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視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能概述感覺和感覺器官的含義;描述眼球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科學思維目標:能說出視覺的形成過程及近視、遠視的成因和矯正方法,知道近視眼的預防方法。探究實踐目標:嘗試觀察瞳孔的大小變化情況,并做出解釋;練習觀察和測量的技巧。態度責任目標:體會眼睛對于認識世界的重要性,自覺培養用眼衛生習慣,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同時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教學重難點】描述眼球的結構以及各個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說出視覺的形成過程。【教學準備】搜集人的眼睛的相關資料。【教學過程】情境導入課件出示自然風光的視頻。師:同學們從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有綠綠的樹木。藍色的湖面,白云。生:我看到了紅色的房頂和白色的小船。師:我們為什么能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生:因為我們有眼睛,是眼睛讓我們看到的。師: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線,判斷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等。眼睛是怎樣讓我們感知環境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探究新知活動一:人的視覺是怎樣產生的?師:剛才同學們都說是眼睛讓我們看到風景??吹礁鞣N各樣的事物。因為眼睛使我們的視覺器官。板書。師:對于眼睛,你都有哪些了解?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自主發言。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關于眼睛的知識,對于眼睛,你還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眼睛的構造。生:我想知道眼睛是怎眼看見東西的?生:我想知道眼睛為什么會看見東西?師:剛才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都很有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一個一個去解開這些謎底。眼睛的構造。課件出示眼睛構造的圖片。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眼睛是由那幾部分組成的?生:我們的眼球有瞳孔、晶狀體、睫狀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組成的。師:這些是我們眼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僅僅是它們組成了我們的眼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眼睛的具體構造吧。課件出示眼球的構造視頻。師:我們的眼睛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零件,每一個零件都非常重要,這些零件在一起,共同工作,才使我們看得見東西。視覺的形成師:那么眼睛是怎樣看見東西的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視頻播放視覺形成的原因。師:看了視頻,你能不能說一下視覺是怎樣形成的?生:物體通過瞳孔、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成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把信號傳給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總結: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等,會在視網膜上成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把信號傳給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活動二:眼睛對刺激會有什么反應?師:我們的眼睛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覺得不舒服?生:直視太陽的時候,會覺得陽光很刺眼,睜不開眼。生:切洋蔥的時候,會流眼淚。生:眼睛進東西的時候,會很難受。師:我們把對眼睛的刺激總結為這幾類。強光刺激、風沙刺激、氣味刺激。強光刺激:強光刺激:強光刺激角膜會引起不適反應,瞳孔收縮并帶動周圍肌肉收縮,從而出現眼睛不適癥狀。風沙刺激:風沙刺激:眼睛受沙塵刺激,可出現風吹眼睛難受的表現,伴有眼異物感、流淚等表現。氣味刺激:氣味刺激:刺激性較強的氣體刺激或者煙熏會使眼睛刺痛、流淚。總結:眼睛受到強光、風沙、氣味等刺激后,可能會出現短暫的不適感,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活動三:了解常見的眼病及預防方法。紅眼病:俗稱的“紅眼病”是傳染性結膜炎,又叫暴發火眼,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眼炎。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為細菌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兩類,其臨床癥狀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結膜炎為重。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以春夏季節多見。紅眼病是通過接觸傳染的眼病,如接觸患者用過的毛巾、洗臉用具、水龍頭、門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等集體單位廣泛傳播,造成暴發流行。干眼癥:干眼癥是指由多種因素所導致的、以眼睛干澀為主要癥狀的淚液分泌障礙性眼病,常伴有雙眼癢感、異物感、燒灼感,或畏光、視物模糊、視力波動等表現。飛蚊癥:飛蚊癥一般是由玻璃體變性引起的,是一種自然老化現象,也即隨著年紀老化,玻璃體會“液化”,產生一些混濁物。因而,飛蚊癥正式的名稱是“玻璃體混沌”或稱“玻璃體浮游物”。預防眼部疾病的方法:1.眼睛疾病患者不要與家人共用毛巾、臉盆,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時對毛巾、臉盆等進行消毒;2.減少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3.少接觸空調及煙塵環境;4.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5.食用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含胡蘿卜素的蔬菜;6.積極參加體質檢測,發現眼睛有異常應趕快就醫等。三、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談一談你的收獲。四、課外拓展搜集資料,了解更多常見眼病的預防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