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17年)科學六年級下冊《測試塔臺模型》教學設計課題 1.6 測試塔臺模型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1.通過實踐,認識到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通過實踐,認識到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科學思維: 1.認識到檢測工具對測試工作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一項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探究實踐: 1.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2.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 3.能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態度責任: 1.對測試活動充滿好奇與熱情,認識到測試的重要意義。 2.能基于觀察事實做出合理判斷。 3.能虛心接納同學意見,通過反思交流,調整原有設計,從而達成集體共識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難點:通過分析、對比測試結果,能歸因問題所在,明確改進方向。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課堂導入 一、聚焦 1.在一項工程完成后,工程師一般會通過測試來判斷工程是否達標,今天我們要像工程師一樣測試塔臺模型,大家的塔臺型合格嗎 是否符合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2.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測試塔臺模型。課 程 學 習 二、探索 (一)測試 1.出示測試標準(自評+互評)大家可以根據所給的測試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滿分10分,每項基本得分1分,其中抗風抗震分別為2分,根據具體情況給分。 2.學生自評、互評,取其中的平均分。記錄小組塔臺模型的所得分數,注意評價要公平公正。 3. 制訂科學合理的測試計劃。 提問:在測試過程中,需要用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1)介紹測試工具。 學生可以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說出一些工具。例如:測量高度的尺子、測試承重的重物、測試抗風能力的電風扇或扇子等。 教師講解:測試地震我們可以利用地震模擬儀。 (2)確定公平的測試方法。 ①提問:當我們測量塔高時利用什么樣的尺子呢?米尺還是學生尺?還是一組用米尺一組用學生尺? ②提問:測量承重能力時,可以用什么測試呢? 預設:學生討論說出需要一些重物。例如,書本、筆袋、礦泉水瓶等,教師都可以給予肯定。 ③引導:我們知道了怎么測量高度和承重,那怎么測量抗風能力呢?需要什么工具呢?是不是也像剛才一樣需要相同的工具和方法呢? 學生討論后可以說出抗風能力可以統一用電風扇測試。電風扇的1擋為小風量,2擋為中等風量,3擋為大風量。 ④小結:看來,我們測試的方法、標準、工具都需要統一,這樣才能保證測試公平且方便對比。 4.教師協助學生測試塔臺模型。 (1)教師創設測試工程情境,模擬真實的工程測試。“ (2)學生測試并記錄。 5.思考交流:怎樣測試抗風、抗震能力,如何操作 抗風:可以用電風扇吹塔臺模型,電扇的檔位越高抗風能力越好。 抗震:利用抗震檢測儀檢測。 6.材料成本如何計算:根據購物成本來計算,環保再造材料可以不計人。 (二)模型展示 1.自我評估:梳理塔臺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寫在記錄單中,明確本組出現的問題 2.問題梳理清單 3.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問題一: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到的? 問題二:小組建造的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小組對照本組測試結果,分析本組模型的優點與不足,研討優缺點產生的原因,并填寫學生活動手冊中的塔臺模型測試記錄表。 三、研討 (一)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問題指向各組數據優勢項目展示,并交流做法。 (二)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個問題指向各組得分較低項目分析,查找原因并尋找解決辦法。 對于問題一與問題二,教師組織學生在“測試”板塊“自我評估”中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明確交流內容與目的。 (三)其他小組的建造的塔臺模型對我們小組有什么啟示? 這個問題在“測試”板塊“展示與測試”最后一個環節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借鑒,培養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課堂 小結 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在這些項目的測試中除了測試標準統一外,更重要的是測量量化標準要盡量保持一致,這也是對比測試數據的關鍵。測試后評分要公平,公平、科學測試具有重要性。板書設計 塔臺模型測試記錄表 設計圖及文字說明塔高頂端 承重抗風 能力抗震 能力材料成本統計分工 合作美觀一組二組三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們主要是對設計、制作的塔臺模型進行一個測試,測試主要圍繞著上節課的制作內容來進行,學生對于制作、測試塔臺模型十分感興趣,但是到底要測試哪些內容,如何判斷是否達到工程標準,什么樣的塔臺模型合格 這節課學生都一一進行了解答。在測試時,考慮到測試的公平性,教師可以提前培訓學生,建立公平的評價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