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1.作者知識恩格斯(1820—1895),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馬克思的親密戰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了經濟支持。他們共同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共產黨宣言》,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而奮斗。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他獨自擔負起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任,同時整理和出版了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第二、三卷。1889年,恩格斯領導建立了第二國際,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堅決斗爭,捍衛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使國際工人運動得到了廣闊的發展。他是繼馬克思之后“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2.背景知識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這位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逝世了。3月17日,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了葬禮,葬禮簡樸、莊嚴。在安葬這位偉人的時候,恩格斯作為卡爾·馬克思的摯友,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向自己的導師表達了深切的悼念,發表了這篇著名悼詞。3.知識鏈接——悼詞悼詞是演講詞的一種,是對逝者表示哀悼、緬懷的話。悼詞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1)開頭述其哀(悲痛):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及其享年,還有死者生前的身份和職務。(2)主體贊其功(敬仰):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3)結尾頌其德(悼念):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參加悼念儀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悼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文章,狹義的悼詞是指在追悼大會上對死者表達哀思與敬意的講話文稿。悼詞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多種多樣,按用途劃分,分為宣讀性悼詞和書面體悼詞。(1)宣讀性悼詞宣讀性悼詞專用于追悼大會,由一定身份的人進行宣讀。它是對在場參加追悼的、甚至是對場外更多的人講話,表達的是廣大群眾對死者的哀思和敬意,并勉勵大家學習逝者的優秀品質,化悲痛為力量,更好地工作和學習。這類悼詞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標題常是“在××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這種形式,打印或登報時要署上致悼詞者的姓名。正文一般包括如下幾層意思:①說明死者的主要職務及稱呼,以示莊重和尊崇。②說明逝世的原因、時間及其享年。③介紹死者籍貫,歷述生平業績,重點稱頌其重大貢獻和高貴品德。可先具體介紹后概括總結,也可先概括說明后具體表述。④評價該同志逝世給事業或工作帶來的損失,號召人們學習其精神品德,化悲痛為力量,完成其未竟的事業。⑤最后另起一段,寫“××同志永垂不朽”或“××同志千古”。(2)書面體悼詞書面體悼詞是指在報刊上發表的悼念某一死者的文章。它不受時間、格式等限制,可縱觀死者一生,也可截取最有典型意義的片段,還可多側面地表現死者的思想性格或寫一兩件事來贊頌其某一點優秀品質。表現形式上,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詩歌。一課時 述功德致敬意,以真情表哀悼學習目標 理清思路,品味語言,理解馬克思的貢獻和人物形象,以及恩格斯在悼詞中表現的情感。你了解馬克思嗎?馬克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把全人類的幸福當作自己畢生追求的人,他是為了全人類的幸福解放甘愿犧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貧困的重重風雨中堅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當今世界能有幾人?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應該先去看看馬克思的墓地,向這世上最高尚的靈魂表達我們的敬意。這是位于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馬克思的頭像。這里綠樹蔥蘢,幽靜肅穆,和馬克思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鮮明的對比。100多年前,就是在這里,恩格斯發表了一篇后來聞名世界的悼詞,就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現在,讓我們走近馬克思偉大的一生,傾聽恩格斯的悼念之聲。活動一 把握文體,理清思路1.本文是一篇悼詞,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文字。悼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述其哀”“贊其功”“頌其德”。請閱讀全文,根據悼詞的內容特點,概括梳理文章內容,填寫下表。段落 概括內容述其哀贊其功頌其德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請具體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二 品味語言——述其哀3.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100多年前安葬馬克思的那個日子,設身處地感受恩格斯痛失親密戰友的心情。馬克思、恩格斯相識于巴黎,40年間,他們志同道合,并肩攜手,一起面對生活艱辛,一起經歷政治風雨,不離不棄。面對親如兄弟的戰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揣摩文章第1段內容,分析恩格斯是如何“述其哀”的?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三 概括功績——贊其功4.憑著對戰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接下來高屋建瓴地總結了馬克思奉獻的一生、創造的一生。對照文章主體部分,梳理馬克思有哪些偉大貢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四 明確主旨——頌其德5.他的每一項發現都石破天驚,振聾發聵。他是大無畏的革命家,辦報宣傳,創立協會,愛憎分明,百折不撓。回顧戰友的豐功偉績,恩格斯不由想起這些年馬克思經歷的風風雨雨。在悼詞的結尾部分,恩格斯歌頌了馬克思的品格,請閱讀下面的句子,分析恩格斯歌頌了他的哪些品質。(1)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與一般悼詞不同的是,本篇悼詞最后一段中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個“將”字,為什么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兩篇演講詞,并查找相關資料或參考下面的材料,寫一首題為《致馬克思》的現代詩。材料一: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瘟疫等災害的發生,首先遭殃的是工人階級。因為他們的健康狀況得不到保障,生產資料會進一步喪失,從而造成工人的赤貧和人口的相對過剩。而這一切的發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制度密不可分。在工人階級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無產階級也進行了不懈的抗爭。如發生于1845年的英國和愛爾蘭的馬鈴薯病災,導致3年農業歉收和1847年全歐經濟危機爆發,成為1848年歐洲革命的導火索。材料二:歐洲的1848年革命,是指1848—1849年在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是近代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反對君主政體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是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1848年1月,革命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島掀起,然后擴展到德意志和法國諸國,以及奧地利帝國。法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確定了普選權。在中歐,則出現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統一之類的運動。然而,軍隊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權,廢除了大部分承諾的改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課 (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課時 述功德致敬意,以真情表哀悼情境任務1.段落 概括內容述其哀 第1段 交代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以及逝世時的情況,表達對死者的哀悼。贊其功 2~7段 對死者的一生作簡要評價,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貢獻。頌其德 8~9段 歌頌死者的品德,表達對死者的沉痛悼念之情,并勸慰死者的親屬,對在場的人們提出希望與號召。2.(1)設置綱領性的重點段落,體現結構的嚴謹性、邏輯的嚴密性。文章第2段是全文的“綱”。第一個“對于”,從馬克思對革命實踐的角度,評價了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統領第7段;第二個“對于”,從革命理論的角度,評價了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統領3~6段。(2)過渡段與過渡句的運用,使各個段落緊密地聯系起來。從全文來看,有的地方用了過渡段(如第2、6段);就段與段之間來看,一般都用了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過渡句(如第2段的“這個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第6段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第7段的“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為這樣”)。這樣,不僅使得段落之間過渡自然,結構嚴謹,而且使得論述內容重點突出,邏輯嚴密,層次井然。3.①“兩點三刻”:對時間交代得具體,可見作者對這個時刻的刻骨銘心,也可見其悲痛之深。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恩格斯而言,以及對于整個世界而言是如此非同尋常,這一時刻更是令世人萬分悲痛和無法忘記的。②“最偉大的思想家”:高度評價,可見崇敬,由崇敬而見哀傷。“最”在這里是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哲學界無與倫比的地位。③“停止思想”:不說去世,是不忍,可見悲痛之深。用了“諱飾”的手法,也切合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暗含了作者對戰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④“還不到兩分鐘”:“還”,流露出在馬克思臨終時未能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之情;“兩分鐘”,強調時間短暫,可見去世之突然,飽含了作者對戰友溘然辭世未能見最后一面的深深遺憾。⑤“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表達了作者由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情感上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遺容的安詳。4.(1)理論貢獻:①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②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剩余價值);③研究的領域很多,發現獨到,不是淺嘗輒止;④從事歷史科學的指導思想,科學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實踐貢獻:①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②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③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最偉大的貢獻)。5.(1)通過“最”字能感受到馬克思在當時的影響很大。使用了對比手法,其敵人對他的誹謗、詛咒與下文千百萬革命戰友對他的尊敬、愛戴和悼念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馬克思的偉大和無畏。(2)使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手法。充分表現了馬克思對政敵的極大蔑視,表現了他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頑強的革命意志、寬廣的領袖氣度和胸懷,由此可以領略偉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風驟雨中巍然屹立的偉岸與無畏。(3)使用了對比手法。有許多敵人和無一個私敵形成鮮明對比。他有敵人,但都是無產階級的大敵,私敵是以“我”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區分敵友,沒有私敵,說明沒有私心私念。體現出馬克思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精神品質。6.恩格斯用這個字是經過斟酌的。因為當時的社會對馬克思的理論還沒有認可,共產主義運動剛剛興起,還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馬克思主義必將廣為傳播,共產主義運動必將風起云涌。所以恩格斯加上一個“將”字,是一種預見,更是一種必勝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廣大革命戰友共勉的誓言。悼詞以“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作結,既表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的崇高敬意,也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要繼續奮斗,踏著他的足跡繼續前進。微任務(示例一)致馬克思一個名字掀起時代的巨浪一部著作點燃革命的火種一種主義為民族解放領航你是偉大的精神領袖是智慧的哲學先導是無數工人階級的心之所向(示例二)致馬克思歷史的譜寫者啊你用你的真知灼見為歷史提供嶄新的可能向人們證明歷史從不被定義而只能被創造人生的啟迪者啊你用你崇高的哲學智慧為身陷囹圄的人民送去光亮帶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希望此刻看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民族走向獨立解放看著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我只想歌頌您不只為您的豐功偉績更為您的閃耀信仰您的思想結晶在時光的年輪里永不褪色那一幀幀工人運動影像一座座工人運動紀念館都是在您智慧思想的啟迪下在遼闊的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一座座永垂不朽的豐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