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點線面》美術課教學設計教材解讀:首先根據《藝術課程標準》,本科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了解點、線、面的造型特點,掌握點、線、面的造型方法,并運用點、線、面表達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圍繞題材,提煉主題,采用平面、立體或動態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思想和情感。本教材中選入了于生活相關的各種圖片,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點、線、面這些最基本的元素組成的,感受藝術可以表現生活,藝術可以表達情感。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經過一年多的培養,繪畫表現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本課深入的引導,使學生簡單運用點、線、面組合規律來表現身邊事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活動,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觀察生活中的點、線、面。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認識不同的點、線、面,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在體驗不同的點、線、面組合變化的形式中進行裝飾,嘗試用重復、穿插、均衡等方法畫或粘貼一幅畫。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感受美能力。情感態度于價值觀目標:體驗生活中的點、線、面給人們帶來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習重難點:重點:欣賞中感受點、線、面的變化,嘗試用手工繪畫或拼貼設計點、線、面設計。難點:懂得運用重復、穿插、均衡的效果表現點、線、面額組合變化。教學學法: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2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學準備:老師:課件,示范作品。學生:鉛筆,畫紙,水彩筆,彩色鉛筆,油畫棒,顏料等。學習過程:引導階段首先我會向學生展示圖片:《倒立的人》 并提問:這幅畫里有哪些形狀?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讓學生在視覺方面得到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副畫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作者運用點、線、面的自由組合,以略帶具象的裝飾形象構成一幅具有抽象意味的畫。這幅畫造型單純、自然,色彩干凈、明亮。(欣賞中,指導學生從中體會點、線、面在畫面中所起的作用。)出示課題:點、線、面是我們繪畫中的好朋友,生活中點、線、面無處不在,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尋找他們的足跡吧!(板書:點、線、面)探索新知活動一、攝影作品欣賞,感受點、線、面在作品形成的視覺美感。雨點:一場大雨過后樹葉上,蜘蛛網上都留下了晶瑩剔透的小水珠。這些大大小小的小水珠就像一顆顆小點裝飾著我們的生活。停在電線上的麻雀:這是我們最常見的點和線的結合啦!這些小馬麻雀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分散開來,這些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點組合在一起,看起來真有趣。斜拉橋:斜拉橋有我們熟悉的平行線,由長線到短線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大橋由近向遠延伸。羅平梯田:云南的羅平梯田是當地人民辛勤勞動的象征。它展示給我們隨意流暢的曲線,時而重疊,時而平行,縱橫交叉;無論是曲線還是直線,它們時聚時散,為我們勾勒出富有詩意的畫面。提問:除了這些以外,你還能說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點、線、面嗎?(學生欣賞,觀察,感受,思考并自由發言)老師總結:原來,點線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也離不開點線面。點線面是繪畫,設計中的基本元素。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點線面,接著觀察一組大師的繪畫作品,大家找找作品中的點線面。活動二、介紹點、線、面的知識以及關系(觀看課件,直觀的了解點、線、面的知識):點:細小的痕跡,有大小、形狀、色彩、肌理等元素(比如小小的圓點,桃心,三角形等),活潑、小巧、形狀各異線:運動中的點或兩點形成線,大致分為直線和曲線(比如波浪線,螺旋線,直線,鋸齒線等),靈活,千變萬化面:擴大的點形成面,封閉的線形成面,分為有規則的面和不規則的面。,塊頭最大(板書:形狀各異,千變萬化,塊頭最大)點、線、面的關系 :一個一個小點排在一起連成一條線,線和線排在一起組成了面活動三、引導欣賞作品草間彌生的《南瓜》,畫面中作者用了大小不一樣的點,有的地方排的很松散,有的地方排的很緊密,把南瓜身上凹凸的感覺表現出來了,看來點的大小和疏密關系能讓我們感受不一樣的關系。(板書:疏密,大小)吳冠中的《梯田》,畫面當中作者用了粗細不一樣的線條,有的地方排的很緊密,有的地方排的很松散在加上一些點點,一幅美麗的畫出現在我們面前啦,原來線條的粗細和疏密關系也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板書:粗細,疏密)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粉色的音調》,《幾個圓圈》,這兩張作品當中畫家用了大小、形狀、色彩都不一樣的面互相的重疊和穿插,產生了豐富的效果,給我們無限的聯想。看來面與面的重疊和穿插也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畫面效果。(重疊,穿插)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的作品:《風景》:小作者用層徑的鮮艷色塊表現出了自己心中的風景,近處的折線表現出正在生長的草叢,橙,黃相見的色塊表現出野花盛開的山坡,綠色的點表現出遠處山上的小樹。作品中不同的點、線與色塊的結合,使畫面充分豐富,富有節奏變化,留給欣賞著想象的空間。《奇怪的臉》:小作者用拼貼的方法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頭扎小辮兒的孩子的形象,整個畫面主體人物突出,夸裝概括的人物造型,疊加組合的拼貼方法,使畫面生動有趣。小結:點線面自由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畫面變得豐富有趣。提問:看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覺?他們主要用了什么造型元素?通過作品的欣賞,談談點、線、面給我們的不同的感受。(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對問題的探究能力。)教師示范美術創作實踐要求:1.用繪畫或者拼貼的方式,創作一幅由點、線、面組合而成的作品。2.注意作品中點、線、面的分布,發揮你的想象,使作品變得富有趣味。3.給自己的作品取一個名字,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作品多元展示評價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講臺展示,說說自己作品的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最棒?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優點,甚至擴大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會帶領學生以回顧的方式對本課的重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體驗美術創作的美好。并且留一個擴展延伸的作業,用廢舊物品制作一幅點、線、面的手工作品,感受美術和生活相聯系的樂趣。板書設計點 線 面點:形狀各異 疏密,大小線:千變萬化 粗細,疏密面:塊頭最大 重疊,穿插教學反思:本課內容重在引導學生關注“點、線、面”,學習運用點、線、面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點、線、面這些最基本的元素組成的,感受藝術可以表現生活,藝術可以表達情感。由此我利用大師作品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點、線、面給人們帶來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感受生活中點、線、面特的藝術語言及藝術魅力。通過對基本元素的了解,讓學生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美化生活。點、線、面隨處可見,恰當而有個性地表現自己的特感受,賦予點、線、面的藝術生命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要點。通過與學生共同努力,學生們已經能使用點、線、面去表現自己的想法,但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線條的流暢性,在用筆時經常會有學生因為膽怯怕畫錯,所以不敢大膽下筆。這時我就會通過示范教給學生一些彌補錯誤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繪畫。學生經過多次嘗試后逐漸的會克服障礙,下筆肯定,一氣呵成,從而越來越喜歡這種繪畫形式,并能夠去認真體會繪畫過程中的樂趣。美術作業的評價: 美術作業的評價,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的評價,課后作業的評價,以及家庭作業的評價。課堂練習作業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反映學習效果的一個點,只要孩子達到教學重難點的最低要求就可得分。課后作業和家庭作業時間較為充分,我們從構圖、線條、色彩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效果,學習態度也是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按時上交、補交的,和不交的我們都有區分。1、按時上交,且構圖美觀、線條流暢、色彩搭配合理,得5分。2、按時上交,構圖美觀,但色彩搭配有些欠缺,得4分。3、未按時上交,補交的但構圖美觀,色彩搭配合理,得4分。4、按時上交,但作品質量一般,得3分。5、按時上交,但作品質量較差,得2分。6、未按時上交,補交的且作品質量較差,得1分。7、不交的,不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