200
煤油(25℃) 1324 銅(25℃) 3750
(1)指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有的規律:   (寫出一條即可) 。
(2)某測量員在空氣溫度是15℃的環境中利用回聲測距離:他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
1.00秒鐘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0秒鐘再次聽到回聲?;芈暅y距是利用了聲波的   。已知聲速為340米/秒,則兩峭壁間的距離為    。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
1、物體的振動 聲帶 樹葉 弦 2、正在發聲 固體、液體和氣體
知識點2、聲音的傳播
1、固體、氣體和液體 真空 2、介質 固體、氣體和液體
3、空氣 無線電設施(電磁波) 4、 波 疏密相間
知識點3、聲音傳播的快慢
1、 快慢 慢 快 2、 溫度 340米 0.6米
二、例題講解:
例題1、A
解析: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正確;B、真空不能傳聲;故B錯誤;C、聲音在鐵軌(固體)中比在空氣(氣體)中傳播得快;故C錯誤;D、在空氣中聲音的速度比光的速度慢得多;故D錯誤;故A符合題意。
例題2、B
解析:由于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要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而在飛船艙內有人造空氣環境,所以可以直接對話。故 B符合題意。
例題3、 D
解析:用鐵錘敲擊船體是為了使船體振動發出聲音,A說法錯誤;敲擊船體是利用聲向被困者傳遞信息,B說法錯誤;貼在船體上聽是為了聽到求救者發出的微弱聲音,人耳聽不到超聲波信號,C說法錯誤;貼在船體上聽是利用固體的傳聲效果比氣體的好,D說法正確。故D符合題意。
例題4、(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波;能量
解析:(1)根據甲圖可知,當不斷抽出真空罩中的氣體時,真空罩中鬧鐘的聲音越來越小,則推斷出:如果沒有空氣,那么聲音就無法傳播,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實驗二表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波的形式向遠處傳播的。根據蠟燭火焰晃動可知,聲音具有能量。
例題5、(1)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 (2)平均值
(3)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4)雙層
解析:(1)橡膠球從高處下落,勢能轉化為動能,要使撞擊的力度相同,勢能要相同,所以可從同一高度處靜止釋放。據此可知他的操作是: 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2)實驗中進行了多次測量,這是減小實驗誤差的一種方法,所以 表格中的“▲”處內容 是:平均值;(3)由實驗的原理可知, 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 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來反映的;(4)表格數據反映出,雙層玻璃理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小,說明同樣力度撞擊時雙層玻璃振動幅度小,聲音響度就小。 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 雙層玻璃。
三、隨堂練習:
1、D 2、 3、A 4、B 5、C
6、(1)同種物質,溫度越高傳聲越快 (2)同樣的溫度,氣體傳聲速度最慢,固體傳聲速度最快
(3)不同物質,相同溫度時傳聲速度一般也不同
7、(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紙屑(3)小;①
四、課后鞏固:
1、B 2、C 3、A 4、A 5、B 6、A 7、B 8、D 9、C
10、C 11、A 12、(1)越大 (2)短 13、(1)反射 (2)聲波
14、(1)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或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等,合理即可)
(2)反射;425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5張PPT)
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2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聲音產生的原理,了解聲音傳播的方式、途徑;
了解影響聲速的因素;利用聲波反射原理進行簡單距離計算;
科學思維:通過類比水波的方法建立聲波模型,認識聲音是疏
密相間的波傳播;能利用聲音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探究實踐:通過小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出聲音的產生原理和
傳播的條件;鍛煉初步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合作
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知識回顧
1、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對菜肴講究色、香、味俱佳。人們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主要參與的感覺為 (   )
A.熱覺、味覺、痛覺 B.聽覺、觸覺、冷覺
C.視覺、嗅覺、味覺 D.觸覺、聽覺、味覺
2、小明感冒了,他感覺吃飯不香,對香氣的反應也沒有健康時敏感了,這是因為(  )
A.產生了嗅覺疲勞
B.嗅覺細胞收集到的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
C.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D.感冒影響了嗅覺細胞對氣味的感覺
C
D
新知導入
“眼睛把人帶進了世界,耳朵把世界帶給了人。
聽!
樹葉沙沙,鳥鳴啾啾;流水潺潺,琴聲瑟瑟……天籟之聲給人以享受。
那么,各種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又是如何傳播的?為什么不同的聲音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活動:
你觀察過生活中的這些發聲現象嗎?
1)一根鋼尺,試著使它發出聲音。
2)將手指輕輕放在喉嚨發聲處,講話時聲帶在振動嗎?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會振動而產生聲音?
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
一根鋼尺的一端放在桌面上,使其伸出桌面一定長度,用手撥動伸出桌面的一端時,尺的這一端抖動起來,就會發出聲音。
說話時聲帶在振動發出聲音。
嘴唇啜動也會發出聲音,……。
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新知講解
一、聲音的產生
1、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聲音是物體振動時產生的;
如,拉動琴弦時,琴發出聲音;使水流動時,水發出聲音;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聲音。
(2)發聲時物體都在振動;
如,說話時,聲帶在振動;樹葉沙沙響,樹葉在振動;琴聲瑟瑟,弦在振動。
(3)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新知講解
2、聲源: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如,正在唱歌的收音機、潺潺流動的水、凜冽的北風、奔駛的列車,吹響的喇叭等。
(2)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聲源。
固體、液體和氣體振動時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敲擊音叉而發聲
(點擊圖片播放)
討論交流
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來發生的。
活動:
(1)敲擊桌子聽聲音:
①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緊貼在另一張桌面上傾聽,能聽到敲擊聲嗎?此聲音是由什么物體傳播的?
②接著將兩張桌子拉開,使中間出現一小段縫隙,再輕敲桌面,另一張桌面上的耳朵還能聽到聲音嗎?這說明了什么?
能聽到聲音,這聲音是被敲擊的桌子振動發出的,并且通過桌子(固體)傳播過來的。
雖也能聽到聲音,但聲音較弱。
說明只有兩張桌子緊挨著時聲音通過桌子傳遞過來,拉開一段距離時,中間空氣(氣體)也能傳播聲音,但傳播效果不如固體好。
活動:
(2)將兩塊鐵塊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擊,你能聽到撞擊聲嗎?此聲音是由什么物體傳播的?
解釋一下,釣魚時,為什么附近岸上的人不能大聲說話。
能聽到撞擊聲,此聲音是由水(液體)和空氣(氣體)傳播到人的耳朵的。
岸上的大聲說話時,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和水傳播到水里,魚受到驚嚇而逃走了。
新知講解
二、聲音的傳播
1、介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2、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傳播聲音。
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常用介質。
空氣是最常見的傳播聲音的介質,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它使人們能夠聽到各種奇妙的聲音。
4、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如,月球上宇航員不能面對面直接對話而要借助無線電設備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介質)來傳播聲音。
活動:
(1)在兩個紙杯底各鉆一個小孔,將一根長棉繩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杯底的小孔,再將繩端繞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膠帶紙將火柴粘在杯底上,這樣,一個“土電話”就制成了。
(2)兩個同學各拿一個紙杯,相隔一定距離站立,使棉繩剛好拉緊。當一個同學對著紙杯講話時,另一個同學將紙杯罩在耳朵上,這時能聽到同學的說話聲音嗎?
制作土電話
能聽到聲音,這個聲音沿著線傳遞過來了。
視頻:
空氣是聲音的傳播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點擊圖片播放)
該實驗中運用到的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推理法等。
討論交流
我們在觀看科幻電影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
這種場景不合理。因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模擬動態
活動:
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個軟木塞。然后用鉛筆不斷輕觸水面,水面上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傳播。水槽中的軟木塞會怎樣運動?
用筆點擊水面后,由于筆的上下振動,引起水面的振動,水面出現波紋,而且波紋從中心向四周傳播出去,引起遠處的木塞浮動。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動,并不向遠處移動開去。
活動:
2)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觀察燭焰的搖晃情況。
(點擊圖片播放)
揚聲器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空氣發生疏密變化,產生波動,波不斷地向遠處傳播,引起火焰晃動。
比較分析
與水波的傳播相似,聲音在空氣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遠處傳播的。
類比法
新知講解
當喇叭的振動面向外側運動時,壓縮鄰近的空氣,使這部分空氣變密;當喇叭的振動面向內側運動時,這部分空氣變疏。振動面的不斷振動,空氣中就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向遠處傳播。
喇叭響起,火焰就跳舞的原因:
新知講解
三、聲波
1、聲波
聲音以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這個波叫聲波。
(1)發聲體的振動通過聲波的形式在不同介質中傳播。
(2)聲波借助各種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
(3)傳播過程只是能量的傳遞過程,而不發生質量的
(4)聲波是疏密相間波。
2、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科學家用聲波來探測海水深度、超聲波洗眼鏡、B超診斷病情等。
拓展閱讀:
聲 吶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種裝置。
科學家用聲吶來探測海水深度
新知講解
四、聲音的傳播
1、聲速:
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2、不同的介質中,聲速是不同的。其中固體中聲速最大,氣體中聲速最小。
新知講解
3、影響聲速的主要因素:介質和溫度。
(1)相同溫度下,聲速與介質的密度有關:
介質的密度越大,聲速就越快。
(2)相同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如,在 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
氣溫每升高 1℃ , 每秒傳播的距離約增加
0.6米。
思考討論
1) 對著山崖高聲喊叫,我們會聽到什么?查閱資料,嘗試解釋原因。
2) 如何估測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對著山崖高聲喊叫,我們會聽到回聲。
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可以在操場上測量,利用看到發令槍產生的煙霧和聽到槍聲之間的時間差,來測量聲速。
例如:發令人在百米外(適當加大更好)開槍,計時人手持兩塊跑表:看見發令槍的煙霧啟動一塊,聽到槍聲再啟動一塊.然后同時停止兩塊表,觀察時間差t,若光速忽略則V聲=100/t。
注意:回聲到達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兩者分開。人離障礙物的距離至少要 17 米。
課堂練習
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傳播聲音
C. 振動的物體一定會發出聲音
D. 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
D
課堂練習
2、以下幾個實驗現象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鈴聲明顯減弱
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
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
D.相比正常情況,耳朵貼在桌子上,敲擊桌子能聽到更大的聲音
C
課堂練習
3、一輛停在山崖前某處的汽車某時刻鳴笛后,經過1.2 s聽到了回聲,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則汽車中的人距山崖的距離約為( )
A. 408 m B. 170 m
C. 204 m D. 340 m
C
課堂練習
4、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C. 聲音是一種波,它具有能量
D. “禁鳴喇叭”,是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
課堂練習
5、如圖是學習聲現象時做過的四個實驗,下列正確的是( ?。?br/>A.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乙實驗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響度越大
C.丙實驗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D.丁實驗說明聲波不能傳遞能量
A
課堂練習
6、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是直徑為10cm
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
(1)【實驗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
此實驗不能說明____(填字母編號)。
A.聲音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由振動產生
C
(2)實驗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實驗2】
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
根據實驗2的現象,可以得出結論是
   。
放大實驗現象
聲音的輕重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聲音越輕
課堂總結
1、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發聲的物體肯定在振動;正在發聲腔的物體就是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固體、液體或氣體作為介質,真空中聲音無法傳播;
3、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向四周傳播的;聲波是一種疏密相間的波。
4、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及介質均有關,介質密度大、溫度高,則聲速大。
5、聲音可以反射形成回聲,回聲可使聲音增強,回聲應用廣泛。
板書設計
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物體的振動;
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
2、聲音的傳播
傳播介質:固體、液體或氣體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聲音的傳播形式:聲波
聲波:反射→回聲
4、影響聲速的因素:溫度、介質
相同溫度下,V固>V液>V氣
t=15℃時, V聲=340m/s,溫度每上升1℃,速度增加0.6m/s。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2.3耳和聽覺”。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七下科學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設計
課題 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2節,是初中階段物理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基礎入門階段,對學生后續學習很重要,因此拉近物理與生活的關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 本節內容主要是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兩個中心環節,本節課中可通過大量有趣小實驗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及收集相關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動手能力得到鍛煉,體驗到科學來源生活,服務于生活實際。本節課擬用1課時完成教學。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聲音產生的原理;了解聲音傳播的方式、途徑;了解影響聲速的因素;利用聲波反射原理進行簡單距離計算; 科學思維:通過類比水波的方法建立聲波模型,認識聲音是疏密相間的波傳播;能利用聲音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探究實踐: 通過小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出聲音的產生原理和傳播的條件;鍛煉初步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態度責任: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難點 聲音的傳播要依賴于介質;影響聲速的因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知識鞏固:1、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對菜肴講究色、香、味俱佳。人們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主要參與的感覺為 (   ) A.熱覺、味覺、痛覺 B.聽覺、觸覺、冷覺 C.視覺、嗅覺、味覺 D.觸覺、聽覺、味覺 2、小明感冒了,他感覺吃飯不香,對香氣的反應也沒有健康時敏感了,這是因為(  ) A.產生了嗅覺疲勞 B.嗅覺細胞收集到的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 C.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D.感冒影響了嗅覺細胞對氣味的感覺過渡:“眼睛把人帶進了世界,耳朵把世界帶給了人。 聽! 樹葉沙沙,鳥鳴啾啾;流水潺潺,琴聲瑟瑟……天籟之聲給人以享受。 那么,各種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又是如何傳播的?為什么不同的聲音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活動:你觀察過生活中的這些發聲現象嗎? 1)一根鋼尺,試著使它發出聲音。 2)將手指輕輕放在喉嚨發聲處,講話時聲帶在振動嗎?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會振動而產生聲音? 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 [共同特征:物體振動時發出了聲音]歸納總結: 一、聲音的產生 1、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聲音是物體振動時產生的; 如,拉動琴弦時,琴發出聲音;使水流動時,水發出聲音;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聲音。 (2)發聲時物體都在振動;如,說話時,聲帶在振動;樹葉沙沙響,樹葉在振動;琴聲瑟瑟,弦在振動。 (3)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源: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如,正在唱歌的收音機、潺潺流動的水、凜冽的北風、奔駛的列車,吹響的喇叭等。 (2)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聲源。 固體、液體和氣體振動時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視頻:驗證音叉振動發出聲音討論交流: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蟬是靠腹部發聲器官的振動發聲的]活動:(1)敲桌子聽聲音:①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緊貼在另一張桌面上傾聽,能聽到敲擊聲嗎?此聲音是由什么物體傳播的? ②接著將兩張桌子拉開,使中間出現一小段縫隙,再輕敲桌面,另一張桌面上的耳朵還能聽到聲音嗎?這說明了什么? (2)將兩塊鐵塊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擊,你能聽到撞擊聲嗎?此聲音是由什么物體傳播的? 解釋一下,釣魚時,為什么附近岸上的人不能大聲說話。 二、聲音的傳播 1、介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2、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傳播聲音。 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常用介質。 空氣是最常見的傳播聲音的介質,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它使人們能夠聽到各種奇妙的聲音。 4、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如,月球上宇航員不能面對面直接對話而要借助無線電設備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介質)來傳播聲音。 活動:制作土電話視頻:真空不能聲討論交流:我們在觀看科幻電影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活動: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個軟木塞。然后用鉛筆不斷輕觸水面,水面上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傳播。水槽中的軟木塞會怎樣運動? 2)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觀察燭焰的搖晃情況。分析:喇叭響起,火焰就跳舞的原因:三、聲波 1、聲波 聲音以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這個波叫聲波。 (1)發聲體的振動通過聲波的形式在不同介質中傳播。 (2)聲波借助各種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 (3)傳播過程只是能量的傳遞過程,而不發生質量的 (4)聲波是疏密相間波。 2、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科學家用聲波來探測海水深度、超聲波洗眼鏡、B超診斷病情等。 拓展閱讀:聲吶四、聲音的傳播 1、聲速: 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2、不同的介質中,聲速是不同的。其中固體中聲速最大,氣體中聲速最小。 3、影響聲速的主要因素:介質和溫度。 (1)相同溫度下,聲速與介質的密度有關:介質的密度越大,聲速就越快。 (2)相同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如,在 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氣溫每升高 1℃ , 每秒傳播的距離約增加0.6米。 思考討論:1) 對著山崖高聲喊叫,我們會聽到什么?查閱資料,嘗試解釋原因。2) 如何估測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自比較歸納出聲音的產生的原理是物體的振動通過小實驗來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介質,該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制作土電話活動,既可鞏固內化所學,還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和動手探究的興趣采用類比法獲取聲波的知識通過閱讀等方法獲取相關聲速的知識討論過程也是內化知識的一個途徑
課堂練習 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傳播聲音 C. 振動的物體一定會發出聲音 D. 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2、以下幾個實驗現象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C?。?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鈴聲明顯減弱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D.相比正常情況,耳朵貼在桌子上,敲擊桌子能聽到更大的聲音3、一輛停在山崖前某處的汽車某時刻鳴笛后,經過1.2 s聽到了回聲,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則汽車中的人距山崖的距離約為( C ) A. 170 m B. 408 m C. 204 m D. 340 m 4、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 A.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C. 聲音是一種波,它具有能量 D. “禁鳴喇叭”是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5、如圖所示是學習聲現象時做過的四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乙實驗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響度越大 C.丙實驗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D.丁實驗說明聲波不能傳遞能量 6、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是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 (1)【實驗1】 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 此實驗不能說明____(填字母編號)。 A.聲音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由振動產生(2)實驗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實驗2】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 根據實驗2的現象,可以得出結論是   。 [參考:(1)C (2)放大實驗現象(3)聲音的輕重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聲音越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1、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發聲的物體肯定在振動;正在發聲腔的物體就是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固體、液體或氣體作為介質,真空中聲音無法傳播; 3、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向四周傳播的;聲波是一種疏密相間的波。 4、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及介質均有關,介質密度大、溫度高,則聲速大。 5、聲音可以反射形成回聲,回聲可使聲音增強,回聲應用廣泛。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桦南县| 灵璧县| 枝江市| 娱乐| 太湖县| 东平县| 扬州市| 通山县| 盖州市| 巴林左旗| 大城县| 镇坪县| 英山县| 平定县| 济南市| 乐东| 济南市| 从化市| 开阳县| 彰化市| 怀柔区| 浮山县| 平顺县| 和硕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化州市| 岳阳县| 潍坊市| 余干县| 泊头市| 大悟县| 玉屏| 峡江县| 昌黎县| 建宁县| 漯河市| 武隆县| 五华县| 张家界市|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