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學習目標】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學習重點: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評價任務】通過探究任務一、二完成本節重點的學習。【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人體的三道防線 1.人體的三道防線名稱 組成 功能 免疫類型第一道 防線 阻擋、殺滅 ,清掃異物 免疫 第二道 防線 體液中的 和吞噬細胞 溶解、 病原體和異物 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 防線 (胸腺、 、脾臟等)和 (淋巴細胞) 產生 ,清除 免疫 2.抗體與抗原(1)抗體及其特點: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 ,使之產生一種抵抗病原體的特殊 ,叫作抗體。特定的抗體只能與 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 (2)抗原:引起人體產生 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 3.免疫的類型(1)非特異性免疫: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特點是人人 就有,對 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2)特異性免疫:人在 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只對某一 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答案】1.皮膚和黏膜 病原體 非特異性 殺菌物質 吞噬免疫器官 淋巴結 免疫細胞 抗體 抗原 特異性2.(1)淋巴細胞 蛋白質 特定的(2)抗體3.(1)生來 多種(2)出生 特定對點自測下列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A.接種流感疫苗B.皮膚的屏障作用C.體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D.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學習小助手·特異性免疫的作用過程1.特異性免疫的作用過程圖2.抗體產生后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不同,如天花病毒抗體會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體只能存留短暫的時間,且個體之間也存在差異。3.抗體具有專一性,即特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4.抗原與抗體的關系抗原抗體【答案】A知識點二 免疫的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 ”和“ ”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 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 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1)及時清除體內 的細胞。 (2)抵抗 的侵入,防止 的產生。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 (如腫瘤細胞)。 3.免疫的異常反應(1)排斥反應:進行器官移植時,機體對異體器官產生的排斥。(2)過敏反應①內因: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②外因:過敏源的刺激。③實例:某人吸入花粉后,發生鼻炎。【答案】1.自己 非己 抗原 腫瘤細胞2.(1)衰老、死亡和損傷(2)抗原 疾病(3)異常細胞對點自測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維持人體的健康。下列不屬于免疫功能的是 ( )A.抵抗抗原入侵,防止疾病產生B.消化攝入體內的食物,促進新陳代謝C.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D.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答案】B知識點三 計劃免疫 1.概念:有計劃地進行 (疫苗)。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后能使人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 2.目的: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的 。 3.意義: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 ,預防傳染病。 【答案】1.預防接種 病原體 2.傳染病 3.免疫力對點自測為剛出生的嬰兒接種卡介苗屬于 ( )A.自然免疫 B.計劃免疫C.體液免疫D.非特異性免疫【答案】B知識點四 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體是 ,它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攜帶病毒者的血液、 、淚液、 和尿液中。 2.傳染源是 和 。 3.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目前尚無 ,人人皆有可能被感染。 【答案】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精液 乳汁2.艾滋病患者 病毒攜帶者3.性行為 血或血液制品 未消毒 醫療器具 毒品4.艾滋病疫苗對點自測下列行為中,會傳染艾滋病的是 ( )A.與艾滋病病人擁抱B.與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C.輸入艾滋病患者的血液D.觸摸艾滋病病人摸過的門把手【答案】C【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人體的三道防線和功能【情景呈現】進行器官移植時,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對異體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合作探究】1.這體現了免疫的什么功能 異體器官相當于什么 2.為什么皮膚被劃破后容易感染 3.有些哺乳動物受傷后常用舌舔傷口,這有利于傷口愈合。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這屬于哪道防線的作用 【答案】1.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乖?。2.因為皮膚具有保護作用,能夠阻擋大多數病原體進入人體。如果皮膚劃破,失去了保護功能,病原體就容易從傷口進入人體,從而引起感染。3.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病菌。第二道防線。任務驅動二 計劃免疫【情景呈現】嬰幼兒在兩三個月時要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來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發生。【合作探究】1.取糖丸時,醫生囑托家長要在短時間內用溫水送服而不能用開水,這是為什么 2.脊髓灰質炎糖丸能預防哪種疾病 該病屬于哪種傳染病 3.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口服糖丸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因為高溫會使疫苗失去活性。2.脊髓灰質炎。消化道傳染病。3.保護易感人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