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作業設計對應的教科書版本 人教版年級及冊次 七年級上冊作業設計對應的章節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部分 單元作業設計【單元設計思路】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主題三地球表層,1、自然環境,(1)陸地和海洋”,課標要求有“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以及“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結合七年級學生學情情況,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和興趣,他們容易接受具體的、直觀形象的事物和現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他們歸納總結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強,認知水平有限,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讀圖、用圖的能力還沒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點在學習方法、讀圖、析圖、用圖、繪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內涵。【單元作業目標】依據課標、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以及課標中的“學業要求”“學習本主題后,學生能夠運用地圖及其他地理工具,觀察、描述地球表層陸地、海洋的基本面貌,說出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要素的基本狀況,以及自然環境要素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例示意圖,知道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和面積比例;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在世界地圖上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并說出分布特征以及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運用板塊運動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精神;5、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強化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增加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地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單元內容結構】(海陸的變遷海陸分布大洲和大洋海陸發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原因板塊運動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七大洲(名稱、位置、分界線)四大洋(名稱、位置)基本觀點(六大板塊、運動方式)實例分析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單元作業內容】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作業設計課前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初步通過閱讀世界地圖,會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預計時長 3 預估難度系數 0.85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1、根據計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 。概括地說,地球上 是海洋, 是陸地。2、從地球儀上可以看出,世界海陸分布 。陸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 。3、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即 、 、非洲、北美洲、 、南極洲和大洋洲。(參考答案:1、71%、29%、七分、三分;2、很不均勻、北、海洋、南、陸地;3、亞洲、歐洲、南美洲。)課中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閱讀地圖,能夠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大小。七大洲的重要分界線預計時長 3 預估難度系數 0.8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根據下圖回答問題從世界海陸分布圖可以看出,世界海陸分布 。結合地圖說出圖中字母和數字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稱:A 、B 、C 、 D 、E 、F 、① 、② 、③ 、 ④ 。3、圖中A洲和C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運河; E洲和F洲的分界線是 運河。(參考答案:1、很不均勻;2、A非洲、B歐洲、C亞洲、D大洋洲、E北美洲、F南美洲、G南極洲、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太平洋;3、蘇伊士、巴拿馬。)二、發展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認識七大洲輪廓及相關知識。預計時長 2 預估難度系數 0.8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讀圖回答問題我國位于圖中的 、最近爆發的巴以沖突位于圖中的 。面積最小的洲是 ,最大的島嶼位于圖中的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洲是 。(填寫圖下方的字母)(參考答案:1、A、A;2、G、C;3、E)課后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在世界地圖上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并說出分布特征以及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預計時長 3 預估難度系數 0.8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單項選擇題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批準了將福島核廢水直接排放到大海的計劃。這一決定危害全球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1、日本位于下列哪個洲( )非洲 B、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2、日本排放核廢水會隨著洋流污染全球的海洋,地球上海洋占全球的比例是( )A、29% B、52% C、71% D、49%3、核廢水如果要從印度洋進入大西洋需要繞過哪個洲的好望角( )A、亞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歐洲4、核廢水從太平洋進入北冰洋要穿過哪個海峽( )A、馬六甲海峽 B、白令海峽 C、臺灣海峽 D、土耳其海峽二、綜合題1519—1522年,在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帶領下,率領船隊經過三年的時間環球航行,首次實現了人類的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1、麥哲倫船隊從 洲的西班牙出發,經過③ 洋,然后繞過A 洲南端的海峽,到達世界最大的大洋① 洋,船隊于1521年到達B 洲東南部的菲律賓群島,繼續西行經過C 洲的好望角,回到西班牙。2、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中沒有經過的大洋是 洋。當時由于D和A之間的海峽還沒有開鑿,所以繞過了A洲,問該海峽是 海峽。(參考答案:一、1、B 2、C 3、C 4、B;二、1、歐 大西 南美 太平 亞 非;2、北冰 巴拿馬)二、發展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培養學生空間位置觀念,和識圖繪圖能力預計時長 5 預估難度系數 0.75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繪制全球海陸分布簡圖,可以用簡單的形狀代替各個陸地。要求標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重要緯線。(參考答案:)第二節海陸的變遷作業設計課前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引導學生預習預計時長 5分鐘 預估難度系數 0.80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海陸變遷的原因是 、 和人類活動。德國科學家 提出了 說。全球大致分為 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 ,多 和 。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 ,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和 。(參考答案:1、地殼的變動 海平面的升降 2、魏格納 大陸漂移 3、六 活躍 火山 地震 4、裂谷和海洋 山脈5、環太平洋地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二、發展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 適用對象試題內容無課中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預計時長 5分鐘 預估難度系數 0.80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說出以下地理現象發生海陸變遷的原因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海海底發現人類活動的遺跡:荷蘭圍海造陸:2、以下地理現象能夠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的是:( )非洲和南美洲大陸輪廓吻合 B、非洲和南美洲古地層相似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鴕鳥和海牛 D、在南極洲發現豐富的煤炭3、根據板塊運動的知識解釋以下現象:日本多火山地震:地中海的面積在縮小:(參考答案:1、地殼的變動 海平面的升降 人類活動 2、ABCD3、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發生碰撞擠壓)二、發展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培養學生簡單實踐能力預計時長 4分鐘 預估難度系數 0.80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所有學生3人為一組,吧課本當做板塊,兩個學生模擬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和和張裂,一個學生說出發生了什么現象。課后作業一、基礎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預計時長 3分鐘 預估難度系數 0.78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土耳其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連續發生2次7.8級地震,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讀下面的六大板塊圖,回答以下問題。1、關于土耳其地震多發的原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發生張裂運動②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③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運動④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地震給土耳其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我國也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在現在的條件下,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減輕我國地震帶來的災害( )①及時準確地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帶②盡可能地建設抗震能力更強建筑③將地震多發地的居民全部撤離④積極開展地震災害應急演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1、C 2、D)二、發展性作業試題信息設計意圖(目標) 培養學生的作圖和讀圖能力預計時長 5分鐘 預估難度系數 0.78 適用對象 全體學生試題內容繪制六大板塊示意圖單元復習作業綜合題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共有151個國家參加,遍及了六個大洲,論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材料2:圖1據以上材料回答以下2題:1、“一帶一路”中“一帶”經過的大洲有:( )A、亞洲和非洲 B、亞洲和歐洲C、亞洲和大洋洲 D、亞洲和南美洲2、“一帶一路”中“一路”經過的大洋有:( )A、北冰洋 太平洋 大西洋 B、北冰洋 印度洋 太平洋C、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D、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3、陸上絲綢之路橫穿了 大陸,該大陸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海上絲綢之路”向西到達 洲東海岸,又向北經過紅海、 運河到達地中海,該運河是 洲和 洲的分界線。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共造成超過19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成為中國自汶川大地震以來最嚴重的地震之一。材料2:圖2圖31、(單選題)根據以上兩個圖判斷四川雅安蘆山縣距離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最近:( )A、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B、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D、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2、(多選題)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強烈地震經常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何應對地震,減小傷亡,請選出正確選項( )A、經常進行地震演練 B、沉著冷靜,在老師指揮下有序撤離C、建筑采用既堅固又輕型的材料 D、撤離時,做好防護3、思考題:圖3中的A和B容易產生山脈的是哪一個?容易產生海洋的是哪一個?為什么?(參考答案:一、1、B 2、C 3、亞歐 非 蘇伊士 亞 非二、1、C 2、ABCD 3、A B 因為A處位于板塊碰撞處,易形成山脈B處位于板塊張裂處,易形成裂谷或海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