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導學案:第5單元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2課時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導學案:第5單元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2課時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單元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2課時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二 酶的特性
1.舉例說出酶的特性。
2.說出酶促反應的原理。
3.通過實驗說明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課程重點:1.舉例說明酶的特性;2.通過實驗說明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課程難點: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理解和掌握酶的特性,可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入手,如體溫升高影響人體消化及其他代謝活動,說明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胃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質等,說明酶具有專一性;唾液淀粉酶進入胃后活性喪失,不能再水解淀粉,說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等等。特別注意實驗中如何分組、如何設立單一變量、如何選擇顯色試劑、如何通過顏色反應等方法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的正確結論。
  一、酶的特性
與一般催化劑相比,酶具有以下特性:
1.高效性
一般而言,酶催化反應的速率比非催化反應的速率高108~1020倍,比其他無機催化劑催化反應的速率高① 107~1013 倍。
2.專一性
每一種酶只能催化② 一種 或③ 一類 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例如,二肽酶可以催化任何兩個氨基酸組成的④ 二肽 的水解反應,但是不能催化多肽的水解。
3.溫和性
由于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所以凡是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因素,如強酸、強堿、高溫、重金屬鹽、X射線、紫外線等,都能使酶的⑤ 空間結構 遭到破壞,導致酶完全失去活性而不可恢復。所以,酶一般要求⑥ 比較溫和 的條件,比如常溫、常壓、接近中性的酸堿度等。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1.溫度與酶活性
每種酶只能在⑦ 一定限度 的溫度范圍內起作用。酶表現最大活性時的溫度叫作酶的⑧ 最適溫度 。低于最適溫度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活性也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酶的催化效率為⑨ 接近于零 ,但是此時酶的活性⑩ 仍保留 。溫度恢復到最適時,酶的活性逐步增加直至 最大 。高于最適溫度時,隨著溫度的上升,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升高到一定限度時會因為變性而 失去活性 。此時即使再恢復到最適溫度,酶的活性 無法恢復 。
2.pH與酶活性
每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圍內起作用。酶表現最大活性時的pH叫作酶的 最適pH 。稍高或稍低于最適pH,酶的活性都會降低;偏離最適pH越遠,酶活性就 越低 。過酸或過堿時酶本身會因為變性而 失去活性 ,即使再恢復到最適pH,酶的活性 也無法恢復 。
3.底物濃度與酶促反應速率
在底物(反應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的增加而 加快 。
1.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最主要是因為(  )。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酶的種類具有多樣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
D.酶的空間結構具有穩定性
【解析】酶的專一性能保證在細胞這個很小的空間內,每時每刻進行著各種不同的化學反應。
【答案】C
2.關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錯誤的是(  )。
A.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
B.化學反應前后,酶的化學性質和數量不變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溫度和酸堿度影響
D.一旦離開活細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解析】酶既可以在細胞內起作用,也可以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
【答案】D
3.(2013年海南高考)關于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酶的最適溫度可能相同
B.隨著溫度降低,酶促反應的活化能下降
C.酶活性最高時的溫度不適合該酶的保存
D.高溫下酶失活是酶空間結構破壞的結果
【解析】本題考查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A項,不同酶的最適溫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正確。B項,活化能是指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與溫度無關,故錯誤。C項,酶應保存在低溫環境下,酶活性較高時不適合酶的保存,故正確。D項,高溫、強酸、強堿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變性失活,故正確。
【答案】B
4.研究表明,一分子過氧化氫酶能在1分鐘內使5×105個過氧化氫分子分解成氧氣和水,相當于Fe3+催化效率的109倍,但是對糖的水解卻不起作用,這個事實說明酶具有(  )。
A.多樣性、穩定性     B.高效性、多樣性
C.高效性、專一性 D.高效性、穩定性
【解析】一分子過氧化氫酶相當于Fe3+催化效率的109倍,說明酶具有高效性;對糖的水解卻不起作用,說明酶具有專一性。
【答案】C
5.下列關于的酶特性的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
B.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酶的濃度
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時,自變量是溫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過酸、過堿、中性三組
【解析】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底物種類或酶的種類;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因酶的最適pH不一定是中性,故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在由過酸到過堿之間,按一定的梯度設置多組實驗進行對照。
【答案】C
知識點一:酶的專一性解讀
1.若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作為實驗組,蔗糖水解酶水解淀粉作為對照組,請將下表中有關實驗現象補充完整。
項目 檢驗試劑 檢驗原理 現象 原因
實驗組 碘液 淀粉遇碘變藍色
對照組 碘液
  答案:
項目 檢驗試劑 檢驗原理 現象 原因
實驗組 碘液 淀粉遇碘變藍色 不變藍色 淀粉被水解
對照組 碘液 變藍色 存在淀粉
  2.除用碘液檢驗淀粉的存在外,還可用什么試劑檢驗淀粉是否被水解了 各有什么現象出現
答案:除用碘液檢驗淀粉的存在外,還可用斐林試劑檢驗淀粉是否被水解了。實驗現象:實驗組水浴加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對照組無磚紅色沉淀出現。
知識總結
驗證酶的專一性實驗,可利用同一種酶在適宜條件下對不同底物的水解情況,或同一種底物用不同的酶水解的情況進行,通過顏色反應來判斷水解反應是否發生
了。若證明淀粉是否被水解,可用碘液鑒定,變藍色則可說明淀粉仍存在,沒有被水解;也可用斐林試劑鑒定,若出現磚紅色沉淀,則可說明淀粉被水解了,產生了可溶性還原糖。
例1 下圖表示酶的有關實驗:取甲、乙、丙三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往甲、乙試管中注入3 mL淀粉糊,往丙試管中注入3 mL蔗糖溶液。然后在甲、丙試管中各注入2 mL新鮮的小麥淀粉酶濾液,在乙試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蕩這三支試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往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入1滴碘液,在35 ℃水浴中保溫5 min,甲、乙試管都變藍
B.三支試管內各物質的量要求相同,是為了排除物質用量的不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C.35 ℃是小麥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
D.該實驗不可以用斐林試劑檢驗顏色變化
【解析】A選項中,甲試管中的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丙試管中不存在淀粉,所以只有乙試管中的溶液變藍色;該實驗只在一種溫度條件下進行,所以不能說明35 ℃是小麥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該實驗可以用斐林試劑檢驗顏色變化,其中甲試管會出現磚紅色沉淀。
【答案】B
  技巧歸納
解此題需分析淀粉酶的專一性。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形成麥芽糖(可溶性還原糖),這也是實驗原理之一。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可溶性還原糖與斐林試劑水浴共熱產生磚紅色沉淀,也屬于實驗的原理。
知識點二:溫度、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探究及與酶促反應速率有關的曲線
1.若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淀粉酶對淀粉的水解效果,則實驗中的自變量是什么 無關變量是什么 實驗結果(因變量)可用底物分解速度或底物存留量作觀察指標,但通常是將什么現象作為觀察指標的
答案:自變量:不同的溫度設置。無關變量:酶的濃度和用量、淀粉的用量、碘液的用量、反應時間等。通常在反應后的各試管中滴加碘液,觀察各試管中液體是否變藍以及藍色深淺。
2.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應將淀粉酶與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何處理 該實驗是否適宜選用斐林試劑來檢驗淀粉的存在 為什么
答案:應將同一溫度下的淀粉酶與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該實驗不適宜選用斐林試劑來檢驗淀粉的存在,因為使用斐林試劑需進行水浴加熱,改變了原來設置好的溫度,實驗結果不準確。
3.低溫條件下,酶仍保留催化活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低溫雖然使酶的活性明顯降低,但酶的空間結構沒有遭到破壞并保持穩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復,酶適于低溫下保存。
4.若探究不同pH條件下淀粉酶對淀粉的水解效果,則實驗中的自變量是什么 該實驗是否適宜選用斐林試劑來檢驗淀粉的存在 為什么
答案:自變量:不同的pH設置。該實驗也不適宜選用斐林試劑來檢驗淀粉的存在,因為酸性或堿性條件會影響斐林試劑的使用效果。
5.下圖表示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請畫出pH、酶濃度、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
答案:見下圖。
(在底物足量情況下)
知識總結
該知識點注意兩方面:一是讀溫度、pH對酶促反應速率關系的曲線時,一定要注意分段敘述自變量(溫度或pH)與因變量(酶促反應速率)的關系;二是實驗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如探究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時,各組分別在事先設置好的不同溫度條件下實驗,當需檢測淀粉是否被水解時,注意不能改變各組實驗的溫
度,此時可用碘液檢測,而不宜使用斐林試劑,因為使用斐林試劑會改變原實驗組的溫度。另外,酶的濃度和底物的濃度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反應物濃度一定時,在一定范圍內反應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當反應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反應物的濃度的增加而加快。
例2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的設計思路如下表所示,請回答:
步驟 試管
1 1' 2 2' 3 3'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加入新鮮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提供環境溫度 60 ℃的水 沸水 冰塊
時間 5 min
將淀粉酶溶液倒入相同溫 度的淀粉溶液中,保溫5 min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滴入碘液 1滴
現象 ① ② ③
  (1)實驗現象分別是:①      ;②      ;③      。
  (2)若直接將淀粉溶液和相應的新鮮淀粉酶溶液混合一段時間后再設置不同的溫度條件,對實驗結果有影響嗎       。
  【解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所以設計實驗時,應將淀粉溶液和相應的新鮮淀粉酶溶液置于相同的某溫度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再混合,這樣才能確保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前三步的順序不能改變,這是實驗成功的關鍵。淀粉酶在沸水中喪失活性,在冰水中的活性基本為0,所以試管2、3中的淀粉基本上不會被水解,碘液會變藍色。
【答案】(1)①不變藍色 ②變藍色 ③變藍色 (2)有影響
  技巧歸納
酶發揮催化效應需要適宜的條件,如適宜的溫度、適宜的pH等,這些條件可以由體內細胞提供,也可以人為
地為酶提供體外的催化條件;當酶存在的環境變得不適合酶催化化學反應,則酶的活性會降低,甚至喪失活性。酶一旦喪失活性,無論怎樣將條件變回酶的最適宜條件,酶的活性都不會恢復,如上圖,底物的量與溫度變化關系曲線體現了這一點。
1.右圖表示溫度和酶的關系,此曲線不能說明的是(  )。
A.在B點之前,酶的活性與溫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B.當溫度達到B點時酶的活性最高
C.A點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點時,酶的活性也很低,當溫度降低時,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解析】酶的催化反應具有最適溫度,即B點。在B點之前,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增高;在B點之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降低,以至于到達C點后,因溫度過高,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酶的活性將不再恢復。
【答案】D
2.(2014年西安高一檢測)下圖表示某種酶在不同處理條件(a、b、c)下催化某反應時,生成物的量和反應時間的關系,則處理條件不可能是(  )。
A.溫度不同      B.pH不同
C.酶量不同 D.反應底物的量不同
【解析】某種酶催化某個反應,酶的量不同以及酶的活性不同,會影響反應速率,但不會影響反應平衡,而反應物的量不同,最終會影響生成物的量。
【答案】D
3.下圖中縱坐標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橫坐標表示pH,將腸淀粉酶(最適pH約為8)溶液的pH由1.8調至12,能正確描述其催化活性變化的是(  )。
【解析】當pH為1.8時,腸淀粉酶已失活,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酶一直沒有活性。
【答案】C
4.下圖曲線Ⅰ、Ⅱ分別表示H2O2在Fe3+和過氧化氫酶催化下生成H2O和O2所需能量E的變化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Fe3+催化該過程所需活化能為a-d
B.過氧化氫酶催化該過程所需活化能為b-c
C.若僅增加H2O2的量,則圖中曲線的原有形狀均發生改變
D.若Ⅱ為最適酶促條件下的催化曲線,改變反應體系的pH,b將向下移動
【解析】過氧化氫酶催化該過程所需活化能為b-c。
【答案】B
5.根據酶的特性分析下列酶與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式圖解,回答問題:
(1)上述圖解反映了酶的催化作用的    性。
(2)從上圖分析,酶應是      ,原因是         ,被催化的底物是      。
【解析】考查了酶的專一性,酶反應前后性質不變,而底物發生了變化,但一定的酶只能催化一定物質的分解。
【答案】(1)專一 (2)A、D 反應前后性質不變 b2
                                                    
                                                      
                                                      
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應的過程。在下列體外溫度條件下,采集到的血液凝固最快的是(  )。
A.0 ℃   B.15 ℃   C.25 ℃   D.35 ℃
【解析】血液凝固的快慢取決于相關酶的催化活性的高低。35 ℃ 最接近酶的最適溫度,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答案】D
2.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酶是活細胞產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都是酶 ④酶能夠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具有專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應與外界條件無關 ⑥淀粉酶能促進淀粉水解 ⑦酶只有在生物體內才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③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解析】首先明確酶的概念。根據概念可知,酶是一種有機物,這種有機物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它具有催化作用,而不是只具有消化作用。科學實驗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 RNA。所以說“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是錯誤的,“蛋白質都是酶”也是不正確的。蛋白質種類很多,有功能蛋白質和結構蛋白質之分。酶的特性告訴我們,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條件。
【答案】D
3.(2014年萊蕪高一檢測)下圖表示某種酶作用模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模型可以解釋酶的專一性
B.a表示酶,該模型可解釋酶的多樣性
C.a催化d分解為e、f
D.該模型顯示,酶在反應前后性質不變
【解析】反應中a與d結合,反應前后a沒有發生變化,d分解為e、f,則a表示的是酶;在底物b、c、d同時存在時a只催化d的反應,說明了酶的專一性;圖中只有一種酶,不能明確表示酶的多樣性。
【答案】B
4.把酶放在 0 ℃ 和 100 ℃ 的溫度條件下處理后,酶均失去催化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經過 0 ℃ 處理的酶的活性能夠恢復
B.經過 100 ℃ 處理的酶的活性能夠恢復
C.經過 0 ℃ 處理的酶的空間結構遭破壞
D.經過 100 ℃ 處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解析】過酸、過堿或高溫均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 0 ℃ 的低溫雖然使酶的活性明顯降低,但酶的空間結構保持穩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復。
【答案】A
5.下圖表示在不同條件下,酶催化反應的速率(或生成物量)的變化曲線圖,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①虛線表示酶量加一倍后,底物濃度和反應速率關系
B.圖②虛線表示增加酶濃度,其他條件不變時,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系
C.圖③不能表示在反應開始后的一段時間內,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
D.若圖②中的實線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則虛線可表示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
【解析】圖③曲線反映的就是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
【答案】C
6.取經過編號的5支試管分別加入2 mL 0.5 mol/L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如下試驗,根據實驗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試管 編號 1 2 3 4 5
加入 物質 適量唾液 銹鐵釘 生土豆塊 熟土豆塊 生土豆塊 稀鹽酸
實驗 結果 幾乎 無氣泡 少量氣泡 大量氣泡 幾乎 無氣泡 幾乎 無氣泡
  A.說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號和4號試管
B.1號和3號對照不能說明酶有專一性
C.3號和5號對照可以說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
D.實驗中不能體現酶的活性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解析】說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號和3號試管;1號和3號對照能說明酶有專一性;3號和4號試管對照能體現酶的活性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答案】C
7.關于酶特性的實驗如下圖所示,取標號為Ⅰ、Ⅱ、Ⅲ、Ⅳ四支試管,各加入2 mL稀淀粉糊,四支試管的顏色正確的是(  )。
A.Ⅰ、Ⅱ為棕紅色,Ⅲ、Ⅳ為藍色
B.Ⅰ、Ⅲ為棕紅色,Ⅱ、Ⅳ為藍色
C.Ⅰ、Ⅱ、Ⅲ、Ⅳ均為棕紅色
D.Ⅰ、Ⅱ、Ⅲ、Ⅳ均為藍色
【解析】胰液、唾液中均含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為麥芽糖;但煮沸的唾液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答案】B
8.將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適量水混合裝入一個容器內,調整pH至2.0,保存于37 ℃的水浴鍋中,過一段時間后,容器內剩余的物質是(  )。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麥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解析】在 pH 為 2.0 時,唾液淀粉酶已經失活,蛋白質均被胃蛋白酶水解。
【答案】A
9.豬籠草是一種食蟲植物,它以形如帶蓋瓶的葉捕捉昆蟲,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蟲體。為檢測此分泌物的性質,研究人員做了如下實驗:取6支大小一樣的潔凈試管,加入經過不同溫度處理的檢測液后,再分別加入瘦肉塊和馬鈴薯塊,兩小時后觀察現象,記錄如下表。請據表回答問題:
編號 加入物 條件 現象
1 2 mL水+1 cm3瘦肉塊 室溫 無明顯變化
2 2 mL新鮮分泌物+1 cm3瘦肉塊 室溫 瘦肉塊明顯變化
3 2 mL新鮮分泌物+1 cm3瘦肉塊 煮沸后冷卻到室溫 無明顯變化
4 2 mL水+1 cm3馬鈴薯塊 室溫 無明顯變化
5 2 mL新鮮分泌物+1 cm3馬鈴薯塊 室溫 無明顯變化
6 2 mL新鮮分泌物+1 cm3馬鈴薯塊 煮沸后冷卻到室溫 無明顯變化
(1)此分泌物中有    酶,沒有    酶。
(2)試管1和試管4在此實驗中的作用是    。
(3)試管3不同于試管2的處理,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說明分泌物的活性受    的影響。
【答案】(1)蛋白 淀粉 (2)對照 (3)溫度
10.幾位同學在探索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其中操作及順序最合理的是(  )。
①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②在三個試管中各加入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1 mL ③置于適宜溫度下保溫5 min ④分別置于100 ℃、60 ℃、0 ℃環境中保溫5 min ⑤加入斐林試劑后,水浴加熱,觀察現象 ⑥將試管中溶液的pH分別調到3、7、11,保持5 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解析】在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溫度是無關變量,應保持適宜且相同,變量是pH,因此應先將酶液進行處理,使它們分別處于不同pH條件下,然后再進行酶促反應,最后進行實驗結果的鑒定,從而得出結論。
【答案】D
11.下圖表示某反應物剩余量隨pH及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酶的最適溫度是37 ℃
B.隨著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C.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最適pH不變
D.隨著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降低
【解析】反應物剩余量的多少可以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反應物剩余越少,表示反應進行得越徹底,則酶的活性越高,反之則酶的活性越低。由圖可以看出該酶的最適溫度應為35 ℃左右,隨著pH和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酶的最適pH都是8。
【答案】C
12.下列A、B、C三圖依次表示酶濃度一定時,反應速率和反應物濃度、溫度、pH的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反應物達到某一濃度時,反應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
(2)圖B中,a點所對應的溫度稱為      。
(3)圖B中,a→b點曲線急劇下降,其原因是                 。
(4)將裝有酶與反應物的甲、乙兩試管分別放入12 ℃和75 ℃水浴鍋中,20 min后取出轉入37 ℃的水浴鍋中保溫,兩試管內反應速率分別為:
甲      ,乙      。
(5)圖C表示      催化反應的速率變化曲線。
①唾液淀粉酶 ②胃蛋白酶
③胰蛋白酶 ④植物淀粉酶
【解析】(1)圖A中,反應物濃度達到3時,反應速率上升不再明顯,說明酶的數量限制了反應速率。(2)圖B中a點處,反應速率最快,是最適溫度。(3)圖B中,a→b,溫度上升使酶活性下降。(4)將裝有酶與反應底物的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放入12 ℃和75 ℃水浴鍋中,乙(75 ℃)水浴結果是酶變性失活。(5)圖C表明,該酶最適pH約為8,呈堿性。
【答案】 (1)受反應液中的酶濃度的抑制 (2)最適溫度 (3)溫度升高,酶活性下降 (4)反應速率加快 無催化反應 (5)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瑞金市| 正镶白旗| 万宁市| 新化县| 宣恩县| 监利县| 上杭县| 利辛县| 中方县| 剑川县| 永仁县| 贵南县| 谷城县| 昌邑市| 固镇县| 馆陶县| 枝江市| 濮阳县| 龙游县| 竹山县| 肥西县| 巴马| 且末县| 巍山| 什邡市| 来凤县| 博野县| 广饶县| 保定市| 涡阳县| 崇州市| 嘉善县| 澳门| 鹤山市| 胶州市| 自贡市| 梁山县| 平陆县| 宾阳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