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2《與妻書》 學案(含答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2《與妻書》 學案(含答案)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

資源簡介

第11課 (2)與妻書
1.作者知識
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15歲考入全閩大學堂學習時,即深受民主思潮影響,傾向革命。畢業后到日本留學,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1911 年春,歸國返鄉,組織幾十名革命志士赴廣州參加起義(黃花崗起義)。1911 年4 月27 日夜,林覺民在起義時加入敢死隊,帶頭沖入兩廣督署,撤出途中因中彈受傷被捕,清兩廣總督張鳴岐親自審問,林覺民侃侃而談,闡述了獻身革命,振興中華的道理,暢述時代之必然趨勢,痛斥了清廷的罪惡,顯示了辛亥志士的氣概,后從容就義。
2.背景知識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并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政治綱領。后來,同盟會在我國南方,先后發動了十幾次武裝起義。1911年4月27日(農歷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是當時戰斗最激烈、對社會震動最大的起義。后因起義死難的烈士都埋在廣州城外的黃花崗,故又名之曰“黃花崗起義”。
本文是林覺民在起義前三天(4月24日,即農歷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絕筆信。信里充滿了犧牲一己,為全國同胞爭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原書共兩封,一封是給他父親的,內容僅云:“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3.知識鏈接——書信
(1)書信
稱書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例如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翰”“尺簡”“尺紙”“尺書”;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信又有了“鴻雁”“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后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一般信紙也叫箋,后引申為書信的代稱;函原指信的封套,后來就稱信件為“函”;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書簡”也成了書信的代稱;古人常把書信扎在兩片竹木簡中,簡多刻成魚形,故又有“雙魚”“雙鯉”“魚書”等名稱。
(2)古代書信的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所寫書信給的對象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后,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如臺端、臺甫等,這類詞語為提稱語。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的關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其中比較常用的有,①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②用于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尊右等。③用于師長:函丈、尊鑒、道席等。④用于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等。⑤用于同學:硯右、文幾等。⑥用于夫婦:儷鑒等。⑦用于女性:芳鑒、淑鑒等。
(3)書信格式
①稱呼:頂格書寫,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獨立成段,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愿、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此致敬禮”。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致”,“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此致”二字后不加標點,“敬禮”二字后可加感嘆號表示誠意。
⑤署名和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寫在名字下方。
4.名家評點
(1)這是一篇唱出人民心聲、具有動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顧甫濤
(2)數十年來一直傳誦人口,激動人心,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愛國主義教科書中富有魅力的一頁。——盧斯飛
(3)全篇以質樸的語言,直抒心聲,體現了英雄本色和兒女情長的和諧統一。——趙景云
5.讀準字音
(1)稱心快意(chèn)
(2)幾家能彀(gòu,同“夠”)
(3)必不能禁(jīn)
(4)使之肖我(xiào)
(5)依依旁汝也(bàng,同“傍”)
(6)念六夜四鼓(niàn,同“廿”)
課時1 走進“20世紀中國最美情書”
學習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深情;理解內容,梳理行文脈絡。
自杜甫道出那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便成為與家人表達情感、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家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錄于《百年革命家書》的張太雷、趙一曼、黃繼光、郭永懷、孔繁森、許杏虎等100位革命英烈的家書,不僅弘揚了優良家風,也傳承了紅色基因。這些書寫家書的革命英烈,也代表了千千萬萬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的中華兒女,他們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串聯起我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折射出百年大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新時期的中國青年,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承擔怎樣的使命,讓我們一起走進林覺民先生的《與妻書》,找尋答案吧。
活動一 疏通文本,把握文本內容
1.《與妻書》歷來是備受歡迎的誦讀名篇。在誦讀中能了解作者的“兩難”,在誦讀中能感悟作者的深情。請梳理文章內容,并根據誦讀提示,有感情地誦讀全文。
解釋詞語 誦讀提示
(第1段)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    )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誦讀“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一句時,重音應放在“永別”上,語速較緩,讀出沉痛、難舍之情。 誦讀“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時,作者那支顫抖著的筆,以及潸然落下的淚珠,仿佛就呈現在我們面前,是多么觸目驚心,徑直撥動我們的心弦。誦讀時,可用發顫的聲音讀出其對愛妻的生死惜別,傳達出作者不愿離妻而去,但又不能不離妻而去的極度矛盾、痛苦的心情。
(第2段)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     )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誦讀“吾至愛汝”一句時,應直抒胸臆,讀出作者對妻子熾烈的愛;誦讀“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時,應于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中,讀出一種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浩氣。 “遍地腥云,滿街狼犬”兩句,作者用犀利的語言抨擊舊社會的黑暗,應讀出一種憤恨之情;“稱心快意,幾家能彀”中,后一句應重讀,它以問句的形式強調造成人民妻離子散的正是清朝的殘酷統治。
(第3段)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    )吾先死也,無寧(    )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    )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    )!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汝憶否?”一句應重讀“憶”字。一個“憶”字,帶出了一連串的回憶,引出了對夫妻恩愛過往的追憶。
(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    )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    )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    )形容之。 誦讀“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一句時,“真真”應重讀,此處運用疊音詞,言切情摯,感人肺腑。 “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這幾句是作者回憶婚后的甜蜜生活,誦讀時語調要輕緩,富有抒情性,營造出一種美好、溫馨的動人圖景。
(第5段)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    )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    )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     )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    )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    )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      )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這幾句,誦讀時重音應放在“可以死”上,這三個字反復出現,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慘不忍睹的現狀。整體誦讀這一部分時,語速要快一些,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讀出憤慨之情,因為這樣的黑暗現實,只能催人奮起而勇敢前行。
(第6段)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    )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今與汝無言矣”一句,似乎要收住話頭,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語氣要低沉,“矣”字要重讀。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表現出作者對犧牲的從容和對妻子的依戀。
(第7段)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     )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     )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    )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未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 “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這幾句應讀出哀痛欲絕之情。一個“不能見汝”,一個“不能舍吾”,想見不能見,不舍非得舍,剜心挖肝,肝腸寸斷。
(第8段)家中諸母(      )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當盡吾意為幸”一句應讀出掛牽之情,最后叮囑愛妻“盡吾意”,表現出作者的無限眷念之情。
活動二 梳理行文脈絡,如何讓妻“察吾衷”
2.本文寫作的直接原因是作者擔心妻子不能“察吾衷”,所以整篇文章以“吾衷”為主線統領全文。作者是如何讓妻子體察自己的人生志向的?請概括內容,梳理行文脈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填出下面結構導圖的空缺部分。
附表:文言基礎知識
1.通假字
句子 解析
幾家能彀 同“夠”
念六夜四鼓 同“廿”,二十
2.古今異義詞
詞語 例句 解析(古今義)
福利 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古義:幸福。 今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食、宿、醫療等)的照顧;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模擬 汝可以模擬得之 古義:想象,揣摩。 今義:模仿。
3.詞類活用
詞語 例句 解析
泣 汝泣告我 名詞作狀語,哭著
偶 汝幸而偶我 名詞作動詞,婚配、嫁給
瓜 瓜分之日可以死 名詞作狀語,像瓜一樣
善 卒不忍獨善其身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完善
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個“老”,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敬重;第二個“老”,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幼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個“幼”,形容詞作動詞,疼愛、愛護;第二個“幼”,形容詞作名詞,小孩
樂 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4.一詞多義
詞語 例句 義項或用法
語 吾嘗語曰 動詞,告訴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動詞,告訴
何事不語 動詞,說
書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名詞,信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動詞,寫
身 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代詞,自身
且以汝之有身也 名詞,身孕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省略句 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先”后省略介詞“于”
必以告妾 “以”后省略代詞“之”
當哭相和也 “哭”后省略介詞“與”和代詞“汝”
判斷句 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 “為”表判斷
定語后置句 鐘情如我輩者 “如我輩”是“鐘情”的定語
課時2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學習目標 賞析文章所用手法并分析其效果,感悟烈士的家國情懷。
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句話也許就是林覺民寫《與妻書》時的真實寫照。為了真實感受林覺民的內心世界,了解林覺民的人生,你開啟了一段“尋找烈士林覺民的足跡”的旅行,你決定到林覺民故居,身臨其境,親自去感悟家書中的內容。
活動一 在林覺民故居,感受夫妻情深
1.假如這里是林覺民故居,院內要根據《與妻書》所寫內容設置一些場景和人物情態蠟像,你認為要設置哪幾個場景,并推測每個場景之內作者林覺民內心的情感波動。
林覺民故居位于福州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坐西朝東,三進,四周有風火墻。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長廊,廊兩旁種有翠竹。第三進大廳兩旁各有前后廂房。天井兩旁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住在西隅一廳一房。廳與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臥房窗外有花臺(昔時種植蠟梅)。小廳有門東通“紫藤書屋”。在林覺民就義后,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居。民國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曾居于此。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師、教授、詩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為林覺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點賞析畫面:“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二 在革命紀念館,感受民族大義
3.林覺民于1911年春回國,4月24日寫下絕筆《與妻書》,后與族親林尹民、林文,隨黃興、方聲洞等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轉戰途中受傷力盡被俘。后從容就義,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故居同時也是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林覺民為什么參加起義?請在文中找出原因和描寫當時社會背景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詩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本文中,林覺民是如何對妻子說“天下”的?又是如何看待“家”與“天下”的關系的?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三 體會英雄氣和兒女情融匯的藝術
5.這封絕筆書中運用了許多典故(所謂典故,是指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詩句)。請結合文本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內容。
典故 出處 作用
“司馬春衫” 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中寫白居易聽琵琶女彈奏琵琶曲,深受樂曲的感染,聯想到自己被貶的不幸遭遇,十分感傷,落下的淚水打濕了青布衫。 林覺民用“司馬青衫”的典故,表達對“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 語出《世說新語·傷逝》:“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太上忘情”,意思是修養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樂之情。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②
“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語出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舊好腸堪斷,新愁眼欲穿。” ③
“骨化石” 事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 ④
“破鏡能重圓?” 事見唐朝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奴仆)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后來用“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又重新團圓。 ⑤
“獨善其身” 語出《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處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養。后用來指保持自身的節操,現也指只顧自己,缺乏集體精神。 ⑥
6.作者是怎樣將兒女之情與英雄之氣結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題目。
1911年春,24歲的林覺民回國后,瞞著父母和妻子,和族親林尹民、林文跟隨黃興等人,秘密籌劃發動黃花崗起義。他深知兇多吉少,便于深夜寫下了兩封絕筆信《父書》和《與妻書》。4月27日,林覺民隨黃興等人攻入廣州總督衙門,與清軍人馬遭遇,展開激烈巷戰,林覺民受傷被俘。在受審時,他慷慨激昂,說:“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幾天后被槍殺,英勇就義。起義失敗后,有人秘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里塞進林覺民家門縫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
林覺民犧牲后,陳意映果然悲痛欲絕,一度想輕生殉情,在林覺民父母的跪求下,她才強忍悲傷活了下來。腹中孩子因她悲傷過度也早產了,幸而無恙。
可是,陳意映終究抑郁過度,她勉強活了兩年,就在悲痛中病逝了,年僅22歲。她和林覺民的長子,也在9歲時夭折了,令人無比痛惜。他們為革命付出了太多!但愿他們在地還為連理枝。憑這份生死相隨的感情,憑這種視死如歸的壯烈,憑敢為天下先的家國情懷,《與妻書》就值得千秋傳誦,就足以令人感動落淚。
請以陳意映的口吻,給林覺民寫一封回信。(不少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課 (2)與妻書
課時1 走進“20世紀中國最美情書”
情境任務
1.(第1段)如同見面,舊時書信用語 完成
(第2段)同“夠” 擴充 體諒,體察
(第3段)與其 不如 經受 表示感嘆
(第4段)農歷每月十五日 已經 有身孕 指筆
(第5段)只是 還是 多情 任性 像 今后的日子
(第6段)靠近
(第7段)實在,的確 婚配,嫁給 想象,揣摩 大慟 俗同“廿”,二十 四更天
(第8段)各位伯母、叔母
2.①第一部分(1~2段)信的開端:悲痛心情,表明心志。說明寫信原因(從此陰陽兩隔)與心情,同時表明“初衷”:吾至愛汝,使吾勇于就死。
②第二部分(3~5段)信的主體:反復傾訴,不斷解釋。我至愛你,我也愛國,艱難選擇。
③第三部分(6~8段)信的結尾:希望理解,再表悲慟。再次訣別,希望愛妻理解自己。
3.①獻身救國 ②社會黑暗
課時2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情境任務
1.要設置四個場景。①第一個場景是“四五年前某夕”林覺民與妻子的對話場景。他對妻子說:“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這番話應是林覺民婚后赴日本留學假期返故里時所說。他在日本比在國內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獻身革命、為國捐軀的宏愿已經確立,只是擔心一旦犧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愛侶的悲痛。“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這份“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愛,是至愛。
②第二個場景是兩人婚后蜜月生活的場景。“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初婚三四個月,林覺民與妻子新婚燕爾,恩愛非常。表現出林覺民對幸福的無限留戀。
③第三個場景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這時新婚不久,作者寫信給父親說要遠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廈門找他,但他卻早已回家。這次外出,顯然有特殊任務,但不便直接告訴妻子。所以妻子要他“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希望遠走天涯長相隨。表現出林覺民對妻子愿意生死相隨的感動。
④第四個場景是“前十余日回家”。這次林覺民從日本歸來,身負革命重任,本擬將實情告訴妻子,又考慮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勝其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試圖減輕壓抑在心底的難言之苦、永訣之痛。誠如古人所嘆“舉杯消愁愁更愁”,這醉中之苦仍是對妻子的至愛所致。
2.①冬日月夜,一對愛侶臨窗低語,攜手庭中,在月光與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訴心懷。和平、寧靜、溫柔、幽謐的夜色,烘托著、渲染著人間醉人的幸福。這段文字,既有一種逼真傳神的形象美,又有一種清新醉人的情趣美。②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參差錯落,娓娓動聽,明凈如洗的語言,極富詩的韻致。③夫妻之間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只在虛實之間,既明朗又微妙,給人以不盡的遐想。④信中為了表達對妻子的至愛至情,時時出現疊字,如“低低”“切切”“真真”“日日”“依依”“的的”等。⑤這段文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作者對妻子的無限愛戀,也傳達了對人生無限眷戀的濃烈情感。
3.(1)起義原因:一顆仁愛、博愛之心,無私、犧牲自己為天下人的心;一份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①“助天下人愛其所愛”,②“為天下人謀永福”,③“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
(2)社會背景:①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②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③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
4.(1)文中林覺民給妻子的信中,這樣說“天下”:他說“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助天下人愛其所愛”“以天下人為念”“為天下人謀永福也”……依據書信對象的心理,切近“有情人”的心理,表明“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祝福,進而是“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決心,最后是“謀永福”的目標。志向宏闊高遠,又自然地把“我們”融入其中。
(2)文中談到“家”與“天下”的關系時,有這樣一段話:“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從中可看出,表面上是“小家”讓位于“天下”,實際上為“天下”就是為更多的“小家”。為天下人的“小家”,犧牲自己的“小家”,也是為了贏得以后“小家”的幸福。
5.①意在表達自己關心民眾的疾苦,與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②自己要把愛妻子的感情推廣到愛“天下人”,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③意思是極目遠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④意在說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夫妻離散,相見無期。⑤意在說明在反動勢力肆虐的中國,夫妻離散,永無團圓之日。⑥表明他心系國家、人民的偉大胸懷和舍生取義的抱負。
6.①寓理于情,以情動人。敘述抒情和議論抒情相結合,把革命的道理、斗爭的哲學巧妙地融會在夫婦之間的絮語傾訴之中,使作品匯成一種情波飛流、叩心奪魄之勢,因而愈發顯得娓娓動人,搖人魂魄。
②議論、記敘、描寫、抒情手法的綜合運用,使這篇《與妻書》主旨精深、情意濃郁。文章中,作者對自己與妻子之間真摯愛情的回顧感人至深,他先用記敘和描寫的手法為我們勾畫了幾幅色彩鮮明的畫面,真摯自然,誠懇動人。又由于把抒情和議論作為記敘和描寫的發展和升華,因而那些描寫和記敘又顯得旨趣高深,用心精妙。
③《與妻書》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也有其一定的特色。作者為了淋漓盡致地表現其以身許國的耿耿忠心、萬死不辭的凜然正氣,較多地運用了反詰句、感嘆句、排比句和對偶句,從而使語言顯得整齊而勻稱,壯烈而有力。全文激情充沛,情感跌宕,匯成了一股洶涌奔騰的文勢,直擊人心,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統一。又多用典故,使得文章深厚,意韻豐厚。
微任務
(示例一)
覺民吾君如晤。妾聞此書,君已永逝,不想君成陰間一鬼,但愿君為天上一神。妾回此書,淚墨同下,思緒同飛,飛去落足之地,意為拳拳之心,未竟書而欲置筆,又恐妾步時間之洪流,不聞君之聲息,只聞妾之嘆息。
君為妾之驕傲,妾之血骨,妾之掛念于心。斷腸之人,君為故鄉。司馬青衫,妾亦不能斷情也。妾亦隨君,無情無義;妾亦替君赴死,無怨無悔;妾亦隨君,望今后必有遠行。
回憶洞房燭夜,窗前疏梅竹月影,低低切切皆惜情。妾為一生相守,守吾君心,骨化石,天打雷驚,妾自不動;海枯石爛,妾不隨俗。寧可遠岸赴君死,不曾吹落北風中;寧可披巾親上陣,不曾怨恨與君情!
意映書
(示例二)
覺民:
距收信那日已有一年之余,吾仍不愿信汝可能現于青云之上乎。畢竟,汝的的夜夜入吾夢,第不曾出現在后街跨過小廳,殷殷喚吾意映。汝謂不為太上之忘情人,吾亦不是。故汝怎忍留吾孤身于假寐和現實之中兩難。汝憶否?覺然心動之時,明曉彼此之意,等汝明媒正娶,吾不愿忘此且至今仍信汝靈旁吾。依新已六歲有余,小意洞也已咿呀學語。與使汝于九泉之下哭相和,無寧吾與汝共歡喜雙宿飛。
你的意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上杭县| 临泽县| 同仁县| 晋宁县| 大城县| 年辖:市辖区| 英山县| 健康| 定安县| 阳春市| 五莲县| 珲春市| 阿荣旗| 玛沁县| 南漳县| 航空| 平原县| 麻阳| 金溪县| 遵义市| 富锦市| 侯马市| 永安市| 儋州市| 中超| 乌拉特后旗| 潼关县| 大厂| 运城市| 正定县| 彰化县| 云龙县| 英德市| 永嘉县| 乌拉特前旗| 楚雄市| 三江| 青海省| 宝山区|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